滲碳與滲氮一般是指鋼的表面化學熱處理* |* J( g% a# H% P
' i I; x9 v" ~; O' \, i2 M8 F
; V) t( t7 H5 f5 j( r. F* }& {
$ b0 J& K% Q% s X7 [* F' G
滲碳必須用低碳鋼或低碳合金鋼。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滲碳三種。應用較廣泛的氣體滲碳,加熱溫度900-950攝氏度。滲碳深度主要取決于保溫時間,一般按每小時0.2-0.25毫米估算。表面含碳量可達百分之0.85-1.05。滲碳后必須熱處理,常用淬火后低溫回火。得到表面高硬度心部高韌性的耐磨抗沖擊零件。
! y2 F J5 x) ~- j4 g/ w: l滲碳鋼的化學成分特點
; q6 @ S. ^! i; S2 A' K2 F (1)滲碳鋼的含碳量一般都在0.15--0.25%范圍內,對于重載的滲碳體,可以提高到0.25--0.30%,以使心部在淬火及低溫回火后仍具有足夠的塑性和韌性。但含碳量不能太低,否則就不能保證一定的強度。
' e# o) L# N/ Q3 @1 \: X) U (2)合金元素在滲碳鋼中的作用是提高淬透性,細化晶粒,強化固溶體,影響滲層中的含碳量、滲層厚度及組織。在滲碳鋼中通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錳、鉻、鎳、鉬、鎢、釩、硼等。* a/ B3 I1 N( n* {
) c8 X5 Y$ }/ i$ ?
常用滲碳鋼可以分碳素滲碳鋼和合金滲碳鋼兩大類。
d P7 _" c% q (1)碳素滲碳鋼中,用得最多的是15和20鋼,它們經滲碳和熱處理后表面硬度可達56--62HRC。但由于淬透性較低,只適用于心部強度要求不高、受力小、承受磨損的小型零件,如軸套、鏈條等。: k$ S4 s- U( X, i
(2)低合金滲碳鋼如20Cr、20Cr2MnVB、20Mn2TiB等,其滲透性和心部強度均較碳素滲碳鋼高,可用于制造一般機械中的較為重要的滲碳件,如汽車、拖拉機中的齒輪、活塞銷等。
: ^/ L* D5 t/ E7 O" n (3)中合金滲碳鋼如20Cr2Ni4、18Cr2N4W、15Si3MoWV等,由于具有很高的淬透性和較高的強度及韌性,主要用以制造截面較大、承載較重、受力復雜的零件,如航空發動機的齒輪、軸等。2 r$ D" N! C ~, @
, q0 `( r9 s9 S" R. t& ?- ~滲碳工藝是一個十分古老的工藝,在中國,最早可上溯到2000年以前。起先是用固體滲碳介質滲碳。在20世紀出現液體和氣體滲碳并得到廣泛應用。后來又出現了真空滲碳和離子滲碳。到現在,滲碳工藝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實用價值,原因就在于它的合理的設計思想,即讓鋼材表層接受各類負荷(磨損、疲勞、機械負載及化學腐蝕)最多的地方,通過滲入碳等元素達到高的表面硬度﹑高的耐磨性和疲勞強度及耐蝕性﹐而不必通過昂貴的合金化或其它復雜工藝手段對整個材料進行處理。這不僅能用低廉的碳鋼或合金鋼來代替某些較昂貴的 9 n- h/ q( A# f! [2 @% l- Z+ D
高合金鋼,而且能夠保持心部有低碳鋼淬火后的強韌性﹐使工件能承受沖擊載荷。因此,完全符合節能、降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近年來,出現了高濃度滲碳工藝,與傳統工藝在完全奧氏體區(溫度在900~950℃,滲碳后表面碳質量分數為0.85%~1.05%)進行滲碳不同,它是在Ac1~Accm之間的不均勻奧氏體狀態下進行,其滲層表面碳濃度可高達2%~4%。其結果可獲得細小顆粒碳化物均勻、彌散分布的滲層。其滲碳溫度降至800℃~860℃溫度范圍,可實現一般鋼材滲碳后直接淬火;由于高濃度滲碳層含有很高數量(20%~50%)的彌散分布的碳化物,故顯示出比普通滲碳更優異的耐磨性、耐蝕性,更高的接觸與彎曲疲勞強度,較高的沖擊韌度、較低的脆性及較好的回火穩定性。該工藝還具有適用性廣、對設備無特殊要求等優點,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實用價值,近年來在國內外獲得競相研究與開發。
$ g6 G& V" s& n0 _+ Y
7 D# R# C, ^0 ]4 g'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