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8340|回復: 103

中國人對技術的藐視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6-8-15 10:00:08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特別說明:
本文我并未修改任何一個字,以下內容都是完全轉發,因為我讀了一遍,認為寫的不錯,所以轉發。如果涉及到版權問題,請管理者刪帖,謝謝。


作者:huang liu
來源:知乎@huang liu,已獲作者授權
原文鏈接:http://dwz.cn/3Wkz6C

本文是一位放棄研發的工程師,在轉向收入更高更好玩的商務領域之際,所發的牢騷

作者提到,古今中外,我們目前階段是最歧視技術和技藝的。并認為情況極不正常,必然扭轉。

我一直很反感所有人都跑去創業

創新這個東西是人天生的,有創新空間自然會創新。中國人創新一點不差。中國最差的是基礎的東西,比如基礎材料,零件,機床,焊接,等等。只要有辣椒,有香油,有孜然,各種東西,中國的才智會創造出無數的美食,而你辣椒都做不好,你怎么創新?

金字塔基座沒有打好,就去做金字塔尖的東西,傻子都知道搞不好。基本的材料機床,緊固件沒有搞好,你能把汽車做好?有了基礎的材料,工業,機床,然后人類才發明了蒸汽機,火車,然后才有飛機,汽車。有了精密的機床,設備,人類才有芯片。這是一步步發展的,不可跳躍。蒸汽機古人沒有想過嗎?后來發明了鏜床和橡膠,才真正實用了,人類夢想飛行多少年了,直到發明了大規功率很輕的引擎,萊特兄弟才能真正上天。有了耐高溫高壓的不爆裂的缸體,哈勃才發現還原法,在高溫高壓下合成氨,然后造出氮肥,大規模的改善了糧食產量,解決人類饑荒。

很多東西搞不出來,往往卡在一個關鍵的高指標基礎零件和部件上,而這又是西方嚴密禁運的,也是他們過好日子的最后的褲衩。比如相機CT機需要的CCD,雷達需要的高精度AD,飛機需要的高強度緊固件,發動機,輪船需要的燃氣輪機的葉片。芯片需要光刻機,光刻機需要高精度的鏡頭和機床。汽車發動機變速箱,本質要的是材料和加工工藝精度,你看西方的發動機產品,真是藝術品一樣的美感。里面加工的零件每個拿出來都非常好看極其精密。

還記得半澤直樹第一集里雅人叔說的嗎:自家老爹的廠子,可是能給F1制造鈦合金氣門頂桿的。總工程師堅持手工打造,一件事情做了幾十年,寧可不要銀行貸款也堅持手工打造精度。日本的銀行是給那些創造日本精致制造的人提供資金支持的,而不是中國這樣的大爺。

看著精密的F1氣桿,非常贊嘆:

做科技的人看著國內科技的基礎無話可說,有種有力使不上的感覺,基礎不行啥都做不了。看過下町火箭么?圍繞著斯特拉(特斯拉?!斯特林?!)發動機里的核心技術——渦輪增壓器,尤其是渦輪葉片知識產權風波展開的。仔細想了想,日本能獨立研發制造渦輪的廠子印象中只有IHI和三菱,當然,一些牛逼的御用原廠改裝,比如NISMOSPOONTRD等和牛逼的獨立改裝廠小批量不算在內。那么我能想到的所謂小廠,那就是五十鈴、斯巴魯和大發了。

普通的一個歐美日的創業者,就會有如此大量的高質量的零部件提供商,他們的創意還不能實現么?光特斯拉,就有豐田的電池,思科的電池團隊,歐洲的汽車設計師,底特律的工程師,中國的在哪里?蘋果可以用三星的芯片屏幕,海量的美國工程師,英國的美工設計,中國的低價勞動力(丟臉啊),高端的日本電子零件,加上喬幫主的天才,才能搞出來。換了中國,估計還在抄或者炒作概念。

日本人社會氛圍里,彌漫著一種叫物作(ものづくり)的概念,做東西,有很多自己做東西的網站,比如做遙控飛機,汽車,游艇自己組裝。把自己的設計公開出來,手把手教,別人照著一步步做,就可以復制出自己的東西。物作り是日本的詞匯。卻很難找到對應的中文詞匯翻譯。字面上的翻譯就是造物造東西的意思。但是,"物作り"在日本是非常神圣的詞匯,而造東西在中國卻是不入流的工匠所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

日本NHK的紀錄片《PROJECT X挑戰者》,講述的是日本這些第一背后的動人的故事。挑戰者們在簡陋的條件,艱苦的環境下,克服重重困難,歷經無數失敗,去拼搏,去奮斗,去構筑民族的基礎和柱石。節目的末尾,則邀請挑戰者們或親朋故舊到演播室做客,連同那粗糙幼稚的日本初甚至世界初的作品。很多人最后說到他一生的奮斗,都是不斷的感慨流淚,欄目的主題歌《地上之星》,中島美雪演唱,催人奮進,催人淚下。挑戰者們是地上翠燦的明星,民族的脊梁。我每次看一集,就經常眼睛不住的淚流,日本的產業精神是我們最需要的。

(日)地上之星

我很懷疑中央被馬X忽悠了。阿里巴巴是成功的故事不假,但是那不是一個國家的核心依靠。美國的核心依靠,絕不是谷歌啊蘋果啊,Facebook啊,那只是美國工業基礎發展之下長出來的市場之花。美國的核心是通用,應用材料,陶氏,杜邦,波音,英特爾,德州儀器,IBM,西科斯基,以及美國隨時可以調用技術和人才的歐盟日本公司。

互聯網啊,APP啊,軟件啊,印度可以搞,菲律賓也可以搞。印度的軟件外包,調調BUG,接接電話,甚至遠程幫人看門都有,能干個什么勁?人家西方發展互聯網那是因為人家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汽車,飛機工業都已經有很高的水平,互聯網正好作為一個偉大的工具促進發展,中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都沒有完成,你跟著跑什么勁?

這種感覺,跟韓寒賽車的時候感慨汽車零部件幾乎沒有國產的是一樣的。當年的科健波導不也輝煌一時么,現在他們去哪里的?

董明珠說過,互聯網只是工具,做好實業才是根本。TCL李東生面對有人說,做實業投入那么大,劃算嗎?李東生的一句夢想該怎么算讓人不禁心動而震撼。

每次我看到手機,看到雷布斯之類的在臺上吹噓,心里就不禁好笑。你小米手機至少得給高通30%以上的芯片費和專利費,還有臺灣的鏡頭,韓國的屏幕。你忽悠中國人在行,在洋人這里跟啥一樣。

軟件也好,手機應用也好,是跑在操作系統上的,而系統是跑在硬件芯片上的,沒有芯片你扯個毛系統,而芯片本質靠的是工藝,而工藝本質就跟國家的基礎工業水平有關。

10年前,當時確實覺得房價很高,我工資很少,但是我覺得挺有奔頭的。今天是多少大家都知道。

因為崇拜蓋茨,認為技術是崇高偉大,大家都在一起努力學習,專心工作,誰保不準里面會出現幾位大師呢:我們很多人選擇做技術,因為崇拜蓋茨,崇拜艾里克森,認為技術是崇高偉大。

10年來,做工程師賺的錢,只有房產升值的零頭,比炒股賺的辛苦,我現在已經開始逐步放棄研發方面的工作轉而進行收入更高更好玩的商務領域了。雖然很可惜我那10年的技術經驗,但是中國其實并不需要什么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中國只是工廠,只需要工人。10年前,我剛畢業,中國就是這樣;今天還是這樣,甚至還倒退了(某國有芯片大廠最近宣布停止研發芯片,專注于代工業務)10年后。。。

說實話,改革之前,工人隊伍,制造業隊伍還有傳承,雖然技術低級,但是總的來說隊伍沒有散,改革之后基本全部都散架了。都去做快錢了。見過無數資深工程師拿著一個月七八千的收入,然而成果累累。但是現實是什么呢?虧得稀巴爛的臭水平各種公募私募基金經理大收管理費,滿大街的P2P招點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開開心心的一忽悠幾個億。不要臉的白銀原油現貨推銷把人家騙去虧個傾家蕩產。吹的牛逼哄哄的創業創新就是尼瑪找幾個人做個app,忽悠天使VCPE一輪輪的接著往下忽悠。我就問問,能不能坐下來干點實事!扎扎實實的打打工業基礎,做做產業升級,做點像樣的工業產品出來。

現在中國的A股上很多科技股票都是概念股,就是沒啥技術,沒啥市場,全靠炒作概念和圈錢。圈了就炒作,炒房子,放高利貸,多少錢用在實際的可以想想。真想買科技股票的,多到美股。

芯片代理的利潤遠遠超過了技術開發,而且還經常囤積芯片,很多高技術芯片都是囤積居奇,甚至一些行業外的熱錢也進來炒貨,我非常奇怪這種坑害行業的行為就沒有人來管管嗎?如果真正做實事的企業發現踏踏實實搞企業還不如炒芯片賺的多,那這個行業連低端都作不了。現在10個中國人,9個想著投資投機致富,想著分蛋糕,就是沒有人想踏踏實實工作,因為你踏踏實實創造的財富,不能保障財富不被投資投機者洗劫一空。

我記得曾經看一個機械工程師說的,如果離開德國的母機,中國的機械行業就徹底完蛋。世界離開中國,生活成本或者生產成本會略高一點,但也就幾個百分點而已,因為中國其實也就在整個產業鏈中占據著利潤最低,產值最小的一個環節而已,也就幫老外在組裝階段省了幾個人公費。

國家技術的悲劇在于沒有進步的希望,和國外的差距越來越大。給西方做下手工是可以帶來很多錢,在產業發展的初期確實需要,可是GDP不能老是這樣,給人刷盤子不會比老板工資高。你做下手越努力,西方人錢越多,富士康就是例子。

中國目前的現狀無論橫向比還是縱向比,都是不正常的,古今中外,只有現在的中國是最藐視技術或者技藝的,既然不正常,就一定會被扭轉的。我想年輕人一定要有一技伴生,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經濟科學,人文科學都可以,雖然目前只能溫飽,但是只要堅持一定可以等到撥云見日的時候。有機會一定要出國,也算為中國留點火種。不要頂不住進體制內去改行做公務員耗費自己的生命。

有人說學生要做事不要做官。 

我要問了,你不好好理順社會關系,只知道要求我們這些無力改變什么的人去奉獻,憑什么。中國不缺會賺錢的人,也不缺賺錢的機會。中國缺的是會賺良心錢,會賺利國利民錢的人和機會。所以,很多人發現炒房的收入都比踏實做事賺的多的多。

目前的現狀,是中國在和富強背道而馳,愈行愈遠,即使為自己也希望能改變這個現狀。說這個其實也是我的私心,我不想終老異國,總想著自己有朝一日能把我的力量奉獻給我的國家,我的國家才是我的歸宿,我不愿意給洋人當勞模一輩子

想我畢業那會,我沒有去考公務員,因為單位提供了比公務員好的待遇,比公務員高的收入,以及我感覺得到的發展空間。同學中除了極個別人品很好的,全部都去企業了,根本不需要總理勸。親民不是表現出來的,而是確確實實讓大家感到好處,讓我們有一個生活穩定的環境,讓大家安心科研學習。

國外的技術人員都有體面的工作收入和福利待遇,他們都會安心科研,不會說去想當官之類的,那是最被鄙視的,也是最沒錢的。我不否認中國在進步,每十年都在進步,這是必然發生的,而不是可以炫耀的資本。

建議大家:一方面,獨善其身,等待撥云見日。這僅適合家庭條件好,個人心里素質硬的人。一方面,就是多發牢騷,讓更多的人知道中國原來是這么回事啊。工人教師醫生全部都來,這樣上面才知道什么東西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東西,然后才才會調整收入分配。這樣那些掌握資源的人才會關注我們的訴求。

簡單講,這就是開民智。

評分

參與人數 5威望 +5 收起 理由
問諦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potentlube + 1 熱心助人,專業精湛!
哈皮小醬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生存于山水 + 1 深刻
行者yy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6-8-15 10:09:42 | 只看該作者
寫得非常好!我記得看過一篇中國某戰機的發動機的事,那戰機已經引進俄羅斯的生產線,是國產,但發動機有進口和國產兩種,從俄羅斯進口的發動機質量很好,空軍飛行員都喜歡,但國產的發動機質量差,維修率高,飛行時間很短就要返廠維修,小故障不斷,唉!

點評

已獲授權。  發表于 2016-8-18 21:23
我也感覺不錯。就是不知道是否有侵權嫌疑  發表于 2016-8-15 10:18
3#
發表于 2016-8-15 10:12:56 | 只看該作者
好文,做了四年技術,內心一直躁動不安。

點評

嗯嗯。身有同感  發表于 2016-8-15 10:19
4#
發表于 2016-8-15 10:15:52 | 只看該作者
認真看了一遍,結合自己的經歷,帖子里面說的那種“有力使不上”的感覺我非常贊同!希望更多的網友能看到!

點評

嗯,希望更多人看到。  發表于 2016-8-15 10:40
5#
發表于 2016-8-15 10:20:54 | 只看該作者
國人還有待提高,這就是認知的問題。

點評

嗯,其實是希望決策人認知能提高,才有用一些。  發表于 2016-8-15 10:41
6#
發表于 2016-8-15 10:24:28 | 只看該作者
藐視倒也未必。
只是更崇拜金錢和權勢。

點評

金錢,權勢,有時候是生產力提高的殺手。  發表于 2016-8-15 10:42
7#
發表于 2016-8-15 10:24:53 | 只看該作者
急功近利。

點評

目前國人不是大部分這樣嗎,  發表于 2016-8-15 10:43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表于 2016-8-15 10:38:32 | 只看該作者
我竟然看完了。。。

點評

不容易吧。我是用手機看完的!  發表于 2016-8-15 10:42
9#
發表于 2016-8-15 10:43:43 | 只看該作者
“阿里巴巴是成功的故事不假,但是那不是一個國家的核心依靠。”支持這個觀點。中國人比較浮躁和急功近利,可能是沒有安全感造成的。高房價,低福利,教育沒有保障等等。現實一直讓你必須看到努力的結果,而不是靜下心來享受努力的過程。

點評

我一向認為阿里只不過是把地攤擺上網而已。對國家有什么貢獻?有什么核心技術?反而由于質次價廉甚至假冒偽劣的東西逼倒了一大堆正規的廠家。  發表于 2016-8-15 12:28
嗯,但是不塌下心來,如何能提高技術呢! 房子,福利,等是現在絕大多數人考慮的問題,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的去考慮提高一下目前的水平,至少提高一下自己也好。現在找工作的人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工資和福利!  發表于 2016-8-15 11:41
10#
發表于 2016-8-15 10:49:44 | 只看該作者
這個和中國封建思想有關系,提倡能文,提倡書畫,提倡所謂的品位。不重視科學,鄙視科技從業者,尤其是實踐者被鄙視。

點評

tjhongtian 我覺得你很有理解,贊同  發表于 2016-8-18 20:44
不能全怪老祖宗吧。  發表于 2016-8-15 21:38
是呀,工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石,而不是網上搞什么送外賣  發表于 2016-8-15 13:15
這不僅僅是思想的問題。很大一部分是國家決策的問題,政府工作重心沒有放到工業發展上。 換句話,如果馬上和日本開戰。不到2年技術工人馬上會得到重視。房價馬上崩盤。  發表于 2016-8-15 11:4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2 17:51 , Processed in 0.119126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