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想數十年前,當汽車剛剛搭載磁帶播放器、空調等功能的時候,為了有序管理各項功能,同時最大限度的方便司機和乘客的使用,各項功能在現在中控屏所在的區域形成了模塊化的排列。同時,為了對稱的美感,各項模塊的是縱向排列的。其后,不管是空調系統的改進,還是娛樂部分的改進,縱向排列的模塊化習慣一直沿襲了下來。雖然各個車廠的設計方案各有不同,但基本都遵從了這個原則。
6 a: F6 p) _% s/ R3 O Z% M. P i
" l8 j" {0 r5 {2 k![]()
" s/ {6 t" f4 W) e0 H, v9 w磁帶播放器時代,汽車就已經奠定了功能模塊縱向排列的基礎
: M, X7 D: _ i8 a. T# r# M1 j1 W, Z* B* v7 o! t
最早的車內屏幕,并不是包含一切功能的總入口,而只是娛樂部分的進化。磁帶進化成了 CD 機頭,CD 機演化為整體的車載音響主機,然后演化出了屏幕。可以這么理解,在此前長期的發展中,屏幕都在試圖整合娛樂功能,增加地圖導航、電話等功能。1 c, F2 @, m0 C
" m, w8 S. j* h8 r在特斯拉之前,還沒有設計者想用屏幕整合所有功能。這就決定了屏幕始終是縱向排列的功能模塊中的一個。而為了延續交互習慣,降低設計改版的成本,屏幕的形狀就要取決于屏幕整合替代的各功能模塊原來的位置和大小,因此也就奠定了橫屏的基礎。
; @3 l- E$ T. ]- {, @0 a# Q- Q% G$ X" L0 _. w" r& v
# o. b8 X; M( P
屏幕從娛樂功能開始替代,順從了原來的空間位置和大小,因此主要是橫屏
: L* E. d3 Q) U. t' r* @8 W
9 s- r2 W+ X5 s4 X豎屏是歷史的新潮流) v( n* m, J, [. @; T7 c, x% k
5 d# X- e% U7 x$ \! O6 M而豎屏的出現,其實是伴隨著幾個新的潮流。$ r6 E- o# J' ~# M
1 c9 Z: ]5 w. s3 k
首先是智能手機完成了用戶使用觸屏的教育。 如果不是因為智能手機被廣泛接受,特斯拉將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教育用戶。而今天,對于一名普通用戶來說,即使從來沒開過特斯拉,沒用過車機,上車也知道點圖標用功能。頂部有提示,下滑有控制中心,有些頁面可以拖動,有些頁面可以滑動,這都是智能手機的功勞。2 H- @' A9 b, C" g' F
2 B/ P3 ~9 ]2 C! T其次是手機 App 人才大量流入汽車領域。 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推動了新美學的形成,探索了人機交互的嶄新領域,也培育了一大批人才,并從互聯網產業溢出,流向其他產業。特斯拉的設計團隊來自蘋果,榮威 RX5 需要阿里團隊的大力支持,國內眾多的智能汽車新玩家都有各式各樣的互聯網背景。這樣的人才流動和理念流動,推動了大屏,特別是豎屏在汽車上的發展。2 O" L) s+ X$ Y+ ]$ y
8 l+ e% v* N6 S# M
豎屏是理念的重大變化. ^7 }" r0 O/ v: |& r
! p' n8 z3 x3 Q
豎屏有很多種,特斯拉和其他車的豎屏有可能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東西。特斯拉的設計理念從一開始就是所有設備的智能化,因此一開始就計劃著把所有的功能都整合進屏幕。這背后的基礎是汽車功能的電子化和智能化。- J" R) I# G4 E& g8 B7 D+ O
% g) |$ j& W8 u, C3 N
近年來,傳統車廠在電控點火時間、電控油門等各項功能上,都在不斷追求電子化,而特斯拉則顯然走在這其中的最前列。正因為電動汽車從零開始研發,沒有此前的基礎,也就沒有思維的限制,反而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A G+ p o) \# ]# |1 J
0 t+ @) M. o+ j: r: c5 D- l
另一方面,雖然一些傳統車廠也開始應用大塊豎屏,但是卻保留了獨立的空調模塊等,這就決定了他們的模式還是落后特斯拉一個時代。盡管在特定場景下,大屏操作的體驗還不如一些傳統設計,但是特斯拉先進的智能理念給自己保留了未來提升的無限可能,這也是傳統設計長期必然落后于大屏的風險點。這正如火藥槍在早期的射程和殺傷力都遠遠不如發展成熟的弓弩,但是長期發展必然會戰勝弓弩。
( Y' V9 {! L. p+ o傳統設計長期的弊端有哪些?( ]3 `. U1 H/ ~3 g% K- Z
4 m" W0 F* D: } \% p1 ^! t1. 擴展性不足: 如果每個功能需要加一個實體按鍵的話,隨著人們的需求不斷復雜化,按鍵終究會飽和。以下貼出兩張圖片,分別是奔馳和特斯拉的空調功能顯示效果,奔馳的是傳統實體按鍵,特斯拉則是屏幕里一個頁面,一對比,特斯拉大屏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5 K/ c9 i8 `% I" Z$ _. g. B* @# J Q: D- ~* f7 }9 Y
2. 更新不方便: 特斯拉可以通過 OTA 升級的方式完成自動駕駛功能的開啟,這是被人廣為稱頌的優點。在大屏中控的設計上,這個優勢是相同的,特斯拉可以非常方便的獲取用戶的反饋,改進功能按鍵的布局,甚至引入新的功能,允許用戶自定義功能。這不知道比傳統設計高到哪里去了。
9 u' @3 t% D. x+ t( L$ }# s$ f% l( L' u+ _6 J+ a
大屏之爭的未來在哪; ^9 r4 y. x7 c0 P/ S! C
首先,是手機的屏幕越來越大,手機承載的功能越來越多,要看電影、要拍照拍視頻、要玩游戲。這個時候,屏幕大就比屏幕小更好。想辦法把鍵盤折疊到屏幕里,相當于為用戶節約了空間。
; O; ]7 v% Y2 r- ]' i
* ~2 f5 x% R+ O/ d6 W# }/ W1 j其次,是手機相機的像素基本沒有大的飛躍。十三四年前,照相手機剛剛出現,當時很多人還用著黑白手機。照相手機的出現引發了像素大戰,20 萬、30 萬、50 萬,一臺 200 萬像素的手機在當時絕對是高富帥的標配。但是為什么像素之爭后來沒有繼續下去呢?諾基亞的 4000 萬像素為什么不再成為大家的擁躉了呢?因為硬件超過 500 萬、1000 萬,總歸是一個門檻,一般人就分別不出差距了。到那個時候,競爭就必須轉向感光成像等功能的軟件(不信試試 iPhone 和同等像素的國產手機,就能感覺出差別了),或者轉向其他領域。
" d' Q2 y0 T8 p3 o& ?0 Y0 }1 o- }$ t2 ?, w* D. a' P! h. W
科技感只是從業者自己的感覺,普通用戶并不那么在乎所謂的科技感。論科技感,有相機的手機比沒相機的手機有科技感,4000 萬像素比 1000 萬像素有科技感。但前一個支撐了當年三星、索尼、夏普的風靡,后一個卻沒有支撐諾基亞的反攻。因為前一個滿足了用戶的需要,后一個則沒有那么重要。
0 _2 z, E$ ~+ E# e: h; c
5 t+ h: O" K% n' X% |回到車載屏幕的問題,決定性的因素并不是屏幕有多大,是橫還是豎,而在于大屏到底給用戶解決了什么問題。如果只是因為科技感,用戶很容易就過了新鮮勁。最好的例子就是 iPad,大么?有科技感么?但是為什么銷量上不去了呢?因為用戶的需求差不多就滿足了,再大提升空間就有限了。. r6 W% V! k0 T
5 c( D8 s( x3 d所以,特斯拉的新鮮感很容易過去,也很容易被其他廠商復制。17 寸大屏絕不是一個萬金油的配置,想要維持新鮮感,需要更多的想象力。特斯拉目前的最大優勢在于用屏幕整合了所有功能,但這個優勢正在被迅速追上。一旦這種完全整合的設計實現之后,17 寸大豎屏并不會比起 10 寸橫屏有多大的決定性優勢。想要發揮優勢,終究需要用大屏做到小屏做不到的事情。滿足用戶需求,這才是優秀產品發展必然的發展方向。
6 b7 K1 `4 A$ n. k$ G
e! ~+ ]3 z# V* I G而需要我們去思考的是:0 ?2 j( _* [- i7 H+ ]9 ]( q7 {4 u
- G& Z' U$ k9 w J% n0 t2 y
汽車一定需要屏幕來承載一個萬能入口么?語音如何?HUD 如何?儀表盤如何?AR 前擋風如何?' n! n& ?4 v0 S- A6 V* G* n, `+ d
1 d# [' R& o" F( o" |. g0 O( o; I: m如果自動駕駛再發展幾年,可以允許在汽車上放視頻么?看電影呢?玩游戲如何?可以帶著 VR 眼鏡開車么?1 T3 b: B% x# C |! g1 }6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