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9686|回復: 35

博士賣雞排,大學生做水泥工- -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6-7-10 09:48:50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博士賣雞排、碩士考清潔隊員、大學生做水泥工...這就是臺灣過度教育的惡果. [& u% a; h/ y
<商業週刊>
' b! J0 W5 D. o* Q- a* b大學畢業做高中生的工作,還不如去學技術!
' J/ x- g3 W3 z1 F* W. s1 i% M" S/ X, e- F1 T: G
這樣說很傷人,但它是事實!很多大學畢業生做的工作,根本不必是大學程度,都是高學低就。而之所以會發生這個現象,是因為過度教育(over education)。
* l% H, l0 Z9 F( E+ O& b) c我們不斷在罵大學設太多,勞動力市場未相對供應中高階工作,反而是逐漸在消失中,造成大學生畢業後,只得屈就基層工作領低薪,這樣的慘劇不惟發生在臺灣,而是舉世皆然。$ K% @2 a  c! L2 {- T2 I6 b
各國都在競逐增加大學生人數,英國在1988年大學畢業人數26萬人,過5年便增加至43萬人,法國一年增加10~15萬人,美國每2名高中生有1名想進大學,新加坡也希望突破60%,全世界都認為競爭力來自高等教育。
, b& h/ A& F" N7 Q9 q2 \2 ~  a  L- p8 E+ R8 c
—做這些工作,不必念到大學!
+ O0 R0 }3 c3 p  t然而,真相是什麼?
  L) f( V6 A- ?2014年英國調查,大學生畢業半年後,有20%失業,40%從事低技能工作,比如餐廳服務生、賣場收銀員等。英國的大學畢業生比例達54%,德國只有31%,不崇拜學歷,而追求技術,不鼓勵人人念大學,卻致力推動學徒制,學以致用高達8成,成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可見得,國家競爭力不全然來自於廣設大學。
- q# _/ u7 |  I; t
' s. i1 N+ o6 k( j: Y) [: S即使如此,臺灣家長仍像埋在沙裡的鴕鳥,政府則無力處理大學的退場,而不管國立或私立大學都忙著在相親…裝瞎的裝瞎,裝忙的裝忙,大學競賽最後變成一個爛攤子,大家都不想真實面對這個困境。( P% H& T, E/ K, ?

4 T3 R; r+ g6 t4 g最近,姪子念的國中,請雞排博士來演講,孩子才放學到家,家長已在line群組熱烈討論,「才國中,怎麼不教孩子好好念書,而是要他們去創業賣雞排?」雞排博士變成時代英雄,被邀請到各校演講,還未顛覆家長的腦子,卻先嚇死他們。2 E9 F$ Y5 X$ E+ R* c' J! h7 J
, c% O) g' ?0 \; F( ]  `; u1 J
「我知道大學文憑貶值,但是我不要它發生在我孩子的身上。」這是家長的共同心聲,所以人人升大學幾乎成了不可逆轉的現象,由誰來解套?
8 d, y# P% H$ o: N0 T$ Z, M: x0 \6 o" @6 x- \
小英最近拋出「先工作再上大學」的議題,恐怕是一個可以一試的辦法。
7 d; a- n$ p/ G- {. |

評分

參與人數 2威望 +101 收起 理由
吉吉幾幾 + 100
陸小雞 + 1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6-7-10 09:58:59 | 只看該作者
老師翻譯成簡體會不會好一點,繁體的看著好累啊......

點評

正體字確實比殘體字好看多了,哈哈,  發表于 2016-7-10 22:35
博士賣雞排、碩士考清潔隊員、大學生做水泥工...這就是臺灣過度教育的惡果2 w+ n+ }, y/ w/ h C( Z+ {* c 大學畢業做高中生的工作,還不如去學技術! 這樣說很傷人,但它是事實!很多大學畢業生做的工作,根  詳情 回復 發表于 2016-7-10 10:51
有點挑戰性未嘗不好  發表于 2016-7-10 10:05
3#
發表于 2016-7-10 10:12:17 | 只看該作者
且行且努力啊
4#
 樓主| 發表于 2016-7-10 10:13:56 | 只看該作者
大學畢業擺攤的還真不少,住家附近新開張黃昏菜市場有攤賣鹵味的一看就是幾個剛畢業的學生合伙
! d5 Z1 A# k; D1 V' R" o9 j8 S; g% `8 Q: w5 h! X$ ~6 C% T# X

1441857748-1042280226_n.jpg (103.07 KB, 下載次數: 62)

1441857748-1042280226_n.jpg

e3ad1d92a550f3fc9f4d_640.jpg (57.39 KB, 下載次數: 74)

e3ad1d92a550f3fc9f4d_640.jpg
5#
發表于 2016-7-10 10:38:31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每個人應該進入社會鍛煉一定時間在去讀相關專業,就可以知道自己的適合做哪個行業!當然也面臨時間不容許的問題!
6#
 樓主| 發表于 2016-7-10 10:41:11 | 只看該作者
取自 黃璟翔 網誌- W" @+ ^; b3 [7 |& _6 r9 j/ m
  • 雲林縣休閒產業暨藝術文化發展協
  • 臺中有博士生賣雞排,在新北市三峽,也有一位碩士級的豬肉販,她叫陳律伶,臺大城鄉所畢業,當過國會助理,如今,因為父母年邁需要有人繼承家業,她毅然決然回家賣豬肉,跟著爸爸學做香腸。之前,郭臺銘才批評博士生賣雞排,但是,陳律伶認為,高學歷是讓她看得遠,職業不分貴賤,只要努力,賣豬肉做香腸,讓豬肉攤轉型,也能成為專業。5 `. F/ p- B2 b4 ^- d5 c4 R' Y! B
    陳律伶,擁有高學歷,曾經在漁業署工作,還當過國會助理,怎麼會想跟豬肉為伍賣香腸呢?豬肉老店接班人陳律伶:「爸媽年紀大了,為了傳承。」身為三姊妹當中的老大,陳律伶有責任,扛起老店,這才知道賣豬肉,還真不容易。陳律伶說高學歷,是讓她看得遠,專業不分學歷職業。只要努力,每種行業都是一種專業,陳律伶要用自己的高學歷,做出碩士級的美味香腸。
    6 g) i4 i$ F! Q' [! z# a! H% H. x, D8 t6 b. ]0 T
    其實這讓我聯想到我近日以來在臺南遇到的兩個年輕人,翁仁彬與洪辰宇。洪辰宇即是臺灣大學城鄉所碩士。
    ; ?3 g2 }) n( Z2 A2 U8 \
% R& E1 |9 [3 m  s& b7 I, u% `. [0 {! m
小宇宙,聽這名字就感到很青春,沒想到要找到這一「小宇宙」還真不是易事。委身在郊區舊廠房裡的小宇宙,總共有三個年輕人共同聚在一起追逐夢想。張祥佑負責行銷業務,翁仁彬負責技術研發設計與製做,洪辰宇臺灣大學城鄉所高材生負責設計與製做。3 _/ \  X9 G/ J/ z' V! \7 V0 s, Q
    小宇宙之前都在北部學習與創作,直至102年初才回到臺南開業。為了節省費用開銷,將工廠設立在郊區舊廠房,辛苦經營,猶如苦行僧般的甘之如飴。
6 |, G$ i3 W' \- ~6 _4 z+ V* u    小宇宙在選擇材料的使用上,除了購置高級木材外,也利用舊木材。所做的成品樣式相當多元,從椅子、桌子、櫃子到飾品、玩具等都有。目前都是接受客製化的訂單,偶而也進行自己的木工創作。
5 K; D" g" G4 Z/ f& |    小宇宙是以藝術家的心情來看待木工這件事,他們認為做木工時就是一件開心的事,有成就感一直是創作者的心情寫照,從他們靦腆的笑容中可以一窺一二。很開心看見年輕人歡喜參與老師傅認為的夕陽產業,從夕陽產業中發掘創意並加以落實,是小宇宙的使命。
& F' _5 z4 p$ m    現在的職業價值觀,已經無法用舊觀念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來衡量一切。日本「達人或職人」的觀念席捲臺灣,一生只要能夠做好一件事情,就不虛此生了。從這些年輕人的價值觀發現,他們執著,他們用心,他們辛苦做一件事,但是他們好滿足。- d' D% a& ]0 ~9 y5 e

( {! q; }& E# |% `. \1 i

木匠.JPG (38.39 KB, 下載次數: 50)

木匠.JPG
7#
發表于 2016-7-10 10:45:57 | 只看該作者
不敢茍同。同意博士賣雞排,但專業方面質的下降不能簡單等同為過度教育。
8#
發表于 2016-7-10 10:51:3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oldpipe 于 2016-7-10 10:52 編輯 ( U; `& ]  J4 r9 `5 z. g2 M4 z' ^% ^
陸小雞 發表于 2016-7-10 09:584 g) Q. A- q# O3 Q; ~
老師翻譯成簡體會不會好一點,繁體的看著好累啊......

# G) M/ W1 T) U
博士賣雞排、碩士考清潔隊員、大學生做水泥工...這就是臺灣過度教育的惡果2 w+ n+ }, y/ w/ h  C( Z+ {* c
2 h9 O. ~  o' e* X  R<商業周刊>  T/ _) f+ n1 \  R% y  C
大學畢業做高中生的工作,還不如去學技術!
$ G4 D& n7 k0 x4 S
  \9 G- l1 a- s' Y! W( {- i1 @這樣說很傷人,但它是事實!很多大學畢業生做的工作,根本不必是大學程度,都是高學低就。而之所以會發生這個現象,是因為過度教育。3 i0 c6 b+ f" i/ j3 d
我們不斷在罵大學設太多,勞動力市場未相對供應中高階工作,反而是逐漸在消失中,造成大學生畢業后,只得屈就基層工作領低薪,這樣的慘劇不惟發生在臺灣,而是舉世皆然。
( ~0 n4 r3 ?$ z; c1 O; ^各國都在競逐增加大學生人數,英國在1988年大學畢業人數26萬人,過5年便增加至43萬人,法國一年增加10~15萬人,美國每2名高中生有1名想進大學,新加坡也希望突破60%,全世界都認為競爭力來自高等教育。
6 R9 q+ `" g8 }0 ?* A做這些工作,不必念到大學!
  I5 `" F# |3 S  X$ v2014年英國調查,大學生畢業半年后,有20%失業,40%從事低技能工作,比如餐廳服務生、賣場收銀員等。英國的大學畢業生比例達54%,德國只有31%,不崇拜學歷,而追求技術,不鼓勵人人念大學,卻致力推動學徒制,學以致用高達8成,成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可見得,國家競爭力不全然來自于廣設大學。! g6 I) n3 a* V% `! d
即使如此,臺灣家長仍像埋在沙里的鴕鳥,政府則無力處理大學的退場,而不管國立或私立大學都忙著在相親…裝瞎的裝瞎,裝忙的裝忙,大學競賽最后變成一個爛攤子,大家都不想真實面對這個困境。4 j% K# `# V% }

. ~2 n) ?. Q: d: B6 H" w5 t1 a* S最近,侄子念的國中,請雞排博士來演講,孩子才放學到家,家長已在line群組熱烈討論,「才國中,怎么不教孩子好好念書,而是要他們去創業賣雞排?」雞排博士變成時代英雄,被邀請到各校演講,還未顛覆家長的腦子,卻先嚇死他們。
0 p- u+ _- E* x, L2 y; {「我知道大學文憑貶值,但是我不要它發生在我孩子的身上。」這是家長的共同心聲,所以人人升大學幾乎成了不可逆轉的現象,由誰來解套?8 z& C# s( r& }) m
小英最近拋出「先工作再上大學」的議題,恐怕是一個可以一試的辦法。
4 n+ p$ ~9 F) r6 r' n0 T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陸小雞 + 1 熱心助人,專業精湛!

查看全部評分

9#
發表于 2016-7-10 11:20:26 | 只看該作者
我感覺教育的不能太具有目的性,就是上學了一定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教育就是為了提高整體國民的素質水平,為下一步的發展建立良好的普遍基礎。同時也能讓受教育者找到自己應該做想做的事情,實現自己。

點評

明顯浪費資源,賣雞排需要博士學歷嗎。花這么多錢,這么多時間,最后換來的就是賣雞排?  發表于 2016-7-11 15:14
看看德國,上文也有提及  發表于 2016-7-10 12:05
10#
發表于 2016-7-10 11:24:5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歸航 于 2016-7-10 11:27 編輯 1 s6 D$ R. D2 p, ?1 [, X
. X% X4 y  E* Z5 u
學歷≠職業。現今社會有個最大的議題在于,片面而直觀的認為“高學歷=高職業”,家長、學校,乃至整個教育系統都缺乏一個對學生來講最為關鍵的的作用,那就是“引導”,引導什么?引導他們怎么去學習?引導他們怎么去就業?學習,從小學到大學,這么多年,每個人都有一套客觀的做法。就業,似乎對于這個階段的人群來講,過早也過于神秘。因而個人覺得這些都不靠譜,關鍵應該在于引導他們怎么去認識自身,認識自己所選擇的專業,并以自己的眼光去認識這個專業在社會環境中所處的位置,從而讓他們認識到自己選擇的這個專業在步入社會后該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去干。8 q8 T9 O$ Y! d4 K# {' s. k% a
1 t5 W- J! D8 Y) [9 M' c6 i+ |
技術,以機械技術類比,職業技能是死東西,你任何時候去學、去做,都可以,那些技術就擺在那里,跑不掉,理論文化水平的高低在這里面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讓人學的更快,做的更扎實。但是這些都取決于一點,那就是你自己怎么看。7 _$ L* S( U- m, r; S9 S% n

8 K  m* i3 _5 \; d" t樓主你讀過技校嗎?你知道技校出來后,真正有成就的又是哪種人嗎,他們經歷著什么嗎?你又可曾知道這群人里面的絕大對數人在面對工作后的生活態度又是什么樣的嗎?
# d) \& S: [, d8 @& f' z
3 ^: E* C+ r5 t7 y$ O, Q- c! b9 d, D怎么去客觀的認識自己,認識社會,乃至怎么去做,做什么,大學的課本里面都有詳細的解釋,就看你有沒有靜下心去學、去想、去思考、去探索,大學的整個過程除掉專業知識,就是這個獨立認識習慣的培養,認識的深淺決定著你的就業去向,也決定著你工作后繼續學下去的欲望,這種獨立意識的系統培養是高職類院校拍馬都趕不上的。
( p# p. g: l5 L, A1 W5 e$ l; p' L0 ~( s/ k2 [, D
至于你說的先工作后上大學的的提議,根本就是睜眼說瞎話,但凡參加過工作的人都知道,在社會上滾幾年,還能把書撿起來的人,鳳毛麟角
7 I! U% [! ]- F  ?6 h# G
6 h# V# Y2 O. q6 _7 o

點評

你說的這種例子在國內不少,但畢竟只是少數。況且,國內的現實生活壓力和傳統觀念擺在那里,短時間內這樣的類比是出不了結果的。再者,我自身就是這種選擇模式下的失敗者  發表于 2016-7-10 23:17
哈哈,你說的是中國社會情況,歐米很多高中生都是選擇工作1-2年后再進入大學的,這很正常,O8的女兒也是如此,  發表于 2016-7-10 22:42
那就不是我們該討論的了,畢竟我們已經做出了選擇,所表達的也只是一個意見  發表于 2016-7-10 14:38
教育當局官員與教師也出自同一醬缸文化發酵,同樣口味同一種思維傳承,不認為當今現象有何不好  發表于 2016-7-10 14:32
有社會經驗與沒社會經驗的人對受教育做出的選擇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區別就在于誰能更清楚的認識自己所選擇的專業,并在社會上更好的去學、去做。如果大學的教育解決了這個難題,你覺得還會出現你所表述的疑問嗎?  發表于 2016-7-10 13:56
為什么職高受歡迎,因為其中很大一批人是在經歷過社會閱歷后,根據自身情況,不得不選擇的一條生活出路和技能提升捷徑。  發表于 2016-7-10 13:53
甭管學校里能學到什么,但有一點是大多數學校沒有做到位的,那就是沒有更好的引導學生去認識自身和自身所選擇的專業,以及用自己的眼光去認識這個專業在社會環境中所處的位置,從而讓自己在步入社會后該怎么去做  發表于 2016-7-10 13:38
原本是打算讀職高的,與技校稍異也不是你所認識的職高,咱們職高都學些啥做些啥工作肯定你也茫然  發表于 2016-7-10 12:03
我不是小英  發表于 2016-7-10 11:58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0 22:19 , Processed in 0.08063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