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1773|回復: 46

看清楚俺的觀點,再放馬過來辯駁吧!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6-6-18 10:32:15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首先引用論壇一位前輩高人的話,個人努力這事,不用討論。其次引用一位大俠的話:努力,不一定有好的結果。不努力,那別說有沒有明天,你連昨天都沒有。
8 W" f2 H6 v5 I& @6 A       最近寫了一段文字,引發好幾位“人生大導師”謾罵,“大導師”平時忙著賺大錢,百忙中抽空責備小白,指引了無數迷途屌絲成功逆襲。人家“人生大導師”不滿,那肯定是樓主的問題了。樓主準備好皮鞭,對照人家的指點,一字一句,準備一字千鞭。
% x$ I" g& Z2 P" a$ F( W        一京城公子哥,立刻擺出機械行來大管家的姿態,訓斥道:機械行業養不起你,趕緊滾。想來人家京城公子哥,雖然未必像二代一樣喝特供奶長大,不過生長在京城,見識必定高超的,非樓主這種井底之蛙所比。樓主愚笨,只能用小學生的方法來深刻檢討,將自己寫的文字從頭到尾讀一遍,又從尾到頭讀一遍,先歸納中心思想,又歸納段落大意,再主、謂、賓、定、狀、補的分析一遍,結果發現,和公子哥說的風牛馬不相及。公子哥趕樓主滾出機械行業,樓主也只能像學生上講臺一樣:紅著臉聽教誨,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G* S; k# y# `. `6 ~      一老機械工程師把一些評論貼出來,似乎在引經據典。指責樓主:嘴里喊混吃等死,實際怕別人超過自己。樓主頓時覺得冤哉枉也。樓主有哪個字叫別人混吃等死,又有那個字叫別人不努力?樓主檢討再四,還是百思不得其解。難道老工程師出身在階級斗爭的年代,有那種思維?樓主剛畢業時,聽見老工程師,頓時肅然起敬,奉若神明。不過幾年過去了,似乎有些老工程師很輕易被剛畢業幾年的超越,這個樓主在“35歲的工程師去哪了”帖子有提及到。不過作為尊老愛幼,樓主遇見有罵老混混的,心中很是不滿,有時也當場辯駁。樓主真是上查三代,下追兩代,也沒有叫人混吃等死,不努力之類的啊。想來是老工程師不同意樓主觀點,不過老工程師可以從論點,論據辯駁啊,讓樓主心服口服,再不行,斷章取義總該會吧,總不能無中生有,我老,我經驗豐富,所以可以指鹿為馬。如果老工程師搞技術久了,語文理解有障礙,論壇高人大把,也可以不恥下問啊。老工程師好像沒有樓主敬佩的地方,思維似乎和常人有異,所以對于老工程師對樓主的所有指點,樓主概不回復,只能虛心接受。敬請諒解!    最近聽人家說公派留學生的事,立刻就漲知識了。樓主長這么大,第一次聽說有這么回事,想樓主大學四年,承蒙同學厚愛,也做過班長團支書,照理說班級事物也知道一些,公派留學生這么重大的事情,如果不告知同學,那樓主就是千古罪人了。樓主誠惶誠恐,立刻致電輔導員,質問他幾年前公派留學生的事項,是否故意隱瞞或者里面有貓膩,輔導員信誓旦旦的說,俺們學校啊,從來就沒有公派留學生名額,樓主想想也對,這么大的事相瞞也瞞不住的。樓主又咨詢同事,同事某工畢業。說,公派留學生,你以為是北清復交等名牌大學啊,一年有幾百個的名額,就算我們四五萬人的學校,2013年才聽說有第一個本科入選,兩個博士當選。
. @$ `1 U% E  _) Q* n3 ?  Y+ ~: |8 ^9 F      農村學生上大學難,上好大學更難,這些主流媒體都有報道,政府都有承認,去網上搜索下農村學生上重點大學比例就知道了,有人又會說網上說的不可信,主流媒體政府說的都不可信,難道你掩耳盜鈴的說法就可信了?8 ?  ]1 y, B7 g9 K2 F7 `9 E
       城鄉之間的教育巨大差距,東部與西部教育之間的差距。難道都是因為農村學生個體不努力?所以總的上重點大學比例偏低?而城市發達地區的都是刻苦勤奮,與周圍,環境,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一點關系都沒有?
; A6 g& ?: c) L: g        什么是教育的巨大差距,俺舉例說:俺高中時,可以自信的說,英語可以和老師比高低,自信的害羞害羞的。可是一到大城市來,在班里面也就中等水平,看到人家六級600多,服了!你在深圳找個說英語好的高中生不難,可你在俺老家的國家級示范高中,找個英語老師試試,就只能呵呵了。那可是有幾百萬人口
城市的國家級示范高中啊!更不要說那些普通學校,還有農村高中了!
4 p3 \9 \" W9 m' \         俺讀大學時,班里有兩個廣東的同學因為家庭貧困沒生活費有退學的想法,你沒聽錯,是廣東學生,那來自中西部農村呢?哈哈,什么是巨大差距,你看深圳廣州,再看粵北,潮汕,粵西就知道了;或者你看看北京上海,再看看中西部。俺現在想,要是他們都有讀完大學的錢,又都有7萬娶媳婦的閑錢多好,起碼弟弟妹妹也可以順利上高中,也有公派留學的希望!  l) _' K' f' e7 u# V
         如果你說俺說的是個例,你可以查找這類信息,看看農村學生上重點大學比例,再看看現在是否都是共產主義社會了?而不是自己周圍農村學生成績好,比例高,逆襲成功的多,那就斷定全國都是這樣,進而斷定這些都是真理!
0 @- ?6 f6 Q: i4 R' l3 M          試問:農村學生上大學難,上個好大學更難,又如何申請公派留學?求指點,俺好告知遠方親戚!5 N, h  `3 y/ i8 K( w3 [
          看見人家講上海的事,俺在上海呆的時間不長。乃典型鄉下人,YP。就不露丑發言了!
: ~$ O+ b2 p. x8 P          看見某些社友的批評,俺斗膽建議,你批評也要批評個道理來,說出個123!如果一味像潑婦罵街一樣,恕不奉陪!
( X% c2 X" ?, ~# e1 e+ p; b* ^. V           樓主上次的標題,中心思想,每段的意思,看了10遍,覺得這些都是事實:努力一把會有饅頭吃,不努力連饅頭都沒得吃,農村學生上大學難,上重點大學更難,逆襲更不容易!有問題嗎?問題在哪?那句叫人不努力?那句混吃等死?
4 l' @2 G2 M0 }3 L6 B3 X  }           錯就錯在樓主應該跟隨論壇主流,人家說什么,你就附和什么?人家說逆襲容易,你趕緊舉出身邊逆襲成功的例子;人家說上重點大學和家庭,學校教育一點關系都沒有,只和自身是否努力有關,你也要隨聲附和!哈哈,網上不是官場,也不是商場!
- C2 r4 D' {4 i* `  v5 X           如果又有人說風涼話,說這些都是事實。你說這個有什么用,社會本來就遵循叢林法則!俺說指鹿為馬,百姓為何不吃肉這些也是事實!( O0 S$ a% t1 A% ^. r6 N
          哈哈!俺不是人生大導師,也沒有月薪多少K,更沒資格說教,只是在拋磚引玉!將自己的真實感想寫出來,免得有一天老了,變成老工程師,不記得年輕時候的想法,說話難免會糊涂!
0 S* S4 K' {2 K+ d: f2 e
5 s0 }) k- I. k  P7 R6 V- e& x- ~$ u, E) {2 h. _( w2 R

" p0 n( N5 P- Z9 ~* P: A* u
" _& S$ G! G) J  I; K' D! w* Q  x6 o( N8 ]/ o

4 G) S. \" r7 U& z! k1 d4 n- q! E
- C5 r2 M5 y; G4 u8 D

評分

參與人數 5威望 +5 收起 理由
624272884 + 1
三葉草LZM + 1
david1973 + 1
IORI23 + 1 樓主,淡定。。。
yushui2011 +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于 2016-6-18 10:35:23 | 只看該作者
引用人民網,光民日報等主流媒體的報道
  g% p  x- ?. C7 B3 T: E8 x6 F+ S0 T! `1 Q1 c1 c
重點大學農村學生比例為何上不去
8 J8 s% N& j- L5 F; k1 |2015年09月08日13:28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6 w" H( ^) n' z2 {( x/ }原標題:重點大學農村學生比例為何上不去
/ J. ^1 ~' |! }; P3 \9 y: K. Q  “寒門難出貴子”刺痛了社會公平的脆弱神經,然而,問題的原因遠比大學“嫌貧愛富”和“超級中學”吸附要復雜得多。4 f  _2 f$ f% o; t6 }4 f

6 u# l: o4 `4 B8 }' d  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過低的蓋子在2011年前后被揭開。隨著楊東平、梁晨、李中清、劉云杉等人的研究成果陸續發表,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不斷滑落的現象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寒門難出貴子”的拷問深深刺痛了人們關于教育與社會公平的脆弱神經,進而推動了政府和大學出臺相關“逆向歧視”政策,努力提高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的比例。然而,和對現象的描述相比,對導致這一現象背后原因的分析卻遠遠不夠深入,這可能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削弱“教育補貼”政策的實施效果。
; w! d: S, R; D* W' x9 J4 V
: C) s9 T2 E/ D% V& i  為什么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的比例這么低?現有研究認為,首先是大學“嫌貧愛富”,是大學招生政策對城市學生的偏愛造成了對農村學生的不利局面。尤其是自主招生,更是將農村學生排斥在外,進一步加劇了他們進入重點大學的難度;其次是優質基礎教育資源由農村向城市高度集中,“超級中學”像抽水機般吸干了當地和周邊縣城里最優秀的學生和老師。上游缺水,下游自然就沒有水了。$ l9 N4 ]4 }, G" @+ c. J  x
3 A; G6 v. L0 a/ V
  如果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低的原因是大學招生政策造成的,那么,只要運用行政強制力調整招生政策,就可以改變這一狀況;但更深層次的問題則是:為什么大學會偏愛城市學生呢?作為社會中知識密集度最高的群體,大學難道就沒有這樣的見識和良知,意識到農村學生比例低是對社會公平的威脅嗎?這不符合邏輯和常識。至于“超級中學”的存在則和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低并無直接的邏輯關系——雖然我并不支持這樣的存在。原因很簡單,學生進入“超級中學”并沒有改變他們的戶籍身份。如果農村學生能夠被吸納進“超級中學”,反而可能會因為接受了更有效率的訓練而提高他們進入重點大學的比例。問題遠比看上去的要復雜得多。: K$ k  [! r' S; W8 G" U
% p! K3 c* x6 p
  大學招生像一面鏡子折射著社會變遷,城鄉人口結構的變化自然會導致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下降,然而目前農村城市化的進度遠遠低于農村生源考入重點大學概率下降的速度,說明原因絕非如此簡單。
  Z7 @: r6 J- x8 |! I
" S4 ^8 l$ `$ M& v  從教育社會學觀點來看,大學——尤其是名校——招生從來就不僅僅只意味著人才選拔和教育,而是一系列社會變遷的深層次反映。它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社會階層和社會秩序的運動映像。杰羅姆·卡拉貝爾就曾在《被選中的: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的入學標準秘史》中寫道“耶魯怎樣招生,關系的已遠不止耶魯本身。因為錄取過程的公平性將反映整個系統的公正性——而這事關這一系統的合法性。”這一點在美國大學招生歷史上體現得最為明顯。一百多年來,美國民權運動的每一步發展,幾乎都伴隨著大學招生的變化。性別、種族和宗教信仰等社會歧視的突破,往往濫觴于大學招生,進而蔓延至其他領域,并最終憑借法律從根本上改變了整個社會的結構和秩序。為什么美國社會對大學招生極為關注,原因就在于此——它和每個人的生活及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實際上,今天中國同樣面臨著類似問題,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低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 Q  [, h3 v+ N, @
9 R. _# p$ d: h. a3 i) e/ _  b$ S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其實不難理解,為什么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的比例會不斷下降,因為伴隨著城市化發展,城市人口比例不斷上升,農村人口比例不斷下降了。20世紀80年代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高達30%~40%,是因為那時候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80%;今天城市人口比例已經接近50%,僅略低于農村人口比例。人口結構的變化自然會反映到大學招生結構的變化之中。
% l( z9 {7 b3 F4 }- K
1 t6 Y7 j; K$ ]' s" J  當然,如果僅僅只是數據比對還不能就此得出結論。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劉云杉教授曾對比了農村城市化的進度與農村生源考入重點大學概率下降的速度,發現前者的速度遠低于后者,由此說明農村人口的減少并不是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下滑的主要原因。數據當然沒有錯,但我們要同時注意到另一個事實: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之后,并不會在當期立即轉化為他們的子女進入重點大學的比率,而是會有一個滯后期。之所以有滯后期是因為學生必須先接受基礎教育,然后才能通過高考進入大學。隨著第一代大學生從農村進入城市定居,組建家庭,他們的子女將會享受到更好的教育,由此會進一步拉大原本存在的城鄉基礎教育差距,使還沒有進入城市的農村學生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也就是說,農村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的下降導致了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的比例下降,但二代學生基礎教育城鄉差距的進一步擴大加快了農村學生比例下降的速度,相當于在原有的下滑速度上施加了一個加速度,使其斜率變大了。這個加速度解釋了為什么農村城市化的進度要遠低于農村生源考入重點大學概率下降的速度。5 l1 `5 t3 T) Q- ~

* D( Y6 y* G; D  在大學招生以高考分數為唯一錄取依據的條件下,為什么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低的問題就轉化成了另一個問題:在公平的高考考場上,為什么農村學生的成績競爭不過城市學生?
1 `, ?5 o( y5 v  s. I+ n6 j0 h: c
  更根本的原因在于考試招生制度。在中國現行招生錄取制度下,大學沒有招生自主權——它無法根據自身對人才選拔和培養的需求決定錄取或不錄取誰。決定一個學生是否被某所大學錄取的唯一依據是他的高考分數:達到了大學錄取分數線就可以被錄取,否則就不能被錄取,無論考生是男是女,高矮胖瘦,家長有權沒權或者有錢沒錢,當然,也包括是城市戶籍還是農村戶籍——這是現階段區別城市和農村學生的唯一標志。也就是說,為了實現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絕對公平,大學招生機構不能根據學生的戶籍身份來決定錄取與否,又怎么可能談得上對城市學生的偏愛呢?因此,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低只能說明一個殘酷的事實:農村學生的高考分數整體性地低于城市學生的高考分數——當然不排除個別學生的例外。然而,這是一個在招生錄取工作開始時顯示出來的結果,而不是在招生錄取工作開始之前刻意導致的原因。
; w. D" j6 K3 G! F
* v3 o- H, b( ^0 O' l  有人把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低的原因歸結為自主招生,認為它提高了學生進入重點大學的門檻,從而剝奪了農村學生的機會。我不同意這樣的觀點。首先,自主招生的比例極低——只占高校當年招生計劃的5%——不影響招生計劃分布的整體格局。如果農村學生在95%的招生計劃競爭中處于劣勢,那么即使取消自主招生,加上這5%的招生計劃也不可能逆轉局面;其次,自主招生候選人資格的確定依據仍然是考試成績——主要是筆試成績,面試成績產生的影響因子很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為了盡可能提高自主招生候選人的命中率,避免浪費名額,大學不得不努力提高筆試試題與高考試題的契合度。自主招生候選人所獲得的只是一定程度的降分,至于他是否能夠被大學錄取,最終還是要依據其高考成績。最后,與高考錄取時一樣,大學在自主招生時同樣無法區別學生是城市戶籍還是農村戶籍,但高校普遍設計了救濟機制,例如免收學生考試費用,提供交通和食宿補貼,等等,盡可能避免農村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無法參加自主招生考試。因此,自主招生政策不一定是導致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低的原因。
8 {+ x! _* r# A/ c8 t0 u; k# W5 M$ t5 d0 @* T
  于是,在大學招生以高考分數為唯一錄取依據的條件下,為什么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低的問題就轉化成了另一個問題:在絕對公平的高考考場上,為什么農村學生的成績競爭不過城市學生?) e2 {5 i0 \4 `9 {1 N, u( l2 m

/ W. ?8 z" L4 V: ?. R  導致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在現行高考制度下,能夠取得高成績的唯一途徑是大規模重復性訓練,以提高熟練程度和反應速度。實現這一途徑的基礎是教育投入和家庭經濟條件,而和戶籍身份無關。那些經濟條件優越的家庭,可以把子女送到師資力量更強的學校和培訓機構,可以雇傭更富有經驗的教師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以提高考試成績,而那些經濟條件差的家庭,能夠讓子女接受教育已經勉為其難,又怎么可能提供額外的輔導與訓練呢?這個事實正是恢復高考30多年來所體現的社會變遷:30多年前,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的高考成績的整體性差距并不顯著,甚至農村學生的成績會高于城市學生,因為那時候幾乎所有人面臨的教育投入是大體相當的;30多年后,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的高考成績的整體上差距已經相當顯著,因為除了政府教育投入存在差異之外,家庭之間的教育投入差異也越來越大,并直接影響了分數生成。
7 W* p9 ]1 e7 t7 Z/ |
# M1 n+ b- Q% r  O  實際上,這不只是中國高考出現的現象,只要是考試,只要大學招生和考試成績高度相關,都會衍生出這一社會結果。新加坡、韓國和港澳臺地區的經驗已經充分證實了這一點。即使在美國,也出現過類似情況。統計分析顯示,SAT考試成績與家庭經濟條件的相關性要遠遠高于與族裔的相關性。這意味著,一個家庭經濟條件優越的黑人,很可能會取得比家庭經濟條件差的白人更高的考試成績。因此,美國頂尖大學在招生錄取時,不光看重考試成績,更看重的是,學生是在什么樣的家庭條件和社會環境下取得的考試成績。因為,在社會貧富分化加劇的情況下,表面上看起來絕對公平的考試成績,很可能從生成成績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被深深地打上了不平等的烙印了。
4 J+ y7 O9 u% n6 u/ D7 m( D) A; z1 b1 s6 D* c& D4 d
  農村學生高考成績低的另一個原因在于師資。事實上,20世紀90年代以前,農村中學的師資并不比城市中學差,甚至可能要更好。原因很簡單,20世紀60年代,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一大批知識青年響應號召上山下鄉,以及大批知識分子被下放勞動,許多人就此成為當地農村學校的教師,為當地學生提供了優質的教育。1978年恢復高考后的前幾屆大學生之所以能夠順利進入重點大學,很大程度上是這些高級知識分子教育出來的結果。然而,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隨著國家落實知識分子政策,這批人陸續返回城市,造成當地農村優秀師資
3#
發表于 2016-6-18 10:46:37 | 只看該作者
高考很公平。但是高中是及其不公平的。哈哈  q* B* a$ K3 z: @8 M* y. y

( T4 ?; j9 \0 ^. M2 h* U我們小學升初中。弄掉一大批人。初中升高中再弄掉一大批人。+ b& h5 A6 M5 ^5 M/ H
高中升大學。倒是很平常的事情。無壓力啊。

點評

公平在能讓我們這類農村的能考啊。完全公平。上海人和當官的不全都完蛋了。哈哈  發表于 2016-6-18 19:24
高考公平啥呢?俺上海仁進復旦交大等分數比外地低100分,公平何在?  發表于 2016-6-18 19:20
4#
發表于 2016-6-18 10:55:54 | 只看該作者
文字太多了,沒全看完。截取了部分片段來看,教育資料這種事情來說,歷來就是不公平的。從出生到死亡,沒有公平存在。
; Q6 X5 \: C, b4 b1 [有人說高考可能是一個人一生中唯一的公平考試了,其實不然,你從小到大,得到的教育資源就沒有別人多,結果到一半了,談公平,到哪里去談。別人考個500分上清華上北大,你考600分,能上的了么?當然,前提是你要能考到600分,很有可能你連500分都考不到,結局注定是慘淡的。
5#
發表于 2016-6-18 10:59:25 | 只看該作者
樓主,淡定,把自己的觀點闡明清楚即可,別在乎他人的評說,用曾經流行過的一句話說,“認真你就輸了”!
6#
發表于 2016-6-18 11:20:38 | 只看該作者
叫我努力沒有錯;但是沒成功別說我不努力!不要用特例掩蓋事實!支持!
7#
發表于 2016-6-18 11:28:22 | 只看該作者
高考公平嗎,我反正知道我們那邊一點也不公平,甚至惡心。
8#
發表于 2016-6-18 11:30:33 | 只看該作者
大俠,論壇里能讀懂別人帖子的不多,能懂得首先要尊重別人觀點的人更沒幾個/ F# I; H5 A9 x8 l
7 Q$ E9 i9 t: N
您敲了這么多字,何必呢?
: |/ N* k9 d' g8 t9 B
% h% |! v; Y! m( k- I  f6 i誰是牛逼如998,誰是裝逼如xxx,心里明白就行了,要不然又是一堆口水,浪費時間不值得

評分

參與人數 2威望 +2 收起 理由
曾經我愛你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屠夫沒帶刀 + 1

查看全部評分

9#
發表于 2016-6-18 11:34:4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桂花暗香 于 2016-6-18 11:36 編輯
( `+ H; e5 A& J0 s! O' A8 H8 F" o
- A+ o' `# `$ D6 f- }哦,原來是這位大俠,公平是相對的,不公平才是絕對的。記得要撤奧數,培訓機構說:不可能,因為只有靠學生考分才顯得最公平。天朝別的不知道,搗糨糊是一流的,哈哈,一語道破天機。
10#
發表于 2016-6-18 11:37:11 | 只看該作者
樓主消消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0 15:52 , Processed in 0.07294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