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能得到的,并不一定是社會強加給你的,自己的問題要從自己身上找,家庭的問題要從家庭找,如果所有的問題都歸結于社會不公,那么只有期望真正的共產主義早點到來了,絕對公平在哪里都是一個夢。4 `3 L3 Y v! S7 l- n6 K
( W8 s, y/ D* |1 v8 g7 S' u
自己覺悟得遲,再加上父母家庭不加以疏導,所以如何如何,這樣的原因我實在找不到理由算在社會不公平的頭上。自己沒法覺悟,應該問問自己為什么不覺悟。父母不重視教育疏導,應該問問父母為什么不嚴加管教。而不是說自家不重視,卻把責任推給別人。你想要吃饅頭,必須要有小麥,磨成面粉,還得搞來酵母,摻水揉吧揉吧,再多的可以加點糖,上屜蒸了,這才能吃到饅頭。你沒有酵母,那就只能吃餅,你再沒有小麥,就只能挨餓。來自農村的,又想要改變生活,又想要和其他人有同樣的平臺機遇,這是不是有點不勞而獲的想法了?在歐美發達民主國家這也是不可能的,哈哈,或許你可以說歐美國家是資本主義,本來就是剝削人,就應該不平等,共產主義就應該共產。流行一個說法,所有人往上翻三代,都是鄉下人。怎么就出來一個說法,說農村的沒法翻身了?城市里的人口都是逐步遷徙進去的,特別是經過土改斗地主之后,大家要窮都是一樣窮。
' L8 X) `/ l( L6 _
0 o# X) {4 ], ^) k' y2 h {% r; E家庭教育跟不上,回過頭指責外界不重視,邏輯是什么?我媽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地道農村妹。我外公外婆都是種地的,家里一共6個孩子,原先的老大生病沒錢治夭折了,我媽成了老大,5個孩子里有3個女兒2個兒子。除了我小姨自己不愿意讀書所以初中沒讀完就不讀了,其他都是高中畢業。這在村里可是難得一見的,高中畢業在那時是最高文憑,文化大革命大學全部停招。我媽小學還沒讀完的時候,村里人就跟我外公外婆說,女孩子讀什么書,最多小學畢業就行了,趁早回家干活掙工分,書讀得再多也是替別人家讀。我媽那會兒上學要過一座很窄的橋,下雨的時候要趴在橋面上爬過去,因為站著容易腳滑掉下河。家里的糧食拿出去換作業本用,我大舅把雞蛋拿出去賣的時候整筐摔了,嚇得兩天沒敢回家。我媽是村子里極少數的高中畢業,畢業之后去小學做代課老師,可以坐在屋子里,不用下地干活。后來學生少了,我媽又回家下地干活了。那時候鄰居都嘲笑我外公,讀到高中畢業還不是回家種地?還不如早點回家,說不定豬都能養幾頭了。隔壁家鄰居一個兒子跟我媽一樣大,還想娶我媽的,后來看我外公家勞力少,負擔重,就沒看上我媽,聽我外婆說那人現在騎三輪車送貨,哈哈,差點成了我爹。
5 G( r% K8 V, B0 M! @ ^" b% |* a, Z: e4 }2 t
后來征兵的來了,那年征女兵,驗兵的可多了,挑到最后我媽是高中畢業,就選了我媽,我媽是從田里去當兵的,是衛生隊給人打針的護士。后來臨復員,部隊給兩個選擇,一個是回老家,可以安排去縣里的醫院,另一個是上工農兵大學。按理說縣里的醫院多實惠啊,離家近,還有工資,定量戶口,多少人眼睛都羨慕得掉出來。我媽卻去上了大學,生活費少得可憐。畢業之后又來了選擇,要么工作,改穿四個兜的干部服,領干部工資,要么繼續讀。她又繼續讀,這次在村子里炸了鍋,都說XXX家里出了個書呆子,人家都提干了,她還傻乎乎地念書呢。那時候軍官可了不得,排級干部回村,村長都要擺席笑臉相迎的。再后來上頭遴選出國留學,我媽又報名了。這次不光是老家村里的,幾乎所有人都覺得我媽犯病,婚早就結了,孩子也生2個了,工作單位又好,還上什么學啊?我媽就這么又出國吃了幾年苦,那時候留學可不像現在這么舒服,固定好的生活費,勉強吃飽,水電暖氣都不敢用,還時不時地有政治審查,定期匯報動態,日子比在國內過得艱苦。現在再也沒人說我媽傻了,過年回老家,我聽得最多的就是我媽小時候的小伙伴給我講跟我媽怎么怎么要好,怎么怎么護著我媽,哈哈。當年那些早早輟學回家掙工分的,那些過年能穿排扣大衣的,現在要么還是種地,要么后來進廠之后下崗。現在我外婆哪里不舒服了,給我媽打個電話,我媽先請老家醫院的醫生去看下,嚴重點了就接過來,自己科里排一個病床,在我媽眼皮子底下觀察幾天,醫生護士恨不得24小時寸步不離地守著,之后接回家好吃好喝待幾天,開好藥再送回老家。村里人都跟我外婆說,你有福氣啊,女兒真有出息。哈哈,我心說,你們早干嘛去了?要是我外婆聽你們的不讓我媽念書,我媽能當兵?我現在指不定在哪個工地上搬磚呢。我媽如果想早點貼補家用,現在指不定在哪個小醫院數日子等退休呢。當然了,你讓那些早早回家掙工分的人想,他們還是認為回家種地是最實際的,其他的都是別人的生活,不真實而且不可復制。
$ {$ e0 n' y& ~ t: u: ]) Y% h* x8 T& V5 k3 s4 B
你想努力,到底有沒有人攔著你不讓你努力?你上學,老師有沒有跟你說,有錢人的作業批改,沒錢人的作業不批改?你中考高考,有沒有人跟你說,有錢人的分數有效,沒錢人的分數無效?這都沒有,實際上要么是自己不知道要努力,要么是家長不知道督促不知道引導,或者壓根就是腦瓜子不好使,非要說是社會給你帶來的不公平,有這個道理嗎?
' T3 w. d; J- z; L, s( A9 b
, K+ W; A I1 y要說農村孩子成績不好,我根本就不同意。我高中是我們本地前三的,班級是最好的班。能進我們班的都是分班考試全校前60名,無一例外。我們班一半都是農村或者城鎮的,加上城市家庭但是父母失業的下崗的,那就更多了,真正家境好的反而沒幾個。反倒是那些普通班,家里條件好的城里人比例多些。我們班高考一本率百分百,除了極個別例外,其他都讀了碩士博士,日子有滋有味。我又要舉例子了,有人又要說我說特例了,哈哈。我老婆本科宿舍室友,有兩個是農村的,媽媽去學校看女兒,跟女兒擠在一張單人床過夜。一個室友的媽媽帶了幾條小草魚,養在宿舍的水池里,在宿舍用電熱杯燒魚湯給女兒喝。這兩個女生考研一個在上交一個在復旦,上交的現在去了加拿大,復旦的現在去了美國。我老婆現在醫院里的中國留學生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有一對夫妻是國內派來進修的,三十多歲了,倆人和其他兩個中國學生合租在一個套間里面,就是為了省房租。
& a8 q8 V) x, ?5 ]1 _+ p( O+ w1 c
說到教育地域不公,的確有不合理,但是我想問你能干些什么?客觀事實來講,全國各地試教方式本身就有差別,上海更注重全面發展,注定要犧牲一些文化課的時間,和一些省市相比,考試能力自然就弱一些,如果打開閘門全放進來統考,上海的考生就活不了了。再有,地區保護不可避免。還有,不能只看到上海高考的錄取率高,也不要忽視上海中考的高淘汰率。至于城市孩子淘汰之后還能另謀出路,農村孩子淘汰之后就難以翻身了,這跟社會關系不大,應該問問自己的父母。這個問題以后我們自己的孩子或許也會問我們,為什么別人可以學鋼琴學唱歌跳舞,我不可以?為什么上海的一本線那么低,我們這里這么高?為什么我不能去上海高考?為什么別人考不上大學家里能花錢送他出國,為什么我考不上大學只能送我去藍翔?那時候我們會怎么回答?難不成要說這個社會就是不公平,你爸當年跟你一樣,受盡了這些不公平,拿不到上海戶口,買不起房子,所以離開了,別人路子野會拼會騙,所以掙錢了能送兒子去這去那,你老子我不屑這些,所以沒錢,你這個小兔崽子就老實點吧。4 Y% c9 @( m0 w; `! K8 p
+ I {& Z% l7 @) Z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過,上海企業中高層大多都是外地人,技術崗位大多也都是外地人,前臺保潔這種倒是本地人多,人事財務這些本地人也多點。比如我媽科里沒有一個醫生是上海本地人,護士里面倒是有幾個,藥房也有,其他科里的醫生也基本很少有上海人。地段醫院里上海本地人的比例更大,有時候你去地段醫院看個感冒,醫生一張口就是上海話,聽得你一頭霧水。所以,跟你競爭的終究還是和你一樣的外地人。上海戶籍有上海人跟你搶嗎?人家祖孫三代都有戶籍,跟你搶得著嗎?你搶不到只是因為你沒有其他外地人優秀,所以被擠出去了。大家也可以去留意一下上海高校的碩士博士群體,特別是博士群體,上海人有幾個,真正的二代又有幾個?大家都是出身普通的人,農村城鎮的,這個比例極高。真正的二代根本不會跟你搶這些,跟你搶的還是和你一樣的普通人。
, p3 B7 g$ H6 f- U1 J- k) T }0 M' Z& l" N i- n
說到底就是自己的問題,有人糾結于公派八千人的數字。我可以解釋一下公派博士的條件。每年本科畢業生鐵了心考碩士的有多少人?碩士畢業還想繼續深造的又有多少人?這些想讀博士的人里面想出國讀的又剩下多少人?這里面有SCI,EI,托福雅思過線的又剩下多少人?到最后只有一萬人左右申請,只需淘汰20%即可。并不是這個數字少,而是努力到這個份上的人太少。而且公派博士考慮到了各地區各學校之間的差異,對各類別都有名額分配,也就是說,如果你是邊遠地區末流二本,你的錄取機會一點都不比北大清華的小。只要你實力夠,再大膽的人都不敢輕易對你說No,你看公務員考試,招2個有8個進面試,但是筆試第一名的有誰敢輕易淘汰嗎?頂多把第二名淘汰掉,安排一個第三名的關系戶,前提也得是關系戶要考到第三名。
+ ~0 @3 H6 d: o2 @ V! |2 S- U: H9 @7 h+ d* i8 }
最后說說上大學負擔不起的問題。我也是上過大學的,哈哈,有發言權。我做過班長,這些我都懂,我們班有家庭經濟不好的,來之前就在老家辦了助學貸款手續,有些在老家沒辦的,開學之后學校還會給補辦手續。除了助學貸款,貧困生每學期有人均2500的助學金補貼,每人上限3000。我們班當時貧困生人數不夠學校的上限,所以錢領不完,我就自己做個假手續,把學校的錢領回來,再平分給貧困生。要說吃飯生活,基本用不著再多操心了。另外還有校級獎學金,國家獎學金8000,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國家勵志獎學金只能貧困生領取。你如果學習好,就能拿5000,你拿不到這個5000,還有別的貧困生來拿。這時候你連你家里窮父母思想落后所以導致你學習不好的理由都沒法用,因為跟你搶這5000的也是窮人。如果想讀研,還是可以申請助學貸款,還是有助學金補貼有獎學金,額外學校和導師基本都或多或少發點補貼。另外晚上周末假期還能去打工,只要自己努力,一直到博士畢業都用不著家里給錢。
/ N# N7 Q$ f5 p1 b( N9 V7 q8 k0 `
所以不要幻想絕對公平,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一步做。別人早飯午飯已經吃了兩頓了,晚上少吃點也餓不著,你早上餓了一上午,中午喝了一捧水,晚上沒有兩碗飯你能飽嗎?你如果非要糾結憑什么別人晚上一碗粥一碟咸菜就行了,但是你就一定要吃大碗干飯才行,這就是抬杠了,是不是?你晚上如果也喝粥就咸菜,沒人攔你,因為半夜餓得哇哇叫也只能自己忍著
! o: t- ]5 H! H, Z e- g
+ I& J% L0 ?8 ]7 [/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