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樓主: 1518517222

努力一把,饅頭還是有的,想容易逆襲,好傻好天真!

[復制鏈接]
11#
發表于 2016-6-16 08:10:46 | 只看該作者
可是面對如此不公,除了努力還有別的辦法么?
12#
發表于 2016-6-16 08:31:15 | 只看該作者
“北京上海高達24%的一本錄取率”,怎么算的?拿高中畢業做基數,研究生都不止吧……
13#
發表于 2016-6-16 09:11:28 | 只看該作者
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以我們現在的努力程度;就已經可以生活得很好了!以努不努力說事;其實就是洗腦說教!畢竟人追求的是生活;不是工作!
14#
發表于 2016-6-16 09:13:49 | 只看該作者
其實,公平都是相對的,哪里來絕對的公平呢?我覺得努力的人,總不會有壞結果,我也是農村出來的,最后考的揚州大學,我家里也窮,我爸媽現在都沒房子住,都是租的。
15#
發表于 2016-6-16 10:58:48 | 只看該作者
那就別努力了,安心窮著唄,婚也別結了,不然老婆受不住窮半路跟人跑了多不好

點評

比如”老子生來就不努力,但就是比你們這幫努力的貨有能能耐混得好“ ,這個觀點見 財上海  詳情 回復 發表于 2016-7-7 17:27
來,我來教你,男人叫板不要扯什么張三李四,那就像女人打架扯頭發一樣無聊。 男人叫板,就是面對面拳對拳,要直接掏干貨懟,比如”老子生來就不努力,但就是比你們這幫努力的貨有能能耐混得好“  發表于 2016-6-17 10:10
總有比你更富的人,你可千萬別讓你老婆碰到那些人。  發表于 2016-6-17 09:41

評分

參與人數 2威望 +2 收起 理由
shiqi67 + 1 問題描述清楚,顯得很專業!
寂靜天花板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查看全部評分

16#
發表于 2016-6-16 11:00:44 | 只看該作者
有時候我們認為的努力,其實只是自我感動罷了
5 Q1 Q5 l- _7 T3 E+ _# z( i' Z3 k因為我們不知道為什么要努力,怎么才算努力1 s+ k  F& y* l! w3 E
因為我們大小就是被人灌輸的是要好好學習,不然就回家種地/ \/ e6 Y, ?0 N2 g
從來就沒有人和你說你還需要一個目標,需要達到什么樣的程度才不至于在外面餓死+ u- ?% N5 t1 R: F  G. N3 U
然后你依然每天早起,每天打雞血,無頭蒼蠅一樣
* {4 h5 [& I8 R其實差距很早就顯現了,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C) y$ a; j- K; R
等你明白的時候,也許你已經每天坐在小格子里在畫圖了% `* n( u$ ?5 V
而那些明白早一些的也許已經完成了這一個目標而在為下一個目標去掙扎了
) A% H& ?/ m' d/ b$ M你能怎么辦呢' D8 N# ~" D+ y1 Z
繼續坐著做著,還是回過頭思考一下
& p% q! D  N8 b2 R這個豐富而瞬息萬變的社會樣子,給你看到的也許只是這個社會或者一些人想讓你看到的樣子
) l# F% n  N2 @
  l: b8 i$ n4 P* p/ Q; h努力不是目標,也不是手段4 Y" E2 H8 S1 U, Q; E2 p" Q
讀書才是手段,% a  b; h" V4 U
有飯吃、有肉吃才是目標,而且是太大太泛泛的目標0 ?. z8 g( }; C. O
努力是你吃上肉之后對還沒有喝到湯的人吹的牛B
6 m1 R  o5 C* p" s8 k. Z+ l7 S& i
4 x5 I/ E- V5 ?! w4 W
) K/ g6 ^1 n- |

點評

喜歡你的觀點。支持一下。  發表于 2016-7-12 10:39
17#
發表于 2016-6-16 16:50:06 | 只看該作者
大俠說的在理,努力了成功很正常,能幫下失意的人,別人會很感激,但是整天以自己的成就貶低別人,人品也有問題

點評

成功要看怎么定義,努力肯定比不努力要好。一些不切實際的言論,沒有一點意義。人品嘛,感覺大俠人品不錯,剛才還幫一個問傘齒輪裝配的人  發表于 2016-6-17 12:42
努力了,成功的幾率也不會很高。是不是受到貶低了,那只能因人而異了。。。對人品的評價,我個人真的無所謂。本來我就不是好人。  發表于 2016-6-17 12:31
18#
 樓主| 發表于 2016-6-17 06:09:35 | 只看該作者
Cavalier_Ricky 發表于 2016-6-16 01:09# b# z" z/ E( v0 ?1 l  a/ }
20多年前念大學時,同屋有個河南商丘來的,當年是整個縣里才考上了兩個大學生,聽說縣里給了獎勵金---2000 ...

" |2 q6 l: @8 n0 c+ x3 a謝謝大俠回復!首先我絕對沒有反對努力的意思,看我以前的寫的,也有鼓勵別人努力的!不過似乎誰稍微對網紅的觀點有不同,人家就群起而攻之,動不動就扣上坐享其成,抱怨,坐等死等大帽子!似乎要寫些窮屌絲逆襲,寒門書生愛上富家小姐,公主下嫁貧民類似的人家才愛看!; S/ ~8 v7 @: ]0 Y! D6 n7 K5 Z  s
看下人民網等主流媒體的報道吧
% S, ?2 w- L9 @重點大學農村學生比例為何上不去
0 D# X1 s; {: U- @5 z" J) I2015年09月08日13:28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 \! s( D0 e6 s9 E4 ^* a6 d2 h  U
原標題:重點大學農村學生比例為何上不去$ R; S, ?3 a, G# Z, j) M
  “寒門難出貴子”刺痛了社會公平的脆弱神經,然而,問題的原因遠比大學“嫌貧愛富”和“超級中學”吸附要復雜得多。0 X0 P: d1 k" R: W' k

. I4 V( ]6 }% c  j! X2 b. n! R  Z  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過低的蓋子在2011年前后被揭開。隨著楊東平、梁晨、李中清、劉云杉等人的研究成果陸續發表,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不斷滑落的現象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寒門難出貴子”的拷問深深刺痛了人們關于教育與社會公平的脆弱神經,進而推動了政府和大學出臺相關“逆向歧視”政策,努力提高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的比例。然而,和對現象的描述相比,對導致這一現象背后原因的分析卻遠遠不夠深入,這可能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削弱“教育補貼”政策的實施效果。' x1 G8 x5 p. s2 W' U! O% U
- S5 {0 e5 P) }/ I3 F
  為什么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的比例這么低?現有研究認為,首先是大學“嫌貧愛富”,是大學招生政策對城市學生的偏愛造成了對農村學生的不利局面。尤其是自主招生,更是將農村學生排斥在外,進一步加劇了他們進入重點大學的難度;其次是優質基礎教育資源由農村向城市高度集中,“超級中學”像抽水機般吸干了當地和周邊縣城里最優秀的學生和老師。上游缺水,下游自然就沒有水了。
# R" w6 k1 O6 r+ j3 Z, ?
2 R) f! u! S* M' U$ Y  如果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低的原因是大學招生政策造成的,那么,只要運用行政強制力調整招生政策,就可以改變這一狀況;但更深層次的問題則是:為什么大學會偏愛城市學生呢?作為社會中知識密集度最高的群體,大學難道就沒有這樣的見識和良知,意識到農村學生比例低是對社會公平的威脅嗎?這不符合邏輯和常識。至于“超級中學”的存在則和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低并無直接的邏輯關系——雖然我并不支持這樣的存在。原因很簡單,學生進入“超級中學”并沒有改變他們的戶籍身份。如果農村學生能夠被吸納進“超級中學”,反而可能會因為接受了更有效率的訓練而提高他們進入重點大學的比例。問題遠比看上去的要復雜得多。2 ?; Y# H4 Q! a. T7 Q
& J" ]6 a" e7 M+ g$ N  K, A
  大學招生像一面鏡子折射著社會變遷,城鄉人口結構的變化自然會導致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下降,然而目前農村城市化的進度遠遠低于農村生源考入重點大學概率下降的速度,說明原因絕非如此簡單。
# S* Q. k0 }4 ]+ E& M% U
0 c; ^! H: b8 \5 ~& u. q4 q  從教育社會學觀點來看,大學——尤其是名校——招生從來就不僅僅只意味著人才選拔和教育,而是一系列社會變遷的深層次反映。它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社會階層和社會秩序的運動映像。杰羅姆·卡拉貝爾就曾在《被選中的: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的入學標準秘史》中寫道“耶魯怎樣招生,關系的已遠不止耶魯本身。因為錄取過程的公平性將反映整個系統的公正性——而這事關這一系統的合法性。”這一點在美國大學招生歷史上體現得最為明顯。一百多年來,美國民權運動的每一步發展,幾乎都伴隨著大學招生的變化。性別、種族和宗教信仰等社會歧視的突破,往往濫觴于大學招生,進而蔓延至其他領域,并最終憑借法律從根本上改變了整個社會的結構和秩序。為什么美國社會對大學招生極為關注,原因就在于此——它和每個人的生活及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實際上,今天中國同樣面臨著類似問題,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低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 {4 r  f, g2 H  [% J) a/ y! `, @4 I0 a- B4 k& r7 w- I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其實不難理解,為什么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的比例會不斷下降,因為伴隨著城市化發展,城市人口比例不斷上升,農村人口比例不斷下降了。20世紀80年代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高達30%~40%,是因為那時候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80%;今天城市人口比例已經接近50%,僅略低于農村人口比例。人口結構的變化自然會反映到大學招生結構的變化之中。/ O7 {7 T0 k: C- j0 b* C9 |

  ?  k6 g' s1 m, Z: |! T5 w  當然,如果僅僅只是數據比對還不能就此得出結論。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劉云杉教授曾對比了農村城市化的進度與農村生源考入重點大學概率下降的速度,發現前者的速度遠低于后者,由此說明農村人口的減少并不是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下滑的主要原因。數據當然沒有錯,但我們要同時注意到另一個事實: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之后,并不會在當期立即轉化為他們的子女進入重點大學的比率,而是會有一個滯后期。之所以有滯后期是因為學生必須先接受基礎教育,然后才能通過高考進入大學。隨著第一代大學生從農村進入城市定居,組建家庭,他們的子女將會享受到更好的教育,由此會進一步拉大原本存在的城鄉基礎教育差距,使還沒有進入城市的農村學生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也就是說,農村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的下降導致了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的比例下降,但二代學生基礎教育城鄉差距的進一步擴大加快了農村學生比例下降的速度,相當于在原有的下滑速度上施加了一個加速度,使其斜率變大了。這個加速度解釋了為什么農村城市化的進度要遠低于農村生源考入重點大學概率下降的速度。
8 z8 U; i( x  A0 F. Z) o8 p9 K' Q
1 j* q: n1 C, z0 B1 ?  在大學招生以高考分數為唯一錄取依據的條件下,為什么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低的問題就轉化成了另一個問題:在公平的高考考場上,為什么農村學生的成績競爭不過城市學生?8 m4 j- D2 D& t7 R7 ]

* a+ L4 |0 p$ s6 o  更根本的原因在于考試招生制度。在中國現行招生錄取制度下,大學沒有招生自主權——它無法根據自身對人才選拔和培養的需求決定錄取或不錄取誰。決定一個學生是否被某所大學錄取的唯一依據是他的高考分數:達到了大學錄取分數線就可以被錄取,否則就不能被錄取,無論考生是男是女,高矮胖瘦,家長有權沒權或者有錢沒錢,當然,也包括是城市戶籍還是農村戶籍——這是現階段區別城市和農村學生的唯一標志。也就是說,為了實現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絕對公平,大學招生機構不能根據學生的戶籍身份來決定錄取與否,又怎么可能談得上對城市學生的偏愛呢?因此,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低只能說明一個殘酷的事實:農村學生的高考分數整體性地低于城市學生的高考分數——當然不排除個別學生的例外。然而,這是一個在招生錄取工作開始時顯示出來的結果,而不是在招生錄取工作開始之前刻意導致的原因。% @* [. V2 D4 V" F5 X
. }( a) T, ?: K6 ~* D
  有人把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低的原因歸結為自主招生,認為它提高了學生進入重點大學的門檻,從而剝奪了農村學生的機會。我不同意這樣的觀點。首先,自主招生的比例極低——只占高校當年招生計劃的5%——不影響招生計劃分布的整體格局。如果農村學生在95%的招生計劃競爭中處于劣勢,那么即使取消自主招生,加上這5%的招生計劃也不可能逆轉局面;其次,自主招生候選人資格的確定依據仍然是考試成績——主要是筆試成績,面試成績產生的影響因子很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為了盡可能提高自主招生候選人的命中率,避免浪費名額,大學不得不努力提高筆試試題與高考試題的契合度。自主招生候選人所獲得的只是一定程度的降分,至于他是否能夠被大學錄取,最終還是要依據其高考成績。最后,與高考錄取時一樣,大學在自主招生時同樣無法區別學生是城市戶籍還是農村戶籍,但高校普遍設計了救濟機制,例如免收學生考試費用,提供交通和食宿補貼,等等,盡可能避免農村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無法參加自主招生考試。因此,自主招生政策不一定是導致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低的原因。
- h) X, Q, a6 h* S: U+ y, K
/ Q1 Z) e9 _* Q$ b1 r8 n% }4 I  于是,在大學招生以高考分數為唯一錄取依據的條件下,為什么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比例低的問題就轉化成了另一個問題:在絕對公平的高考考場上,為什么農村學生的成績競爭不過城市學生?  y6 A' R1 [- G) g! H9 W
& {# n9 v' w- l
  導致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在現行高考制度下,能夠取得高成績的唯一途徑是大規模重復性訓練,以提高熟練程度和反應速度。實現這一途徑的基礎是教育投入和家庭經濟條件,而和戶籍身份無關。那些經濟條件優越的家庭,可以把子女送到師資力量更強的學校和培訓機構,可以雇傭更富有經驗的教師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以提高考試成績,而那些經濟條件差的家庭,能夠讓子女接受教育已經勉為其難,又怎么可能提供額外的輔導與訓練呢?這個事實正是恢復高考30多年來所體現的社會變遷:30多年前,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的高考成績的整體性差距并不顯著,甚至農村學生的成績會高于城市學生,因為那時候幾乎所有人面臨的教育投入是大體相當的;30多年后,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的高考成績的整體上差距已經相當顯著,因為除了政府教育投入存在差異之外,家庭之間的教育投入差異也越來越大,并直接影響了分數生成。7 P& {( \+ Q& f4 P; Z
5 \, m/ u# e0 @" m$ r
  實際上,這不只是中國高考出現的現象,只要是考試,只要大學招生和考試成績高度相關,都會衍生出這一社會結果。新加坡、韓國和港澳臺地區的經驗已經充分證實了這一點。即使在美國,也出現過類似情況。統計分析顯示,SAT考試成績與家庭經濟條件的相關性要遠遠高于與族裔的相關性。這意味著,一個家庭經濟條件優越的黑人,很可能會取得比家庭經濟條件差的白人更高的考試成績。因此,美國頂尖大學在招生錄取時,不光看重考試成績,更看重的是,學生是在什么樣的家庭條件和社會環境下取得的考試成績。因為,在社會貧富分化加劇的情況下,表面上看起來絕對公平的考試成績,很可能從生成成績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被深深地打上了不平等的烙印了。* f& y7 a; a& y3 H0 Q: R+ y

) q9 P! ^/ K% x. l  農村學生高考成績低的另一個原因在于師資。事實上,20世紀90年代以前,農村中學的師資并不比城市中學差,甚至可能要更好。原因很簡單,20世紀60年代,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一大批知識青年響應號召上山下鄉,以及大批知識分子被下放勞動,許多人就此成為當地農村學校的教師,為當地學生提供了優質的教育。1978年恢復高考后的前幾屆大學生之所以能夠順利進入重點大學,很大程度上是這些高級知識分子教育出來的結果。然而,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隨著國家落實知識分子政策,這批人陸續返回城市,造成當地農村優秀師資
6 N& `; \% W3 c( S- F
; R! W0 B) m$ W
19#
 樓主| 發表于 2016-6-17 06:13:15 | 只看該作者
番茄西瓜 發表于 2016-6-15 23:07: W6 I; Q; f) M* [
說說我的一個朋友例子,農村的土生土長,小學時候班上有60多個同學,到初中畢業那年就剩20來個,到了高中畢 ...

' [, d/ j- i% I  d( O/ l; P看人家的觀點,還是那句:百姓為什么不吃肉呢?俺說的沒用,看主流媒體的報道吧3 \  H8 r, Z; ^  }4 b# `
農村學生怕考上大學 供養需四人一年不吃喝
, @& X/ R) S& h3 L* ~[ 2005年05月11日 11:160 ]% ^. A5 `: T  R
2 H6 g% k& V8 ^" D5 F7 O+ z0 c& e
- d  ]% i# T, Y! Q: i5 G+ W5 _. w
+ d$ r3 y" M, @' e- W
      在吉林,平均每個大學生一年的費用為11800元,而2004年該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000元,也就是說,供養一個大學生需要4個農民一年不吃不喝。一旦考上,家長就要借錢,不借錢的只占10%,有不少家庭還得賣牛、賣地、賣房子,甚至有一半的家庭需要“抬錢”(民間高利貸)。同時,家長還擔心孩子畢業后找不到工作。
0 l3 N5 w- p. E4 ?/ f
$ Z; @5 G$ r: s$ }+ `& K; c; h( p      相關文章:  k( t3 l; Y# ]4 \/ J
      ·政協委員:大學4年學費等于貧困農民35年純收入* k; Z- r9 p5 }% ^
      ·高校學費沉重 1個農民干13年才能供養1個大學生6 i- \1 u* r5 W# n5 C

0 F" T) H" C  I9 w      吉林省農安縣素有全國第一產糧大縣的美譽。吉林省政府研究中心日前對該省農安縣某鎮高中進行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竟有28.7%的學生“害怕升入大學”,原因是“家庭負擔不起上大學的費用”。近日,記者到該縣實地走訪,發現供孩子讀高中上大學確實成了許多農村家庭越來越犯愁的事。利用該校高三學生午休時間,記者也做了個抽樣調查,結果顯示,71.6%的學生在回答“是否因家庭經濟條件而擔心上不起大學”時選擇了“是”,而在“考大學的心理壓力主要來自哪里”這一開放式問題中,首先回答“家庭經濟狀況”的學生占受調查總數的34.7%。; `; _( K3 `$ V: E  E/ d

- G/ ]+ b5 c! V9 V! }0 v6 Z$ H/ T      18歲的江楓在農安縣實驗中學讀高一,家庭條件在當地居中等水平。實驗中學是全縣高考升學率最高的學校,江楓的成績也還可以。但談到孩子讀書的情況,江楓媽媽的臉上卻泛起了愁容:“當初就盼她考上重點高中,上大學的機會大呀。可在重點高中上學,她一年的學費、食宿費、雜費加在一起大概要4000元。家里收入主要靠種苞米,一年純收入6000元左右。她弟弟又在上初中,這一年的收入供兩個孩子讀書就花得差不多了。將來她要是考上了大學,這錢從哪兒出?如果她弟弟也考上,就更不知道咋辦了。”
' ?9 Z( _6 D8 K8 ]% G6 [5 w" j; R
1 W: {8 s: K) q( K1 p! K# M% K0 ?      江楓媽媽的擔心,源自活生生的例子———同一個鄉的朱威,目前在吉林農業大學念大二,父母也是普通農民。他父親介紹說:“孩子上大學一年至少要花1萬元,雖然在學校申請了助學貸款,但現在家里已經欠債7000多元。本來家境還算一般,孩子念大學以后,就變成了下等的。朱威的弟弟今年初三,學習也挺好,可家里實在供不起了,只好叫他去念技校。”
& ^2 k1 P! t2 H; g! X+ m2 x! v* Q
8 k: {5 k  H9 B% f  b) C      相關文章:寧夏山區農民為供大學生借債 有人背上高利貸
, a/ X! _! R& q  {: h/ s
8 M; C! W; h, @      根據吉林省政府研究中心的調查,2004年,吉林省高校學生人均學費6000元,人均住宿費1000元,人均伙食費4800元,以上3項合計,每個大學生一年的費用為1.18萬元,而2004年吉林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000.42元,也就是說,供養一個大學生需要4個農民的純收入。調研人員告訴記者,相當部分農戶的現金收入不夠繳孩子的學費,“農安縣高家店鎮一個村去年有6個家庭有孩子考上了大學,全部靠借款和鄉村兩級補助才把孩子送入學校”。
6 Q  r* X* @4 v3 n" G. Q
+ f5 X( Y/ ?+ q: U7 u      “我現在感覺,大學給我的壓力要比給我的動力大得多。”在農安縣實驗中學教學樓走廊上,面對記者,高一學生張馳顯得頗為沉重。“我哥為了我和弟弟放棄了讀中專技校的機會。有時候我想,既然哥哥能為我們放棄自己升學的機會,為什么我不能為了弟弟、為了家里也放棄呢?”說著說著,張馳的眼圈紅了。張馳在班里能排到前10名,這樣的成績考上大學應該沒問題。- {0 b" T+ G2 D* `) D

, b. `; Q( k, W9 f) b: a0 N& ]: T  D      相關文章:一位農村家長:農村孩子考大學要付出更多努力2 a& Z+ g( x1 ~* u7 |# r, t8 I4 |+ h

, B5 x8 E5 E4 K( B      農安縣一位歷史老師對記者表示,據他了解,“能有七成左右的農村學生害怕考上大學”。他的說法,得到了記者采訪的部分農村老師的認可。“長期以來,孩子有能力通過考大學走出去,是令農村家庭備感自豪的改變命運的方式,因此,也成為許多農村家庭最大的希冀,然而,目前,這種希冀里增加了越來越多擔憂的成分,‘因教致貧’已成為橫壓在農村家長心中的最大難題之一,如果這條路不暢通,農村的發展恐怕還需要更長時間的等待。”這位歷史老師憂心忡忡地說。(文中學生為化名)
+ N/ _+ x8 v' U! @
. J$ g; b7 u( w1 [0 G; R
20#
發表于 2016-6-17 09:42:09 | 只看該作者
迷茫的維修 發表于 2016-6-16 02:10* P# o/ u- v9 o
哈哈,8 b6 s$ u. I2 I$ B4 Y; ~7 R! X' I
我當年連高中都沒考上8 o0 c7 q+ t0 N* p& S
祖祖輩輩都是修地球的

9 q* D. v3 U" n  n! N) i就算你是逆襲了,請問如果在上海你小孩能接受得了教育公平么?  其實個人努力放在一邊那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無可厚非,可是社會的不公確實存在而不是某些大俠說的既然改變不了那就去適應,所以我說維穩統治的很好。
0 D% E3 q7 D3 Q: i% U9 B+ v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0 12:24 , Processed in 0.08514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