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說建筑設計行業走下坡近一年多了,好多建筑設計人員不是辭職,就是改行,當然也有堅持的,我向那些堅持在一線的員工表示致敬,也表示同情。那么有人會問,我呢?我雖然改行了,但是也就那樣,混口飯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還是畫圖,心力依舊憔悴。8 o) o( Y5 ~, V1 V! ~
扯了那么多,回到本次主題,關于建筑設計業的未來發展,本人不才,無注冊也無高工,更無什么職位權利,所以不敢說啥大道理,就從底層設計人員的角度來跟大伙探討探討,圖一開心。
6 V, |9 o, D) R) _0 B1 w: ^1 G* ~4 v
$ |' ?0 \# p* p' i前幾日,閑來無事跟我高中同桌建筑男聊天,他前幾年一直做方案,賺了一些錢,但是畢竟那會兒資歷小,還是沒存夠錢買房娶老婆,現在則是一直畫施工圖,其實這一轉變多多少少也就有些無奈,畢竟施工圖錢少,而且方案才是建筑的靈魂。他一直很猶豫是否要改行,畢竟像我們一樣,投了那么多年青春,感情也有了,更重要的是發現自己除了會這個,其他還真不會,難道真去做快遞?
" L$ z' }: @0 Y, n8 x' M: x4 C如果說上面是無奈,那么現在看看結構的現實。結構現在就是一個怪圈:軟件、培訓、考試和做工程。當然也有做科研的,但是這個總體量還是比較小的,忽略啦。上面提到的怪圈,大咖們做這培訓、接項目這行,淘寶賣著視頻;一般的員工則是考試,淘寶賣著規范跟習題;至于軟件,上次有人說:據統計中國做結構軟件的,能收入的封頂也就5個億(待落實),也就是意味著,除去PKPM、YJK、TSSD等,其他做軟件的一來你吃不消做,二來你做出來市場也能難打進去。最苦逼的就是新人,結構行業門檻高、收入低、辛苦的很。一年忙到頭,能拿錢回家過年的應該沒幾個,更多的是頂著碩士的頭帽卻連當地城市的平均工資都不到,工作時間卻是翻了好幾番。
0 K# m6 e6 B2 E. o4 ]如果說上面是赤裸的結構人的寫照,那么下面則是結構行業的現實,作為結構,你會發現,綠色節能跟我們沒關系,智能建筑又跟我們沒關系,有關系的是那些裝配式鋼結構,但是這不是利好消息,這是把我們的設計費抽絲一般的先剝去一層,但我們的工作量不減反增。關于BIM,我的看法就是一線城市沒推廣全面實施,其他城市急啥啊,不就是個軟件,學學很快的。
% _5 J4 @8 Y1 {1 d0 G% e6 K如果說上面的是近期的結構行業的未來,那么下面則是結構長遠的未來。其實說到未來,誰都沒個準,但是我個人覺得具有參考價值的就是向前看,所謂的向前看就是向發達國家看齊,比如美國、英國等,他們現在的建筑行業的情況。那么從我現有資料來看,一、注冊考試難度比我們現在的還要難;二、業務絕對比我們現在的少;三、從業人員也比我少很多(按照百分比計算);因為結構的特殊性,國外的結構基本也是做他們國內的項目,反而建筑方案可以全球走。現在來說,一個新人,基本2年就會做地上部分的高層結構建模以及施工圖,評個職稱的時候,一堆的工程業績,這是老外們想都不敢想的。但是老外們的理論很扎實,能夠把一個小的房子精益求精,這也就是我們的未來。再看看國外的收入,比較好查的資料就是建筑師的資料,美國一個建筑師平均收入大致在8萬美元,日本建筑師的收入也就相當于一個公司職員的收入,這就是未來收入貧民化,對,998說的,4000米是個幾兒,生存而已。
$ O) J2 g+ S1 t, m+ h( \2 {; a( B5 g5 P0 P) D" Y8 p |8 x- i4 ]9 o
看到這里是不是覺得前途一片黑暗?覺得也許種田都比現在有前途,按照現在農業情況,大規模搞農業比畫圖強太多,但也不是說結構以后就是等死了:你可以搞科研啊,是不是沒有牛逼的學歷跟導師啊;那就搞加固,是不是覺得搞加固錢少又累;那你還可以搞新型材料推銷,是不是覺得搞結構的都不是能說會道之人;那你還可以進體制內,是不是覺得自己連筆試也過不了;那你還是改行送快遞吧,因為我暫時也想不出其他辦法了。" \/ z$ O- w- i7 N; p4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