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u& T n+ g" l, u# ^& X% b3 }中國石油系統幾十年形成的安全操作規程,就像一層層圍墻,保衛著一線工人、周圍群眾和國家財產的安全。即使一層圍墻被破壞,安全依然存在。但當多層圍墻被破壞時,噩夢就隨之而來了。 2003年12月31日深夜,中石油川東北氣礦井噴失控事故第8天,重慶市開縣天鵝湖賓館。
( ^$ B; V, r" a7 }; g/ h" u, W' U 來自不同省市的7位老人在各自的房間里忙著寫一份材料。他們是國家安全生產管理局事故調查組專家組的成員,專家組組長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分校?沈忠厚,副組長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蘇義腦高級工程師?中石油?。. x ?) ?) h3 W* d1 `
記者在采訪多位現場一線工人、四川石油管理局技術和管理人員、國家安全生產監督局專家組專家后,將所采集的數據和資料請兩位資深鉆井專家和多位技術人員進行分析,終于像剝洋蔥一樣,剝出了事實真相,卻也給我們帶來滿眼的淚水。
8 V/ @$ I$ R9 @1 v; H" M4 k井噴或可避免 在事故現場,中石油四川局一位管理人員告訴記者,石油天然氣鉆井時要從中空的鉆桿中利用壓力泵注入泥漿到達鉆頭,噴出的泥漿能夠減少鉆頭與巖石的摩擦,并沖刷掉鉆出的巖屑。泥漿由專業的泥漿公司負責配制。
, v" {# Z2 x3 x. i3 d 鉆井時,鉆桿內外的泥漿形成一個液柱,把地下氣體封堵在地層里,而所謂井涌就是地層壓力大于井內液柱壓力,井涌失控導致天然氣或石油從井口噴出。. K$ n p" z( i) N' K0 f/ U4 \# P
根據中石油公布的資料,發生事故時,鉆井隊正在起鉆,即將鉆桿從井里提出。專家們說,如果起鉆速度過快,鉆頭就變成了一個井筒里的活塞,一般會產生抽吸壓力,使地層中高壓氣體進入井眼?這種現象被稱為氣侵,并且導致井內液柱密度下降,不能對井內的天然氣體產生足夠的壓力,嚴重時會引起井噴。' T! v. C% X4 K: e5 I8 W) A
因此,專家們分析說,發生事故的原因只有兩種情況,要么是起鉆時沒有注入足夠的泥漿,或者是泥漿的密度不夠,二者的結果會使井內液柱壓力減小,導致地底有毒氣體涌出。
7 ?+ X! O. s1 D) w" \2 l2 t即使井噴了,也是可以控制的 井噴是石油鉆探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因此,各國的石油工業都有一套完善的防噴操作規程。" }. ?* f7 @9 n$ g- S: D9 R
四川石油管理局局長兼黨委書記陳應權說,從發現溢流1.1立方到關井需要6分鐘,但是有專家問:“關閉防噴器6分鐘時間還不夠嗎?”* b2 f/ D: k1 R4 ~! w
國務院事故調查組的一位專家說,中國一般采用的都是油壓防噴器,正常情況下很快會關閉。這位專家拒絕告訴為什么羅家16號井在6分鐘內沒有封井。多位專家提示,這里是調查井噴失控的核心問題。- G8 p, C/ r+ g% U8 M
根據當時值班司鉆陳益平的回憶,當時陳和隊長吳斌立即開動防噴器,關掉了鉆柱與井眼之間的環形空間,但是泥漿很快從鉆桿中間的泥漿孔沖了出來。
/ X$ T* m, b' U- D4 x! K 一位國務院專家組的專家說:“當時吳斌召集所有隊員,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搶險,一部分去通知周圍的村民,這些措施都是合乎規范的。”
6 e* \' }; {8 U4 t 目前沒有證據說明,吳斌當時是否在剛剛出現井涌、沖擊力尚小時就開始搶接頂驅,專家分析說,這將成為確定責任的核心問題之一。
) \; b6 c# y. c! r4 i& l# v 還有消息說,頂驅當時發生了機械故障。但專家拒絕對此作出評論。8 j! h* \- u8 @9 I1 g7 L
專家認為,即便如此,依然有辦法控制井噴。
4 I( d7 |: _# w% T 一位資深的鉆井專家告訴記者,這個時候如果切斷鉆桿,讓剩下的鉆桿掉進井里,讓防噴器自動封住井口,同樣也可以控制井噴。專家指出,這是一種積極的控制手段,但不是安全規則里必須的,鉆井設備中沒有切斷鉆桿的設備。+ a; t+ r! H% }% u! K
類似的辦法,還包括松開防噴器的卡瓦?防噴器卡住環形空間的設備?,讓鉆桿全部掉入井中,同樣可以封閉井口。) P7 p, G; o# K! h# i h
但是,遺憾的是,鉆井隊并沒有采取上述措施,即使后來有了防化設備后,也沒有采取。
8 c5 y) U& w( r. ?2 H) \3 {: o, C一點火星或許就能挽救200多條性命 據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負責人介紹,2003年12月24日16時,技術人員對井口原有兩條硫化氫放噴管線實施點火成功,對地下噴出的硫化氫氣體進行了燃燒。% l* N; l' I& F# B( y; w
一位在重慶工作的開縣人王先生致電記者:既然點燃硫化氫能使噴出的氣體變為無毒,為什么不在井噴后立即點燃?
2 J1 }6 o7 Q* h 記者就此分別向兩位資深的鉆井專家咨詢,一位專家說,如果井口立即點燃,必然導致整個鉆井設備被燒毀。這位專家判斷說,16號井使用的是電動鉆井設備,屬于比較先進的設備,價格也不菲,川石油的工作人員講,整個設備總價超過數千萬元。% a, g4 w* k3 w" ]0 s& v
另一位專家也說,如果在井口點燃,可能導致井口破壞,以后封井就非常困難。
4 V* Z. H( a f) u 川東鉆井隊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就像父母愛孩子一樣,讓石油人把自己辛辛苦苦鉆出的井點燃,是很難的。
+ Z; z2 T t' Z6 X 王先生對記者說:“你們應該把這個問題提出來,究竟是開縣老百姓的性命重要,還是石油公司的鉆井設備重要?”8 b! I+ G3 e, A S0 V
難以抹去的記憶 截至記者2004年1月1日發稿前,一位和國務院調查組關系相近的開縣人士告訴記者,調查組已經有了初步的結論,專家們對于四川石油管理局的責任調查結果基本一致,調查組認為包括3個原因:8 Y4 p( Z* _. D( U
1.泥漿液的密度不夠?造成壓力失衡;
4 Z' y7 t( W8 U- r& j5 A 2.頂驅沒有及時搶接或搶接失敗?導致井噴無法控制;7 z1 f8 X/ E, B1 k! ~- y
3.沒有及時點火?致使硫化氫飄逸,大量人員傷亡?。6 {6 l; i0 O6 o
據《瞭望東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