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卡特彼勒在牽手增材制造25年后,首次創建一個定位于如今二級市場零件供應的獨立增材制造工廠,并為將來批量制作生產零件做好準備
2016年3月31日,卡特彼勒宣布3D打印和創新加速器園區正式揭幕,旨在助力未來發展,推進更廣泛的合作、創新和加速, 完善了卡特彼勒技術生態系統。卡特彼勒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道格拉斯•歐博赫曼(Doug Oberhelman)說,“卡特彼勒3D打印技術的未來令人振奮,從鑄造件到零部件,乃至其它可能實現的更大應用。此次揭幕的創新加速器將帶來多項創新,推動我們實現更大更快的發展。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看到它為卡特彼勒和我們的客戶帶來的成果。”
卡特彼勒何方神圣?
卡特彼勒是一個擁有百年歷史的世界500強企業。自1886年Benjamin Holt(聯合創始人)發明了第一臺聯合收割機、1912年C.L. Best(聯合創始人)制造了其第一臺履帶式拖拉機起,卡特彼勒一直是建筑工程機械、礦用設備、柴油和天然氣發動機、工業用燃氣輪機以及柴電混合動力機組領域的全球領先企業。
縱觀卡特彼勒設備近百年來征服了多少戰場——30年代用于胡佛大壩和金門大橋的修建,40年代幫助美國完成超過7萬英里高速公路和印度巴克拉大壩的建設,50年代支持美國政府針對南極洲“深冰行動”,60年代支持巴基斯坦曼格拉大壩建設、巴拿馬運河的拓寬以及為阿波羅11號登月計劃提供動力,80年代用于阿根廷亞賽瑞塔大壩和土耳其阿塔圖卡大壩的建設,90年代之后又幫助中國三峽大壩的建設,和韓國新萬金海堤的建設等等——其輝煌歷史展示了卡特彼勒一直以來都致力于創造、建設、解決問題、創新、測試、提供服務以及讓整個世界變得更好。
百年老店與3D打印
2016年1月,美國田納西州戴爾斯堡的卡特彼勒變速箱總成工廠的裝配程序出現故障,需要幾周的時間才能解決。如果關閉裝配線,工廠將承受幾千美元的損失。更嚴重的問題是,客戶需要等待更長時間才能獲得新的變速箱。很快工廠就找到卡特彼勒3D打印團隊尋求幫助。該團隊使用3D打印制造出了一件臨時使用的塑料工具,并連夜送到工廠,恢復了裝配線的繼續運轉。
來自卡特彼勒3D打印團隊的Jim LaHood說,“3D打印能給工廠帶來無限的可能。對于沒必要用金屬材質的小型工具和計量儀器來說,現在已經不用像過去一樣使用金屬制造,而是選擇塑料材質。”
在卡特彼勒,3D打印并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在過去25年中,公司通過3D打印快速成型制造了50,000個模型。不過,今天3D打印的使用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3D打印使制造零部件更具有可持續性,對卡特彼勒來說也意味著節約時間和巨大的成本。比如,一直讓人頭疼的銷量較低的零部件。LaHood說,“它們需要巨大的倉儲成本、運輸成本和加工成本。”現在,通過3D打印,以前一年所需的這種零部件只用一個晚上就可以全部制造出來。
為什么卡特彼勒要成立增材制造工廠和專職團隊?
在增材制造(3D打印)技術多次急救卡特彼勒于水火后,秉承對3D打印技術的信任,相信很快這項技術的成本能大大降低、速度能大幅提高,卡特彼勒在提高自身零件設計效率和制造能力的道路上往前垮了一大步——去年下半年卡特彼勒在位于美國伊利諾伊斯州的總部附近開設了一個增材制造工廠,這個地方我們姑且稱之為“工廠”,其實它比一般概念中的工廠要小而安靜得多——它擁有包含FDM, SLA, SLS和樹脂噴射打印在內各項技術的設備,此外還有3臺來自美國3D Systems的直接金屬打印設備,1臺ProX 300,2臺ProX 200。
“其實,自90年代早期開始,卡特彼勒的不同部門就一直在使用不同工藝的3D打印設備,”卡特彼勒先進技術總監Deb Conklin說道。“現在成立一個獨立的增材制造工廠是為了將這個習慣或說潮流推進到下一步:集中增材制造專業人士和設備資源,為全公司所有能受益于此技術的各部門服務。這也就是為什么這個新地點更適合被稱為工廠而非實驗室的原因,”她繼續說。“這里不僅生產原型件,還生產二級市場維護部件和(最終)生產零件。增材制造代表了生產零件的新工藝,也代表了設計零件的新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