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了我祝大家新年愉快,本社區(qū)所有的朋友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 c6 S3 t4 X5 K之前發(fā)的貼子因不會(huì)截圖給大家造成不便,現(xiàn)在重新發(fā)一次,真心的希望大家指點(diǎn)一、二。謝謝了。' Q8 k2 F. U" D# s% D6 W
首先對我的圖中的文字說明:其中很多定義是我自己組織的,不準(zhǔn)確也請大家修正。. Z' v" c+ s0 c$ B
一、A為切削部分長度,直接對工件的螺絲進(jìn)行切削加工;B為修正兼導(dǎo)向部分對A部分加工的螺紋、齒形進(jìn)行修正;C為退出時(shí)的導(dǎo)向部分。
1 G# K1 V4 ?4 \0 I) Q二、D為與絲錐軸線垂直的平面中最大的點(diǎn)所在的圓,在B段是絲錐的大徑。
% s# f* c9 I+ }( q- n) CD1為后角所在的平面也就是后刀面(切削刃)所形成的圓。# ]0 ~, a6 z) K% v
d為與絲錐軸線垂直的平面中切削刃所形成最小的點(diǎn)所在的圓,在ABC段是絲錐的小徑。4 n0 M, D4 u$ ?) L
d1絲錐小徑所形成的圓。5 C7 Y% N! N6 z2 U7 }6 X
α為圓D的切線和圓D1的切線形成的夾角,也稱為后角。也包含在圓d的切線和圓d1的切線形成的夾角,也稱為后角。- ? G3 I* @4 j) Q% \- X7 V
9 C! o5 N, ^% _8 m我理想中的絲錐是這樣的
! c4 q2 L0 F# s7 n& V一、 在ABC三段中絲錐的大徑,中徑,小徑中均有一定的后角,后角可以不一樣,但不能為0/ `; i. ?0 D! v F- e+ K
二、 在B段所有的大徑是一樣的,小徑也是一樣的,但在C端的起始端大徑是和B段是一樣的,但在尾端則要小形成一個(gè)倒錐形。1 J3 x x# f ^7 q% H
三、 同理小徑也如二所示。
. C0 {5 z4 c) M4 a( v* m, X! z( b4 l @9 B
這樣的好處是在能保證順利的攻出合乎要求的絲的情況下,絲錐的扭矩大大減少。也不知道現(xiàn)在的絲錐是不是這樣設(shè)計(jì)和制造的。
/ f# h+ x/ w! b. I% `1 z9 \. g7 P/ t
絲錐.JPG (52.8 KB, 下載次數(shù): 4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2-3 19:29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