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2330|回復: 5

世界越來越科幻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6-1-15 15:36:08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人正在把大腦科學與互聯網、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等進行聯系,再加上精密制造技術,智能裝置正改變人與機器的關系,進而改變世界。

創新還將以更廣泛的融合、跨界形式呈現,“搭積木”將成為一個主導性的發展方向,有可能導致爆發式創新


實驗室里的未來


要了解未來世界是什么樣,先讓我們去美國的實驗室里看看。

尼葛拉龐帝創建的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正在進行150多個項目。其中,生物機械電子項目是為了制造超級人類。這里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個人工腳踝,以及相當于外骨骼的仿生膝蓋。科學家還在研究神經控制和反饋,使用仿生神經界面,采用多種復合材料,可以3D打印人類運動器官。參訪者提問:是不是普通人可以借此破體育紀錄?對方說,主要不是搞這個,而是用在軍事上。

照相文化實驗項目研究的是用機器捕捉視覺信息,每秒掃描上萬億幀。項目人員演示了把一束光的運動以極其緩慢的速度拍下來,能清晰看到光走過了0.6米距離的全過程。激光脈沖的運動也被拍下。正在開發的膚下液流照相技術能用計算機構造出人類皮下血液流速的地圖。

還有一個項目,正制造一種能學會使用人類語言的機器,并且開發工具和模式,以弄懂兒童是怎樣彼此交流的。

另外還有城市農場,整個大樓都用來種植水果蔬菜,不占用土地。最神秘的是合成神經學項目。負責人說,這個實驗關系到我們可能是最后一批“純人類”,美國正在“制造更好的人類”。這也是整個實驗室中最具未來性的一個。實驗室中寫著“超高科技”(Ultra High-Tech)的字樣。有塊黑板上寫著“想象中的未來”(The Future of Imagine)。電腦桌上擺著魔方、漫畫和科幻畫。

在斯坦福大學虛擬現實實驗室,考察者親身體驗了虛擬現實技術。戴上價值4萬美元的頭盔式顯示器,并在腳踝上綁上傳感器,使用者就能清晰看到眼前出現的3D虛擬環境。同時機器可以捕捉使用者的每一個運動。隨著其頭部、身體移動和視線變化,虛擬畫面會同步變化,使用者仿佛身臨其境。實驗模擬出了太空旅行、地震災難、生態變遷以及陌生人群聚集等種種場景,實驗者能控制身體在其中移動,甚至飛行。

實驗室主任杰雷米解釋,這不僅是用于電子游戲,而是正與政府和企業合作,用來幫助治療恐高癥,也可以培養助人精神,幫助孩子感受天文學,學會在災難中自救。曾讓7歲以下兒童參加實驗,下到虛擬大海中摸海豚,50%的兒童認為他們真是摸過,分不清現實與虛假。《阿凡達》將不再是科幻。

杰雷米說,實驗更重要的是目的,是驗證人在虛擬世界中的行為和想法。他說,虛擬現實技術發展到后來,會跟核武器一樣厲害,可以摧毀一個國家。實驗室過去20年都用科幻小說作學生的教材。它目前正在找到它能用在什么地方,發現其善惡邊界。美國軍方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對此很感興趣。臉譜網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來看過后,投資20億美元購買了生產虛擬頭盔顯示器的一家公司。

設計和制造智能硬件的明日實驗室也在研制一些新產品,如交通計數器,政府是第一大客戶,可據此重新設計規劃城市道路。還有空氣計數器、自動充電器、醫藥產品監控器等。這是把科幻的東西變得更接地氣。

總體上看,美國人正在把大腦科學與互聯網、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等進行聯系,再加上精密制造技術,智能裝置正改變人與機器的關系,進而改變世界。而背后的基礎是認知科學,提供了全新的視角與框架,讓人重新思考新人機/人際共同體之后的知識構建、情感體驗和行為模式。這是目前跨度很廣的研究領域,覆蓋了計算科學、心理學、社會學、生物學、神經科學和腦科學,甚至哲學。神經生理學從腦神經網絡、腦分區與人的意識活動與行為活動之間,正在尋求突破,結合大數據的行為分析對此提供了強力支持,“如何看到你的后腦勺”不再是一個玄虛的問題,而存在現實的可能。

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場新的工業革命呢?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在美國《外交》雜志網站2015年12月12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講到,這場革命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生活、工作以及彼此之間的相處方式。

他說,第一次工業革命利用水和蒸汽的力量實現生產的機械化。第二次工業革命利用電力實現大規模生產。第三次工業革命利用電子和信息技術實現生產的自動化。現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上世紀中葉以來出現的數字革命,也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基礎之上展開。它的特點是模糊了實體、數字和生物世界界限的技術融合。

戰略創新帶來巨變

除了在技術領域向“超高科技”加速演進外,這個世界還在發生著戰略創新,這同樣可以帶來巨變。

全球最大的創新咨詢公司之一弗羅斯特-沙利文公司全球總裁阿羅普·朱蒂什認為,以前80%是產品技術創新,很少是戰略創新。但現在最大的回報是戰略創新。戰略創新是看到世界變化的大趨勢,進行回應。具體層次上有兩個方面,一是商業模式創新,另一是合作伙伴創新。

當前新商業模式比較突出地體現在眾包和眾籌上,一批美國企業開始探索社會化商業渠道。如PRODIGY NETWORK公司是一家新興的房地產眾籌平臺,它用眾籌方式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建起了一座60層大樓,共有4000人參與投資。這是世界上第一幢由普通民眾投資建設的摩天大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眾籌活動。此外,公司還用這種方式在哥倫比亞建旅館和機場綜合樓,并轉入紐約曼哈頓的商業房地產市場。目前已成功運營29個項目。值得關注的是有大量美國之外的居民參與了投資。

MOVEN公司不是一個金融機構,卻通過與美國大銀行合作,利用互聯網做移動銀行,用一個App,與銀行賬戶、與社交媒體關聯,來幫助人們存錢、付錢、借錢,并優化普通人的消費結構。產品驅動轉為服務驅動。結果一是改變了銀行模式,二是改變了價格模式,三是改變了產品的價值模式,廣受歡迎。

LENGDING CLUB公司成立5年來,是金融危機后發展起來的一個新型互聯網借貸機構。與傳統的需要大量網點的銀行類借貸機構相比,少了層次,更加方便投資者和借貸者,完成一筆借貸最快僅需幾分鐘。給投資者的回報更高,給借貸者的利息更低。

2014年第二季度,該公司借貸出去的美金超過10億。公司負責人稱,美國算上房貸、中小微企業貸款以及非擔保的消費信用,有1萬億美元的市場。該公司在美國消費者中的口碑已好過傳統銀行,其團隊有科技和金融背景。董事會成員包括美國前任財長。大的投資者有谷歌等。負責人說,美國有一個新詞,叫“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正創造出新的贏利模式。

新興媒體、媒體融合方面也在探索新模式。入駐硅谷的德國公司GBOX的創辦者認為,3.0互聯網是一個社交性發布、無中心的分布型媒體平臺。傳統電視的影響將會下降,網絡社交視頻才是未來。GBOX依靠“你觀看、你選擇、你控制”的方式運作,由受眾來決定、影響什么是好的和有創意的視頻信息,并讓它在網上爆發式傳播。

在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生院2014年8月成立的媒體實驗室,其負責人認為,新聞學和新聞的定義都在改變。更多的新聞是由社交媒體上某些特定的個人提供的,而不再是傳統媒體。新聞正由一些能與你分享信息的人來決定。為適應這個轉變,為贊助商定制內容的傳播模式正在興起,媒體中出現了“品牌-內容”部門。

同時,大數據將被更加廣泛應用。政府和企業做決定將取決于數據。麥肯錫公司正與別的公司合作,幫助企業分析和管理數據。

這些趨勢仍在發展中,其中有的不乏疑問,對其未來尚有待觀察。但美國經濟和科技在創新上的活躍性,給人以很大沖擊。

最好的積木搭在一起

未來,創新還將以更廣泛的融合、跨界形式呈現,“搭積木”將成為一個主導性的發展方向,有可能導致爆發式創新。

今后不同的產業很可能會打通。企業真正的機會是聯接和融合。以蘋果公司為例,它融合了數據、娛樂、社交、傳播等一系列業務。谷歌不再是一家搜索公司,而是走向綜合化。它拓展“鼠標+水泥”模式,開發無人機、航天飛機、可穿戴設備和基因技術。再難有純粹的互聯網公司。線上線下沒有界限,突破了以前認為互聯網是一個虛擬世界的概念。更多的零售業將搬到網上。手機制造如果不能走向融合突破,將成為一個衰落的產業。

融合正在更多方面出現,它甚至打破了技術和文化的界限。如只有數名雇員、創立才6年的明日實驗室,已在工業設計界頗有名氣,產品賣到各大洲,其崛起是因為把科學、設計和制造打通,聯系在了一起。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照相文化實驗室,項目人員在解釋為什么冠以“文化”時說,是因為把最新的科學研究跟人類生活結合到了一起,這就是文化。

硅谷的NESTGSV公司是一家成立6年的新型孵化器公司。首席執行官凱萬·巴羅蒙德說,目前有來自全球的100家公司在這兒進行戰略合作,探索在交界領域產生創新。如一家印度的電信巨頭,為尋找創新解決方案,來到這里,NETGSV又讓它與其他小型公司合作。NETGSV相當于一個平臺。大公司小公司集中在一起,把最好的東西提煉出來,然后再給它投資。這就像一個篩子。最后形成一個全球創新網絡。

與硅谷公司和美國其他創新企業有廣泛合作關系的海銀資本創始合伙人王煜全認為,美國創新的標準范本,已不是扎克伯格的臉譜。純線上游戲的平臺化過程正在過時。那種一拍腦袋就改變世界的模式不再容易出現。谷歌是更為標準的企業,但還不是最標準的。更為流行的模式將是由具有行業洞察力的職業經理人找到高校,拿到最好科研專利,挖掘到最新科技進行顛覆,產生爆炸性創新,迅速形成大企業進行全球覆蓋。其產品制造全部外包。這是一種“搭積木”的方式。未來的企業一定要有最長板——或者研發是我的最好,或者經驗是我的最好,或者設計是我的最好。這樣才能與世界上的高級公司合作,選最好的積木搭在一起,在拼接中實現爆發式擴張。

(作者韓松為科幻作家,曾獲中國科幻銀河獎、中國科幻文藝獎、世界華人科幻藝術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6-1-15 15:56:57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缺少幻想家
3#
發表于 2016-1-15 16:08:45 | 只看該作者
我一直認為今天的幻想中有一天會成為現實,我們能做的就是讓這個時間短一點
4#
發表于 2016-1-15 16:11:26 | 只看該作者
科學的進步之快已經讓我們無所適從了
5#
發表于 2016-1-15 16:33:42 | 只看該作者
有點怕
6#
 樓主| 發表于 2016-1-15 16:37:12 | 只看該作者
有時看看美國的科幻大片,給人以震撼的感覺。其實電影也是一門科技,里面運用了很多科的專業:聲、光、電、機、影像等專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8 10:20 , Processed in 0.08451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