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ason6 于 2016-1-3 18:35 編輯 6 [0 |8 ]) W' O: s# r! W$ [
" a, B" X) f- G6 I
作/譯者:畑村洋太郎(日) 王啟義 翻 曲彩云- j( ]' M' f& ?- g9 p0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Y! a( X0 m( H% x出版日期:1998年8月
5 p3 v9 k& F M0 j/ ^
' n( G# C! p0 I# K年前看的書,趁著假期時間充足,來整理整理,與社友分享,交流。
* V/ t- _$ E0 d v. `+ A' v( L5 E) C4 [
在看的過程中,不只是一次震撼,對于我自己。書寫的很細很實,就仿佛像是一位長者,與你對話,思維碰撞。真是句句金玉良言,相見恨晚。其實,打心底,也佩服鬼子的工匠情懷,很多時候都心生羨慕,想要走進,看看他們的是如何工作的,如何學習,如何做事……夢想自己有天能達到如此的高度,境界,此生無悔矣!& S0 S6 z+ E& E: k$ Q" `" ]8 K$ R
8 T7 {. U4 ~3 i J7 O
仔仔細細翻閱本書,字字句句入我心。與《簡明機械設計手冊》同出一轍,講的都是基礎知識,都講到了點子,我想打好了基礎,小事情做好了,大的機會來臨時,才能抓住。, \% [- T2 U* h6 \
3 l A) E6 k" U" b' O! L) w4 Q( U: `: F8 G( T) h/ K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YNote/data/sina1642718507/c429af8e5e6c4a2496250cb79869a76f/%E5%B0%81%E9%9D%A2.png' W9 e$ b% p3 x' M7 o9 u
; v# e8 e! s0 Y
書中主要從“設計的意義”“設計的一般流程”“設計的思考過程”“功能、機構與夠結”“形狀”“力和強度”“尺寸”“加工工藝”“刀具”“材料”“機械要素”“設計與制造”“設計與信息”“制圖”及“設計實例”分別做了敘述及很多的實例。/ B0 \' }" d/ I4 Y) g
& L- T1 U0 Y! V) r7 X" ]
/ [ M* F; A( _3 W7 H: W3 I+ |
☆動態特性在直觀上很難理解。因此,某種程度計算是必不可少的。要反復進行動態特性分析,積累設計經驗,磨練感覺,積累具有直觀判斷能力。而在未成熟階段,即使認為麻煩,也要每次進行計算。
y& f" N4 p0 k. w---對于自身來說,有的時候被迫才計算,選減速機,伺服電機亦或是針對于精度很高的設備,才會去計算,而且很多不會要翻書找公式求人,說來真是丟人。我們工程師要有計算的習慣,要學會拿數據說話,尤其是在開會的時候,說話才會硬氣,不會那么唯唯諾諾。你不要說大約應該差不多,沒有人聽你這么扯,特別是領導火了“技術這東西,容不得半點馬虎,你難道不知道嗎?”吼的你一愣一愣的。。。咱還是要爭氣,踏踏實實的來。
7 ^# Z2 b6 L- `, `! `! B. ]- n/ @1 D* e. l; M5 A/ C5 Q: U
☆操作者在何處作業,人與機器位置關系如何,操作,運轉,作業方式如何,維修保養空間如何?
0 Z9 z' u- j- v---俺遇到過在裝配車間與客戶端調機的時候罵爹的,“丫,設計這玩意兒,扳手都伸不進去”“靠,這線怎么走”“這機構沒法調啊”“丫,你讓丫自己來裝配”……如此種種,工程師經常被屌的臉色發白、發燙,有的兩天三頭被說,被人美名其曰“捅馬蜂窩了”,哈哈,待的久了,也就見怪不怪了。其實,很多低級的錯誤是可以避免的,可以少走很多彎路的。那就是,平時要多去車間看,多動手裝,勤記筆記,總結,還有就是8爺常說的念書,你不知道,不問人,不動手,不摸索,不念書?你想干啥?遲早把自己玩壞。
- W! K( B1 ]: H; W! x: G* ^$ I" ]- w6 P- l& C/ i6 W. M7 ^
☆機械破壞:幾乎所有的機械都因彎曲變形,表面應變達到最大容許值時被破壞,受斷面整體的拉伸及剪切而破壞的情況很少。) J8 n, a2 n' ~# L0 o8 i
---曾在某非標公司調試設備,正整機聯動的時候,哐當一聲,一塊L型塊裂了。當時科長臉色都綠了,咋整了,重新發個唄,重新做會不會仍然出現這樣的狀況,有沒有考慮受力負載,材料,抗拉、抗壓強度?,F在很多公司,計算型的很少,只是對關鍵部位的機構進行計算驗證,因為客戶急著要東西生產了,要效益,要快。。。。快。。。我勒個去,這樣下去,咋整呢。
; ?# y+ s; x; P V" C
. g2 C A8 ]% O; C6 Y☆加工工藝,外形加工:切削加工,磨削加工,放電加工。最常用的是切削加工,車削加工,銑削加工,鉆削加工。銑削加工常常是對多個面進行加工,這是因為需要裝夾造成精度降低,加工工藝也花時間(約為加工時間的5倍)等問題,因此設計工件形狀時,常常對安裝固定的方法也有要求。1 M1 ~* {+ n# a: o& G4 A
---俺們要了解加工工藝,不要一問這個東西怎么做的,你一頭霧水。
1 U+ N7 _' z2 ]9 j: j3 a% I( T' e- x+ r
☆技術指標:尺寸精度,表面精度,垂直度,強度。了解刀具的形狀,材質及強度。7 m% D( {1 W9 ~# F! j) i
---我們需要知道常用刀具,因為設計的時候要用到,不然,設計的圖紙,無法加工,鬧笑話了。我們要明白,
/ k/ i' l% X# W) o/ f7 t/ }' a4 H 鋼直尺,最小讀數:0.5mm
4 x4 X7 D1 I& w% w) s/ h/ E5 S: b 游標卡尺,最小讀數:0.05mm (數顯式:0.01mm)
$ O! o/ z" P9 {. F: O 外徑千分尺,最小讀數:0.01mm (數顯式:0.001mm)
. m8 o9 z0 I& c 固定套筒測的讀數:(0.5mm)$ O$ o! o; X: {2 R; ]
內徑千分尺(桿狀) 最小讀數:0.01mm# h$ b9 }, M! Z0 n
千分表最小讀數:0.001mm
+ W% E, w4 E7 V8 R \
4 E5 j9 M7 x1 ]$ J& l% O! L" m/ A" M6 C☆知道常用材質的力學性能,抗拉強度,抗壓強度,韌性,強度。知道材質,是屬于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塑料還是陶瓷。知道常用工具的規格,單口扳手,雙口扳手,雙眼扳手,活扳手,活套頭。
b% z, n3 ^4 s- g0 j---這些都應該熟悉,爛熟于心,或者知道在手冊的哪一頁,哪個位置?. |/ k8 S7 p" M+ [: t% W
' I7 H2 d- r& G- s$ b; y0 Z
☆軸承組件的設計制約條件:軸承的選定,軸承型號的排布,配合公差,軸承和軸承座的設計,軸承組件設計,潤滑系統設計,安裝與拆卸,安裝與保養。" G$ V$ g6 d" s# {
---了解里面的各種因素,各種制約條件,知道怎么玩的,才能玩好。' O6 ]8 i# A# E% Z0 f8 u! `+ p3 ]
! Z/ `; \2 Y- I# |( Y, H
☆制作技術信息筆記,設計的總結。不管從任何角度來講,只有以國際視野來對待設計技術,積極的推進技術的共存化,標準化,才能在今后的競爭中生存下來。順利讓設計師站起來。8 ^! ]% y, z+ F5 \+ ]4 s D8 F
---學會總計,積累,就會越來越好。5 a3 b' o2 H$ G1 g, v# ~/ B
7 H% S: m$ f# I3 Y2 A0 F☆檢圖:做完一道計算題,一定要回過頭來進行計算是否有誤進行檢查。人在寫東西的時候,肯定有誤。無論是怎么心細的人,在100個作業中也要有一個錯誤。人們說檢查會少十分之一的錯誤。所以檢查兩次,就會把錯誤率降低百分之一。這樣10~100個零部件構成的機器,則通過兩次檢查就把錯誤率降低為零。但是,如果有一個錯誤,就會使機器的整體無法組裝。所以,檢查意義十分重大。* Y; v n- n' u" ?2 Z
---俺自身有很深刻的體會,做完事情,一定要檢查,多檢查個幾遍。要不,到了領導那邊,會被K。
, M0 q$ m9 i8 @
& [6 {6 D W/ ], u3 d1 r0 V$ W☆機械組成部分中,可靠性最低的部分之一就是可動的配線配管。認為行程小,吊掛配線時沒有留夠余量,則傳感器的根部,線的連接部分,摩擦部分等會因數萬次的反復動作而斷線。對直線移動部分,使用電刷,回轉變換原件(對配管使用回轉接頭)等,這樣可延長可動部分的壽命。
6 `. w. {9 n. K" @' s0 d, r---書中寫的很細致,也做了很多實例。當然,在實際設計的時候,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狀況,就是考慮不周。- Y& p+ U' S: m- p! w( D
, u0 Z6 o8 T+ J$ N1 A8 Y9 Q書上的各種實例,妙語,都需要自己去讀,沒有就翻翻。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好書,適合精讀。% J, Y0 V. p" Z- U+ v; {, l! k# m" t/ e
, L1 W/ a2 }+ u& G# R
新的一年,祝社友們工作事業再上新臺階。
( U2 R; a& y- Q4 [( g" k( C' C. T7 T3 o( n
8 G$ x1 ?7 \% B5 I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會員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