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4595|回復: 15

[討論] 官僚腐敗與房地產業如何摧毀民營實業--一個真實的故事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5-11-9 10:31:54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荷舞清風 于 2015-11-9 11:36 編輯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改革開放以來最嚴峻的衰退期,上半年經濟嚴重下滑,許多政府地方債臺高筑(如有些區、部門發公告停發工資發生活保障),財稅近半年來支付債務利息,中小企業因經營成本節節攀升,融資困難,倒閉潮激增,內需乏力,出口受阻,下半年,明后年危機可能會更嚴重。各地換屆后,許多舊界是把外表風風光光,內里卻債臺高筑、危機深重難以收拾的爛攤子留給繼任的。
以下是一個發生在長三角地區一個倒閉的個案,敘述了微觀經濟的狀況,可謂一葉知秋。


經營了18年的民營企業,今年徹底干不下去關門了:

看到有朋友說廣州的企業在微利的情況下陸續關廠,深有感觸,這里我也說一下我企業的情況。

這個工廠是我父母在1994年創立,地處長三角一個經濟水平極高的城市。主營業務是機械加工。

94年創辦的時候固定資產約在兩百萬左右,沒有自己的廠房,但這個行業的機械價值很高,200多萬幾乎都是機械價格。

父親以前就是國營企業副廠長,業務能力極強。從94年建廠到2006年,每年保持15%的增長率。 2006年企業達到發展高峰期,規模為150人,年營業額2500萬,毛利潤在30%左右。

那個時候父親有了產品線更新換代的意識,開始積攢資金準備更新生產線。一條進口的自動線大約需要1000萬左右。我爸當時空余資金大約有500萬左右,原本考慮在07或08年上自動線。

06年的時候當地政府對工業園區重新規劃,需要我們搬廠房。當時江浙各地都在爭相新建工業園區,然而縣鎮財政缺乏足夠的資金,所以他們就采取了一些今天看來是十分無恥的策略:

地方政府鼓勵當地企業搬遷進入工業園區,然而工業園區里是毛坯廠房,既不符合工業廠房的標準,更無任何裝修。地方政府當時承諾的是,各廠以租賃的形式搬入新廠區,自己支付廠房改建和辦公區裝修的費用,地方政府將在第一個租賃期(5年)到期后以便宜的價格將地皮賣給各個企業。而如果不搬遷的話,有什么麻煩自己看著辦,傳聞市政府要用原先的土地建立環湖景觀工程。

說這話的是當地政府一把手,幾十家企業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只得同意遷入工業區。整個搬廠,廠房改建,廠房裝修,耗去了大約500萬資金。企業原先十幾年的慢慢積累幾乎化為烏有,更新生產線計劃無限期擱置。

06年時通脹已經加劇,原材料價格大規模上漲,廣東地區的民工荒首現長三角。

我父當時為了留住工人,06年給工人平均加了10%工資。07年開春,我們直接雇了大巴到安徽和鹽城接工人回來上班。

06年時較94年的工資漲幅就不說了,只說06年的情況。

廠里一線工人平均工資為1200,2線為800. 一個月做滿20個工作日之后的每天100加班工資。 廠里是免費吃住的。四人宿舍,一天三餐。

07年鋼材和工業用油價格上漲,毛利潤下降了10個點。我父親開始著急。他把剩余的資金投入了當時在瘋長的股市,想從里面圈一部分錢,再貸款在08年更新生產線。

從行業形勢來分析,更新生產線勢在必行。

結果在資金投入了六個月后,遭遇07年A股慘跌。還好投入的資金量不算很多,但是通過股市盈利這條路是走不通了。父親只能回到原先的軌道上慢慢經營。

08年全球經濟開始下滑,我們廠的主要客戶,日本方面的訂單量急劇下滑。我爸意識到工廠可能出現前所未有的困局了,開始采取裁員措施。08年底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工人。

09年的時候有新聞說浙江民營企業開始出現倒閉潮。我們原先的供貨方,浙江的微型企業,紛紛停擺。有一個跟我們配套了十幾年的企業,還請我們去普陀山玩過。那天他們那邊倒閉清算,還欠我們五萬應付款。我爸去看他時,看到那個廠長,五十幾歲的人,正被兩個二十幾歲的按在地上打。兩個小年輕都是債務單位的,欠五十幾萬。我爸看這情況,那五萬就沒提了,直接買車票回來。

10年的時候人工繼續瘋長,普通一線工人2000都留不住。食堂里燒飯的阿姨,每天工作4個小時,給1500居然嫌少。當地在進行大規模拆遷,很多原先二三層樓的房子都換到三四套房。當地的工人在拆遷后一下子就坐擁了好幾套房產,賣掉一套變現都有五六十萬。區區一兩千的工資已經不放在他們眼里。這,大概也算是房地產行業對實體行業的一個另類沖擊吧。

10年傳聞政府要加大對民營企業和微型企業的輔助,可是只聞打雷,不見下雨。貸款標準一樣很高。 10年民間借貸開始流行, 我們接觸了一些民間借貸機構,年利率幾乎都在40%以上。民營實體行業很難有這樣的利潤率。我不知道都是什么樣的企業在像他們貸款,但是我們這樣的肯定不行。 10年人工繼續瘋長,原材料繼續瘋長,原本不怎么做的低利潤訂單也要開始搶, 沒辦法, 不做,人工照樣要付。

10年的時候賬面出現虧損,這是開廠16年來的第一次。

做機械企業的可能知道,這個行業資金充沛率要求極高。拿到一個訂單,人家什么都還沒付,就需要墊原材料費,各種原材料先進入,出產品,送貨,最后人家可能還是給你一些陳代匯票,需要一兩個月后才兌現。這其實就是在原價上打了個折扣,畢竟在這個高通脹,高利率的年代,今天的十塊錢,可能只有兩個月后的9.5塊錢,而我十塊錢放銀行里還能吃點利息,所以這一來一去就等于給你打了百分之幾折扣。

但是沒辦法,這樣的單子也只能接,這樣的客戶也得做。廠里有些骨干跟了我爸快三十年了,都把這廠子看成是家了。

10年的時候勞資糾紛開始逐漸增多,新來的工人做兩個月就提要加工資。不然就走人。要知道工人從入廠,到能出產品,差不多就需要兩個月左右的培訓時間。剛能產出的時候工人就提出這些要求。我知道他們也沒辦法,外面工資現在都開的很高,不給我們做,他們可以給別人做。

整個社會在高通脹的情況下都變得浮躁,大家都想賺快錢,你賺錢的速度必須得高過錢貶值的速度啊。

10年底的時候,一線工人幾個核心崗位工資已經漲到5000了。我父親一年忙到頭,過年的時候對我苦笑了一下說,今年白干了,一分錢沒剩下。看著他越來越蒼老的臉,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11年繼續困難,父親開始了改革,進一步大規模裁員。人數從100降到了不足40!

說來好笑,都說生意越做越大,我們卻是越做越小。訂單我們已經不具備消化能力,開始進行大規模收購。也就是說,我們開始逐漸從一個生產型企業,變成了一個倒爺, 只把檢驗關。而這些事情是絕對不能被上家知道的。大客戶有人來視察時,我父親是招呼親戚都來幫忙,全部站到生產線上去裝樣子,沒辦法,真的就是難成這樣!寫的時候眼睛都是酸的。

現在我爸考慮的已經不是更新生產線的問題了,而是這些骨干如何給他們安置,讓他們有個好歸所。

11年的時候廠房租賃期滿,當地政府給我們兩個選擇, 1,根據市場價打8折把土地賣給我們 2.年租金漲100%繼續租。

我擦! 11年的土地八折也是06年的三倍啊!

如果沒有搬廠這檔子事,如果搬廠不是由企業出資,如果06年搬廠時直接同意企業可以買斷土地,我們都可以繼續活下去,但是沒有如果。原先那個做承諾的一把手已經高升,早不鳥你了, 現任發話了,說八折是給出最大的優惠了。地方上企業06年到11年已經關了一半,剩下的那些企業有的貸款把土地買了下來,現在干起來出租廠房的勾當。

我父親決定先續租兩年再考慮對策。

以前在順境的時候,地方上的局長,所長,各個都是好朋友,一起打麻將,吃飯。當然,每次活動的費用都是我父親出。

以前不算什么,但在07,08年后這成為極大的一筆負擔。金錢上的和時間上精力上的,耗費了一個企業家大量的原本可以用于企業經營的精力。

07年的時候當地資源環境局長暗示問我爸要錢。我爸提著5萬現金和香煙一起去他辦公室找他,被他罵了出來。我爸剛走到門外,他一個電話打到,說,老張,哎呀你直接來我這里怎么好看呢,周末出來一起玩牌。

周末我爸媽陪局長夫妻打了一夜麻將,只輸不贏,輸掉5萬。

我爸說,黨的政策在這樣的執行力下還不如不要。原本可以直接給5萬,現在給了5萬還要犧牲一晚上的睡眠。

我爸給我看過一張花費表,08年一年,各種給當地官員的招待費大約花掉30萬,占那年毛利潤的20%。民營企業稅收已經夠重,可是不知道國務院發改委案頭有沒有這另外20%的額外稅收數據。

發泄下心情好點企業固有資產以前應該考慮的,哪怕偏點的地方拿塊地也好,長遠來看這也是遲早的事,晚買不如早買。 M2我看用不了幾年就會直奔200W億

是的,似乎政府除了印錢外已經沒有更好的辦法,養老金缺口,地方財政缺口都需要靠印錢去解決。我也是如此建議我父親。

如果這樣的困局僅發生在我們一廠,或者我們一個行業身上,那也沒什么好說的,我們認命。可事實是,民營制造業幾乎每一家都面臨與我們一樣的困局,區別只是程度多少而已。

鎮里的企業家每年都會聚會,聚餐,探討問題。今年的會剛開過。 06年的時候是200人開會,今年各位猜是多少? 減少速度比我們廠里的職工掉的都要快,今年是六十幾個人。

除了兩家企業是鎮政府重點扶持對象,年營業額過億外,其他的幾十家大大小小的企業幾乎都面臨一樣的困局。年度大會變成了訴苦大會。以前這些企業家都是講究面子的人,也都經歷過風浪,不愿在人前示弱。這次大家喝高了不知道誰先起了個頭,企業家們都紛紛掏心掏肺的加入。

評分

參與人數 2威望 +21 收起 理由
子云繩業 + 1
憨老馬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于 2015-11-9 10:33:54 | 只看該作者
我總結了一下,主要是以下幾條:

1. 融資渠道極度困難。銀行幾乎不給微型企業貸款。長三角來說,年營業額5000萬以下都算微型企業,但是這些微型企業卻負擔了長三角95%的勞動人口,和85%的稅收,但是這樣的企業,卻貸不到款。浙江那邊09年就開始有民營企業大量倒閉,后來老板們變聰明了,走之前去狠借一筆高利貸,然后全家出國。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接二連三的聽說浙江那邊有全民借貸,資金鏈崩盤的新聞。還有那個吳英案也是。都是被逼出來的。我不知道為什么民營企業這么困難,政府不出臺政策扶持。難道把民營企業都逼死了,政府的日子就好過了?中國經濟靠什么? 難道靠只進不出的國企? 還是靠外企? 靠淘寶?靠夜總會? 不懂他們在想什么

2. 瘋狂上漲的人力成本。 漲工資是好事,但是物價和工資一起漲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我想看貼的一定有人有這種心態,覺得我們做企業的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工人工資高了就抱怨。 其實不是的!工資漲,你漲的過物價嗎?漲的過房價嗎? 穩定的經濟發展才是關鍵!人力成本上漲我們可以接受每年5-10%,但不是每年30%的跳漲。這會打破民營企業原有的生產規劃和生產布局, 90%的企業倒在了生產線更新換代的前夜!

3. 房地產打擊了民營企業家們的動力。很多企業家都和我爸一樣,后悔沒在賺錢的時候多買幾套房。以我爸為例,02年的時候一年就可以賺100萬了,那個時候可以買3套房。當然,我爸是投資機會沒掐準的負面例子。然而那些掐準了的企業家們呢? 06-11年持續炒房,沒人去在意企業的發展。那些關了工廠的很多人并不過的不好。以我爸的一個朋友為例,04年-09年,平均每年購入兩套房,10年工廠日子不好過,直接關廠了事。10年的時候出手兩套房,每套獲利300%!這個于他來說是好事,但是這真的是我們的政府想看到的嗎? 企業家全去炒房??

以后有什么打算?有沒有轉內銷?
-
打算貸款買些地屯起來,以后收租

其實這個想法挺卑劣的,就跟前幾年搞門面房的一樣,鐵打的地主,流水的租客,一家一家換,服裝的換美容的換婚慶的,換來換去只有門面房東賺錢。實在沒辦法我們也只能這么做了。畢竟還能比市場價低20%拿到土地,而且前面有位仁兄說的對, M2今年有可能破100萬億大關,做實業真的是沒前途。


問題是我現在說服不了我父親,他做這個行業做了快40年。 17歲的時候進國營廠, 到35歲從工人做到廠長。 40歲下海自己做,他不知道不做實業還能做什么。何況廠里十幾個骨干跟著他二三十年了,這種亦君臣亦兄弟的關系讓他下不了決心關廠。 難啊


[網友與作者的問答與回帖:


 問:樓主無錫的吧!樓主?
——算是吧,江陰的。




問:你的利潤來源是啥?你也提到了,低價租地低薪勞動力。那為什么你不能減低進口機械的價格提高出口的價格呢?因為外國人掐住了你的卵蛋,我說的對么?
你不去思考如何降低國外的暴利,提高出口的價格,卻想著如何壓榨國內的財富,你這樣的有前途是不是中國就沒前途?我分析的對么?你可以好好回家想想。
-
————我不想跟你爭辯什么,你沒有做過實業所以說的東西只停留在理論上。


企業的發展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1要解決生存問題, 2是逐漸做大做強,從低端加工業做起逐漸靠攏產業鏈上游, 3解決自主研發能力 沒有企業可以做到一步到位。


中國大多數民營企業在第一階段過度到第二階段的過程中就被無情的扼殺。政府沒有把雞養大就開始迫不及待的殺雞取卵,這個陣痛,在往后的十年經濟大蕭條中會逐漸顯現,官員們也會意識的更深刻。


當然,人人都可以像你這樣把話說的很漂亮,做一個google這樣的企業需要充沛的資金,獨一無二的技術,還有政策的扶持(至少是不干預)。但是試問就算是美國這樣的土壤, google這樣的企業又能有多少個呢?美國一億五千萬的就業大軍又有多少是在google這樣的企業里工作呢?美國有多少企業是經歷了50年以上的積累才走到今天?(互聯網行業甚至都不屬于制造業討論的范疇)


而作為制造業大國的中國,沒有了民營企業,沒有了從低端產業鏈低利潤里掙扎的民營企業,幾個億的就業人口去到哪里? 都做服務業嗎? 都去百度? 還是都去國營企業?都去做公務員?


民營企業里有兩個現狀你可能不知道:
1是能做大做強的企業,每年都必定需要大量的公關費用用在官員身上,百度是一個例子。 
2是很多做強的民企其實都是官方背景,華為就是一個例子。


我并不是想抱怨什么,我只是想知道,如果像我父親這樣業務能力強,兢兢業業心無旁騖曾經創造了無數成功的企業家也走到這步田地,還有多少民營企業能生存的很好。


如果民營企業的倒閉風潮繼續,其他地方怎么樣我不知道,長三角制造業崩盤指日可待。


其實作為民企家的心聲,不求政府幫持,只求少點干擾,讓我們專注做企業就行:


談談香港。無論是千萬富翁還是赤手空拳的窮小子,只要向公司注冊處繳納不到2000元并出示身份證,最快6天后,新生意就可以開張;賺來的錢,大部分可以放進自己口袋里,因為除了16.5%的利得稅外,這里再沒有任何眼花繚亂的稅種。不擅應酬?這也并無大礙,與政府官員交往過密,反倒可能引來麻煩。


這就是香港的經商環境——對那些躊躇滿志的創業者來說,堪稱一種享受。


香港在全球范圍內都被視為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依據國際商會公布的“市場開放指數”排名,這里被譽為世界上最開放的市場。


連續十幾年被評為世界最自由經濟體后,香港獲得評選發起者美國傳統基金會這樣的評價:一個沒有貿易障礙的免稅港,政府在經濟方面干預很少,金融與銀行業限制很少,薪酬與價格干預很少,產權觀念牢固,維持低程度的規管,非常規市場活動很少,一個積極不干預的自由市場。


“積極不干預”,正是幾十年來這座城市一以貫之的經濟理念。上世紀70年代,港英政府時期的財政司司長夏鼎基最早提出了這一口號。英國權威雜志《經濟學人》曾這樣描述當時的香港:“一個在香港開店的商人會發現這里的稅負低……有一個放下架子鼓勵他盡其所能賺錢的政府。他會幸運地發現這里沒有政治。”


已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里德曼在考察香港后曾驚呼,這里的官員“沒有花他人的錢和插手他人的事的本能”。他將香港過去幾十年的經驗視為“良好經濟政策的持久樣板”。


但香港還有另一個重要的面相。夏鼎基在經濟領域推行“積極不干預”的同時,時任香港總督麥理浩則在公共服務領域下了大力氣,第一次建立了基本福利體系,并推動了九年免費教育、十年公屋建設。


時至今日,這種政府“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市場經濟哲學仍然隨處可見。


一些時候,政府會躲在市場后面。香港企業平均每年只需要繳納3次稅款,處理稅務的平均時間只有80個小時,遠遠低于東亞和太平洋(7.19,-0.23,-3.10%)地區的平均值215個小時;無論是本地資本還是外來資本,均可平等進入各個行業進行投資而無需獲得政府批準;香港商界的行業協會往往是民間發起成立,沒有任何政府撥款。


另一些時候,政府則會擋在企業前面。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香港特區政府專門針對中小企業推出了1000億港元的政府擔保計劃。計劃的核心是,如果銀行借款給中小企業出現壞賬,特區政府愿意承擔80%的虧損。最終,許多中小企業因政府擔保拿到了銀行貸款,順利渡過危機。


最值得玩味的故事則發生在1997年。當時亞洲金融危機蔓延到香港,作為香港第一位華人財政司司長的曾蔭權曾動用外匯儲備,入市對抗國際金融炒家。而在打贏這場金融保衛戰后,港府主動退市,以出售官股盈富基金的方式將豐厚的收益還富于民。


“我們發展的方向,就是一個‘大市場、小政府’方針。必須采取主動,研究如何結合政府與市場力量,貫徹‘大市場、小政府’的理念,締造最能支持經濟發展的環境。”曾蔭權在一篇題為《大市場、小政府——我們恪守的經濟原則》的文章里寫道。


盡管香港被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視為“全球繳稅最不痛苦的地方”,卸任在即的特首曾蔭權仍然在立法會的問答會上強調,任期內未能將利得稅從16.5%降至15%,“至今仍是心中的一根刺”。


長久以來,香港特區政府始終以這種“拆墻松綁”的理念作為經濟繁榮的制度基石。在這種市場氛圍里,不僅常態下與政府有關的市場活動十分鮮見,那些試圖通過與政府官員“處好關系”從而獲取便利的生意人,也往往面臨名聲掃地的風險。


“在香港做生意很簡單,跟官員處好關系并沒有用,他們也都害怕你跟他處關系。”香港貿發局的一位內地業務拓展總監這樣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在特區政府網站上,毫不費勁便可找到以儆效尤的案例:一位高級公務員因要求政府項目承包商雇傭其家人而被罰款60萬元;另一位產業署要員則因將物業管理合約批給其親屬擁有權益的公司而被判刑兩年半。


在世界銀行(微博)針對183個經濟體發布的《2012營商環境報告》中,香港僅次于新加坡排名第二。對于香港的營商環境,3000多家駐港中資企業或許有著更切身的體驗。


一家來自內地的健身器材公司從2008年起進入香港市場。讓這家公司負責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香港分公司的財務報表“往往都很干凈”,沒有任何其他開支。


“這里的營商環境很單純很單純很單純,非常非常非常規范。”他重復了一長串,又笑著補充了一句:“還不用請吃飯。”
3#
發表于 2015-11-9 10:41:41 | 只看該作者
好像發過了。

點評

是看到過,這樣的東西。我們應該把它推上人民日報社。喔,對不起,我想得太多了  發表于 2015-11-9 12:18
4#
 樓主| 發表于 2015-11-9 10:50:22 | 只看該作者
老鷹 發表于 2015-11-9 10:41
好像發過了。

如果發過了,請鷹大自行處理。

點評

再討論一次也無妨,社區微信公眾號似乎也發過,引起很多關注。  發表于 2015-11-9 11:03
5#
發表于 2015-11-9 10:52:20 | 只看該作者
。最近樓主火表要爆了
6#
發表于 2015-11-9 10:58:30 | 只看該作者
觸目驚心啊
7#
發表于 2015-11-9 11:04:18 | 只看該作者
理解的!
8#
發表于 2015-11-9 11:12:49 | 只看該作者
確實發過,看過,不過再看看也是可以的,有感觸~~~
9#
發表于 2015-11-9 11:17:25 | 只看該作者
很難改變“證明媽媽是你媽媽”這種事態,
10#
發表于 2015-11-9 11:29:36 | 只看該作者
目前還是幾十年前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思想,最主要的是,這一部分人是什么人?  看看當前的新聞,有多少巨貪就能理解了。  說句不好聽的、喪氣的話,在國內,也就是回歸到史前一億年才能實現全民平等吧。 衙門口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民間最具真理的話啊。 作為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領導們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為什么到現在這樣的現象還是出現?難道就真的改變不了這樣的現狀?  不是的,可以改,只是不想改而已,改了就不能享受奢華的生活了,改了就不能唯我獨尊了,所以不想改,也不能改。人民的公仆,要改為人民是公仆才對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30 04:59 , Processed in 0.08835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