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4665|回復: 17

從全民“大煉鋼鐵”到全民“創業創新”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5-11-6 10:38:0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從全民“大煉鋼鐵”到全民“創業創新”
作者:理性天平


總理說: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口號當然很響,但只要冷靜下來深入思考,就不難會產生疑惑,創業創新到底依靠的是什么,這讓我想起中國人漸漸遺忘的一件事情。
   在1957年,《人民日報》發表社論《發動全民,討論四十條綱要,掀起農業生產新高潮》,批評經濟工作中的“右傾保守”現象,提出“我們就有條件也有必要在生產戰線上來一個大的躍進。”提出要在十五年內鋼產量趕超英美。在政策與宣傳的效應下,全國掀起全民“大煉鋼鐵”的熱潮。



結果當然大家都知道,大煉鋼鐵運動,造成全國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嚴重削弱了農業,沖擊了輕工業和其他事業,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嚴重影響了人民生活,挫傷了群眾的積極性。
    問題回到全民“創業創新”,作為一個響亮的口號,作為一個沒落實到具體實物的指導意見,或許很多人認為這很具有積極意義,和“大煉鋼鐵”不具類比性,但中國國情事實告訴我們,這兩個政策出發點不僅相同,而且關聯影響發展軌跡同樣類似,下面,從幾個方面來說明為什么目前政策不適合提全民“創業創新”。

    土壤貧瘠,補養不足,全民“創業創新”將不能發芽孕育
    國內環境作為全民“創業創新”的基礎。
    要創業,社會必須要有維系創業機制的保障環境,這些不僅體現在政策、稅收、產權保護法律等基本層面,更體現在具體領域的營商環境、融資通道等方面。單不說中國的稅率排名亞洲最高,政府層面上鼓勵創業的稅收激勵政策猶如望梅止渴,儼然成為一個“然并卵”的存在,就說創業以后形成的知識產權、特有商業模式等保護法的缺陷,讓多少優秀創業公司面臨逆淘汰的境地,更別說千萬創業者融資難的問題,在這種土壤下,倡導全民創業無疑是將創業者推向一個巨大的火坑。
    提創新,則更需要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在金融、制造、服務等各個領域,創新都是由一些小個體、小智慧、小改變累計而成,離不開人的因素,而中國人幾千年來的教條主義、拿來主義、照本宣科、關系學從來沒有被改變,古有八股取仕,現有各類升學門檻考試,成長中的中國人在各類禁錮中完成了思想斷奶,卻沒有基本的創新思想啟蒙。創新也需要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在房價瘋漲、物價飛漲、基尼系數飛漲的大經濟環境下,人們在焦慮,都在為下個月的房貸生活費緊緊發愁的時候,僅有的那么點創新思維只怕也消失殆盡;企業也在焦慮,現在的貨物在倉庫堆積如山賣不出去,沒資金沒興趣也沒閑功夫想想創新的事情。
    創業創新是改變,無論是改變形成環境還是環境創造改變,都是一個“蛋生雞、雞生蛋”的辯題,至少目前來看,中國的內部環境讓我們還看不到可以讓全民“創業創新”的希望。

    思想貧乏,民智低下,全民“創業創新”將演變成畸形怪物的斗獸場
    思想高度決定了全民“創業創新”的整體走向。
    30多年前,我們終于認識到了市場對于經濟活力的強大推力,但沒認識到市場亦可以打開每個人腦中“潘多拉的魔盒”。于是,我們看到了在各種同質化的產品和模式中,一個個公司不是擁擠在危險的懸崖邊緣,就是徘徊在道德與法律的底線周邊,一個個人眼中不再是充滿了對科學與信仰的無限熱情,而是扎根了的物欲和貪婪;所以,當“流行”變成流行,我們可以看到流行在各類乳業添加三聚氰胺,流行在各類餐館使用地溝油,流行在制造業各類偽劣的低利潤的輕工產品,流行各類生搬硬套的“互聯網+”衍生經濟,中國市場舞臺簡直成為各類畸形怪物的斗獸場。
    從大煉鋼鐵時代土爐造出來的廢鐵疙瘩到全民創業創新時代農民造出來的土飛機,思想高度決定了其發展軌跡。創業創新只有民眾自發自覺,才走得最堅實,對比下日本,不難發現,他們從來不提創業創新,但年輕人創新創造能力卻在扎扎實實的行業工作中得到傳承,靠不斷傳承中的日積月累的微小改革最終突破質變。反觀美國,美國也提倡創新創業,但是在市場經濟框架嚴格限制下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美國科技創新受到嚴格約束,對科技創新進行干預以防止“市場失靈”,激勵和保護公平的市場競爭。
    智力高低不等,思想高度不同,決定了不是每個個體都具有“創業創新”的水平與能力,想用輿論輻射效應激起全民的“創業創新”熱情,無異于是對本我民族思想的一次拔苗助長,等熱情過渡之后民眾將陷入自我價值的迷失中。為了創業而創業,為了創新而創新,結果可想而知。

    上行下效、階層固化,全民“創業創新”將會腹死胎中
    這幾十年來,中國成為世界上政策最務虛的國家,每年拿到工作報告或者政策條款,抽掉其中的套話屁話廢話之后,往往只有幾個字眼幾句話才能落地,不落實具體措施,是中國出臺政策文件的通病,滿眼高大上的文字,一級一級傳導學習貫徹下來,到了路人甲這里也會來一句:“按照政策精神干吧。”從何干起?這就是中國特色的務虛主義。
    上面有綱,下面有張,雖然務虛,雖然大部分人不知道怎么干,但其中是“精英”卻善于把握政策中利我部分發展自己那一套,善于規避政策中阻礙自己發展的部分,就是這些世界上最懂得利用政策的人,逐步形成掌握80%資源的兩極固化階層。
    階層固化,是全民“創新創業”的死穴。
    固化階層中的財智階層,不會糾纏于中國死纏爛打式的“飯碗經濟”,早早的準備了一條確保千秋萬代的后路,從財智階層近年來瘋狂的轉投海外、壓縮國內資本可以看出,其實他們早就敏銳的嗅出了腐敗的臭氣,不會陪全民玩這種費錢費力看不到回報的游戲,而把精力投注在一以貫之的房地產和打了“激素”的股市中;而固化階層中的飯碗階層,早就深陷在“飯碗經濟”的泥沼之中,每天辛苦加班之余還要想著搞一個絕對牛x的發明、搞一個超級無敵的商業模式,然后眼巴巴的搖尾乞憐,希望哪天能得到一個鋼镚,讓他站起身來,偶爾有那么一兩個站起身來,發現對面的不是“財智”,卻是一群“鳥”。
    上行下效,不落地讓民眾無所適從,階層固化,使民眾突破不了自身的約束,實現不了轉變的價值,全民“創業創新”猶如一紙空談,必將腹死胎中。

    接盤困難,積毒難愈,全民“創業創新”成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政策的提出本質目的是增加就業,為疲軟的中國經濟注入一道“興奮劑”。在20世紀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我國出現了兩次失業高峰。70年代末的主要是知青返鄉就業,而90年代初則主要是國有企業員工下崗。如果說70年代末的失業高峰是歷史遺留問題,那么90年代初的失業高峰則是國家無奈加無能的選擇,只能刺破“膿瘡”,但對于那個年代的民眾來說,下崗也是國家的一次公開性違反契約的行為。
    近年來,隨著低端產能和國內外勞動密集型行業的逐步破產和遷移,中國將再次出現大面積的失業潮,與90年代的下崗潮相比,國家的無奈與無能再一次以委婉的形式表達出來,全民“創業創新”,不過是國家提出的一種就業接盤的設想,曾經的主人,變為改革的“絆腳石”,而現在這些“絆腳石”和他們的后代,國家則繼續希望他們繼續成為自我命運的主宰,不要再來找麻煩。
    中國的經濟現在“積毒”已經很深,制造業被金融、地產玩弄于股掌之間,錯過了黃金發展的二十年,重工業、輕工業與農業的關系混亂,毛澤東在60年前的《論十大關系》中的論述早已拋在腦后,于是我們看到了多到賣不出去的輕工業產品,技術瓶頸難以突破的基礎重工業,不再種田的農民與日益荒廢的耕地,一個個危機接踵而至,應接不暇,而這些年出臺的政策與措施猶如飲鴆止渴,慢慢毒耗著這條巨龍的身心。
    全民“創業創新”是一種很理想化的臆想,在國家經濟發展整體出現方向性偏差的時候出現,它就像一根救命稻草,牽動著整個國民的神經。

    從全民“大煉鋼鐵”到全民“創業創新”,不是要唱衰中國經濟,不是要搞壞中國民心,而恰恰是想到中國的隱憂,民族的未來,有感而作,如果觸動了某些神經,權當一笑。



                                           理性天平于2015年11月作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5-11-6 10:47:19 | 只看該作者
這不一樣。現在政策還是變化很大,簡政放權,減稅,感覺路子對。過程還很漫長了。
3#
 樓主| 發表于 2015-11-6 10:50:44 | 只看該作者
回顧毛爺爺《論十大關系》關于工業部分的論述:


一 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

  重工業是我國建設的重點(一下子就把結論拉出來是否妥當?當然這樣可以達到給別人暗示自己用意的作用)。必須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這是已經定了的。但是決不可以因此忽視生活資料尤其是糧食的生產。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養活工人,還談什么發展重工業?(站在如何更好發展重工業的立場上來討論重工業與其他之間的關系根本就是荒謬的,預設的中心會把其他問題自然而然邊緣化,雖然他們本來其實是互相平行的而已)所以,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必須處理好。

  在處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上,我們沒有犯原則性的錯誤(這么說是否過于自信?還是根本就是粉飾?或者干脆是自欺欺人?)。我們比蘇聯和一些東歐國家作得好些(比最差的好一點應該不是什么光榮無比的事吧,猶如乞丐可以踢踢一具餓死者的尸體炫耀自己的富足嗎?能大概不能)。像蘇聯的糧食產量長期達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問題,像一些東歐國家由于輕重工業發展太不平衡而產生的嚴重問題,我們這里是不存在的(這句話說的大義凜然信誓旦旦啊,鬼知道以后的三千萬餓死的冤魂可以問誰要通往天堂的通行證啊。估計不會問功大于過的人吧)。他們片面地注重重工業,忽視農業和輕工業,因而市場上的貨物不夠,貨幣不穩定。我們對于農業、輕工業是比較注重的。我們一直抓了農業,發展了農業,相當地(還是“相對”比較符合實際)保證了發展工業所需要的糧食和原料(還是工業本位,這樣能切實抓好農業嗎?)。我們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較豐富,物價和貨幣是穩定的(物價和貨幣?呵呵大概可以算冷笑話吧)。

  我們現在的問題,就是還要適當地調整重工業和農業、輕工業的投資比例,更多地發展農業、輕工業。這樣,重工業是不是不為主了?它還是為主,還是投資的重點。但是,農業、輕工業投資的比例要加重一點(和現在的提法沒有太大區別)。

  加重的結果怎么樣?加重的結果,一可以更好地供給人民生活的需要,二可以更快地增加資金的積累,因而可以更多更好地發展重工業。重工業也可以積累,但是,在我們現有的經濟條件下,輕工業、農業積累得更多更快些。

  這里就發生一個問題,你對發展重工業究竟是真想還是假想,想得厲害一點,還是差一點?你如果是假想,或者想得差一點,那就打擊農業、輕工業,對它們少投點資。你如果是真想,或者想得厲害,那你就要注重農業、輕工業,使糧食和輕工業原料更多些,積累更多些,投到重工業方面的資金將來也會更多些。(那么一開始著重發展重工業的做法能不能站住腳?)

  我們現在發展重工業可以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少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一種是多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從長遠觀點來看,前一種辦法會使重工業發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礎不那么穩固,幾十年后算總賬是劃不來的。后一種辦法會使重工業發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什么是人民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可以任意引導的?),會使它發展的基礎更加穩固。

  二 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

  我國的工業過去集中在沿海。所謂沿海,是指遼寧、河北、北京、天津、河南東部、山東、安徽、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我國全部輕工業和重工業,都有約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內地。這是歷史上形成的一種不合理的狀況。沿海的工業基地必須充分利用,但是,為了平衡工業發展的布局,內地工業必須大力發展。在這兩者的關系問題上,我們也沒有犯大的錯誤(估計是想當然耳,當然我這樣說也有想當然的嫌疑,不過我站在50年后來看這個問題估計還是可以稍微看清楚一點的吧),只是最近幾年(只是近幾年?),對于沿海工業有些估計不足,對它的發展不那么十分注重了。這要改變一下(改好了還是改壞了?)。

  過去朝鮮還在打仗,國際形勢還很緊張,不能不影響我們對沿海工業的看法。現在,新的侵華戰爭和新的世界大戰,估計短時期內打不起來,可能有十年或者更長一點的和平時期。這樣,如果還不充分利用沿海工業的設備能力和技術力量,那就不對了。不說十年,就算五年,我們也應當在沿海好好地辦四年的工業,等第五年打起來再搬家。從現有材料看來,輕工業工廠的建設和積累一般都很快,全部投產以后,四年之內,除了收回本廠的投資以外,還可以賺回三個廠,兩個廠,一個廠,至少半個廠。這樣好的事情為什么不做?認為原子彈已經在我們頭上,幾秒鐘就要掉下來,這種形勢估計是不合乎事實的,由此而對沿海工業采取消極態度是不對的。(原子彈只能炸沿海?估計到底是保守還是樂觀?)

  這不是說新的工廠都建在沿海。新的工業大部分應當擺在內地,使工業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備戰,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沿海也可以建立一些新的廠礦,有些也可以是大型的。至于沿海原有的輕重工業的擴建和改建,過去已經作了一些,以后還要大大發展。

  好好地利用和發展沿海的工業老底子,可以使我們更有力量來發展和支持內地工業。如果采取消極態度,就會妨礙內地工業的迅速發展。所以這也是一個對于發展內地工業是真想還是假想的問題。如果是真想,不是假想,就必須更多地利用和發展沿海工業,特別是輕工業。

  三 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

  國防不可不有(忘戰必危)。現在,我們有了一定的國防力量。經過抗美援朝和幾年的整訓,我們的軍隊加強了(抗美援朝可以使軍隊加強?原來斗爭中不光能求團結還能求發展啊),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蘇聯紅軍要更強些(果然?),裝備也有所改進。我們的國防工業正在建立。自從盤古開天辟地以來,我們不曉得造飛機,造汽車,現在開始能造了(汽車和飛機才多少年歷史?至于扯上神話嗎?夸張得讓人不能忍受)。

  我們現在還沒有原子彈。但是,過去我們也沒有飛機和大炮,我們是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和蔣介石的。我們現在已經比過去強,以后還要比現在強,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這兩句話的邏輯關系我沒能找到)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怎么辦呢?可靠的辦法就是把軍政費用降到一個適當的比例,增加經濟建設費用。只有經濟建設發展得更快了,國防建設才能夠有更大的進步(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道理恐怕和以后的大治大亂的思想有點關系吧)。

  一九五○年,我們在黨的七屆三中全會上,已經提出精簡國家機構、減少軍政費用的問題,認為這是爭取我國財政經濟情況根本好轉的三個條件之一。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軍政費用占國家預算全部支出的百分之三十。這個比重太大了。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要使它降到百分之二十左右,以便抽出更多的資金,多開些工廠,多造些機器。經過一段時間,我們就不但會有很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可能有自己的原子彈。

  這里也發生這么一個問題,你對原子彈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還是只有幾分想,沒有十分想呢?(有點搞笑的感覺)你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降低軍政費用的比重,多搞經濟建設。你不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還是按老章程辦事。(用多就不好了)這是戰略方針的問題,希望(真希望還是家希望?還是強迫式的希望?)軍委討論一下。

  現在我們把兵統統裁掉好不好?那不好。因為還有敵人,我們還受敵人欺負和包圍嘛!我們一定要加強國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強經濟建設。

四 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

  國家和工廠、合作社的關系,工廠、合作社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這兩種關系都要處理好。為此,就不能只顧一頭,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個方面,也就是我們過去常說的“軍民兼顧”、“公私兼顧”。鑒于蘇聯和我們自己的經驗,今后務必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拿工人講,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他們的勞動條件和集體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進。我們歷來提倡艱苦奮斗,反對把個人物質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時我們也歷來提倡關心群眾生活,反對不關心群眾痛癢的官僚主義。隨著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工資也需要適當調整。關于工資,最近決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縮小上下兩方面的距離。我們的工資一般還不高,但是因為就業的人多了,因為物價低和穩,加上其他種種條件,工人的生活比過去還是有了很大改善。在無產階級政權下面,工人的政治覺悟和勞動積極性一直很高。去年年底中央號召反右傾保守,工人群眾熱烈擁護,奮戰三個月,破例地超額完成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計劃。我們需要大力發揚他們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決他們在勞動和生活中的迫切問題。

  這里還要談一下工廠在統一領導下的獨立性問題。把什么東西統統都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給工廠一點權力,一點機動的余地,一點利益,恐怕不妥。中央、省市和工廠的權益究竟應當各有多大才適當,我們經驗不多,還要研究。從原則上說,統一性和獨立性是對立的統一,要有統一性,也要有獨立性。比如我們現在開會是統一性,散會以后有人散步,有人讀書,有人吃飯,就是獨立性。如果我們不給每個人散會后的獨立性,一直把會無休止地開下去,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死光嗎?個人是這樣,工廠和其他生產單位也是這樣。各個生產單位都要有一個與統一性相聯系的獨立性,才會發展得更加活潑。

  再講農民。我們同農民的關系歷來都是好的,但是在糧食問題上曾經犯過一個錯誤。一九五四年我國部分地區因水災減產,我們卻多購了七十億斤糧食。這樣一減一多,鬧得去年春季許多地方幾乎人人談糧食,戶戶談統銷。農民有意見,黨內外也有許多意見。盡管不少人是故意夸大,乘機攻擊,但是不能說我們沒有缺點。調查不夠,摸不清底,多購了七十億斤,這就是缺點。我們發現了缺點,一九五五年就少購了七十億斤,又搞了一個“三定”,就是定產定購定銷,加上豐收,一少一增,使農民手里多了二百多億斤糧食。這樣,過去有意見的農民也說“共產黨真是好”了。這個教訓,全黨必須記住。

  蘇聯的辦法把農民挖得很苦。他們采取所謂義務交售制[1]等項辦法,把農民生產的東西拿走太多,給的代價又極低。他們這樣來積累資金,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你要母雞多生蛋,又不給它米吃,又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世界上哪有這樣的道理!

  我們對農民的政策不是蘇聯的那種政策,而是兼顧國家和農民的利益。我們的農業稅歷來比較輕。工農業品的交換,我們是采取縮小剪刀差,等價交換或者近乎等價交換的政策。我們統購農產品是按照正常的價格,農民并不吃虧,而且收購的價格還逐步有所增長。我們在向農民供應工業品方面,采取薄利多銷、穩定物價或適當降價的政策,在向缺糧區農民供應糧食方面,一般略有補貼。但是就是這樣,如果粗心大意,也還是會犯這種或那種錯誤。鑒于蘇聯在這個問題上犯了嚴重錯誤,我們必須更多地注意處理好國家同農民的關系。

  合作社同農民的關系也要處理好。在合作社的收入中,國家拿多少,合作社拿多少,農民拿多少,以及怎樣拿法,都要規定得適當。合作社所拿的部分,都是直接為農民服務的。生產費不必說,管理費也是必要的,公積金是為了擴大再生產,公益金是為了農民的福利。但是,這幾項各占多少,應當同農民研究出一個合理的比例。生產費管理費都要力求節約。公積金公益金也要有個控制,不能希望一年把好事都做完。

  除了遇到特大自然災害以外,我們必須在增加農業生產的基礎上,爭取百分之九十的社員每年的收入比前一年有所增加,百分之十的社員的收入能夠不增不減,如有減少,也要及早想辦法加以解決。

  總之,國家和工廠,國家和工人,工廠和工人,國家和合作社,國家和農民,合作社和農民,都必須兼顧,不能只顧一頭。無論只顧哪一頭,都是不利于社會主義,不利于無產階級專政的。這是一個關系到六億人民的大問題,必須在全黨和全國人民中間反復進行教育。

點評

第一段里提到了重工業對物價的穩定作用不如輕工業有效?  發表于 2015-11-6 12:50
4#
發表于 2015-11-6 11:02:04 | 只看該作者
這個還是有本質區別!相對過去 現在更科學了
5#
發表于 2015-11-6 11:07:33 | 只看該作者
配圖不錯!
6#
發表于 2015-11-6 11:26:23 | 只看該作者
在一個素來就不鼓勵創新的傳統教育體系里,在一個素來不鼓勵思想解放的社會氛圍中,忽然要以創新為主導,無異于緣木求魚。
7#
發表于 2015-11-6 11:41:29 | 只看該作者
全民創業,我的理解是:政府希望通過創業拉動投資,反正政府不用出一毛錢,苛捐雜稅一樣不少。至于十之八九的失敗率(現在更高),他是不會管你的死活的。不創業還有一口稀飯吃,創業直接讓你去死!

點評

這個圖就是阿特金森發動機?  發表于 2015-11-6 12:52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荷舞清風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查看全部評分

8#
發表于 2015-11-6 11:43:06 | 只看該作者
口號不錯,但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9#
 樓主| 發表于 2015-11-6 11:47:15 | 只看該作者
全部下崗了,到處是失業的。當然全民創新萬眾創業啦!

好比當年國企下崗潮。我們一起高唱:大不了重頭再來!

告訴大家一個不幸的消息:我們公司今天下午,也就是剛才下班之前宣布裁員百分之六十,美資全面從我們公司撤走了,我們老板兜不住了。我們公司在全國和深圳赫赫有名,是搞醫療設備的,想必大家已經猜到是哪一家公司了。

這些失業的同事,現在好了,必須去創業了。可以賣茶葉蛋,可以去賣鹵雞蛋,當然也可以繼續在中國扯屌蛋。

不創業咋辦?
10#
 樓主| 發表于 2015-11-6 11:48:20 | 只看該作者
在北京一斤生雞蛋不到4塊錢,每斤8個算,每個雞蛋成本不到5毛,

煮熟的雞蛋要賣到1.5元,純利潤1元,2倍的純利潤,如果是茶葉

蛋和鹵雞蛋利潤更高一些,而且沒什么技術門檻,剛需,1公斤掙

16元,一噸掙16000元,比煉鋼的利潤高太多。按照這個邏輯我們

的煉鋼廠都可以關閉了,用賣雞蛋賺的錢去國外進口鋼材多劃算,

這個生意正經不錯,各位你們覺得呢?


有另外一個高人看了這樣的說法,直接回答如下:
很不錯的主意。在中國這許多又許多年以后,搞導彈的還是搞不過搞茶葉蛋的,搞導彈測量的也搞不過搞茶葉蛋的。(比如好域安科技)

原來雞蛋比導彈學問大,所以全民創新的力氣應該朝雞蛋和茶葉蛋方面努力,萬眾創業也應該朝雞蛋和茶葉蛋方面努力。茶葉蛋和鹵雞蛋是中國立國之根本,這是絕好的剛需,還可以帶動一方地方經濟,起碼城管、工商、還有城管雇傭的保安流氓們各個都有了收入。

不是一般的蛋,這是一枚偉大的蛋!其實我這人最不愿意扯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30 04:59 , Processed in 0.08465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