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O; Y* L) j$ Q& \$ f; P
0 F7 o/ M) @6 f( ]0 l$ F+ P
拋開還在紙上的不談,那些已經進入應用階段的新材料,如果說到當前存在的問題,成本高絕對是上鏡率最高的因素之一。6 X+ F2 ~, S n5 j) b2 i/ G) g
& ?+ ^5 h+ b- `: J
t( ]9 l2 L9 T% Y, K# o n1 T咦,這個節(jié)奏不對啊。我們不是挺能“喜新厭舊”的嘛!新衣服,買買買!新手機,換換換!為什么對新材料這么殘忍?' u! Z8 p% `' A2 q
( t9 b3 |' f1 ~$ Z6 E/ U1 W
i7 d% p# C- m; J: }# }! n3 Z新能源材料是一個典型例子。這些年,電動汽車在國內發(fā)展也還算迅速,可真要算起它的成績單,比起傳統(tǒng)汽車而言那還是純純的學渣(最新的數(shù)據,上邊年乘用車生產1032.78萬,純電動3.63萬)。要說政府補貼也高、環(huán)保呼聲也越來越烈、還省油,那為什么,買單的人還是少?3 a" |4 ~& g6 m, e' m" j
) n8 p/ _! a4 P- m" k; y7 W5 R4 W; ]4 r+ K* Q8 }0 x2 g
$ e5 g1 O( A9 O6 G$ Y
& g7 F" D* q4 B. x$ f8 m
7 t& B( M, B( O L& }
- O8 ?$ b& Z+ u$ I% F( D根據公開的數(shù)據顯示,一輛售價約20萬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成本大約是6-8萬,超過30%。而且電池的能量密度如果降低到70%-80%以后,就需要更換。動力電池企業(yè)一般只提供5年的質保期,之后消費者還得再掏一筆錢。這還不算完,充電樁并不普及,還得算上尋找充電場所的時間成本或者建設成本。售價10-20萬的動力汽車的續(xù)航能力僅僅200公里以內,每次還需要數(shù)小時的充電時間成本。( j& h: u# E% C* |2 t
( {' o4 l7 n) B( P
3 u% n9 ~7 f2 c4 J( c所以,動力電池的高成本,并不僅僅是電池本身,還有它性能本身的缺陷導致續(xù)航短、充電慢、壽命短所帶來的一系列成本。那么,一輛20萬的電動車的用戶體驗比同等價位的傳統(tǒng)汽車要差一大截。這也就是用戶為了環(huán)保而付出的代價。而用戶愿不愿意呢?市場反應已經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新能源汽車如此、分布式光伏也是如此。
4 u! {& [4 j. T; S- q& E' @* @: p$ y6 V1 b5 |+ P
0 q) }* r9 J4 g# [新材料要推廣使用,先得過廠商這一關。大規(guī)模制造給人們帶來的好處是產品價格相對會較低,而壞處是只能滿足大部分的需求。如果一種材料,可以滿足95%的客戶,而另外5%的客戶的需求則要用新材料。如果新材料的價格比前者貴上那么幾塊錢,那么絕大部分企業(yè)采用的是前者,因為低成本的產品已經能夠滿足95%的客戶。3 O9 V* ]! v$ C4 R) v7 s/ K
" p* Q2 T5 B, O! k- Z
! W6 N. y) c t7 K3 K& X, n
而且,要滿足5%的需求,邊際成本也不少。材料在產業(yè)鏈中的上游位置,即使僅僅多那么幾塊錢,傳遞到下游時就不是這個數(shù)了。所以,前述那5%的客戶,既要承擔小批量帶來的生產、加工成本,又要承擔產品的宣傳、渠道成本,最終貴的那幾塊錢早就變成了幾十幾百。到這時候,客戶愿不愿意為了這個需求而買單,就是企業(yè)面臨的問題。
3 c, d* `) T O2 ^2 B. k. V# W! g: a0 p2 t1 Z0 j
. y% P" i w; L% P% w例如汽車零部件方面,博世、拜爾新材料和很多零部件工廠都擁有先進的零部件,可以滿足極少部分客戶“挑剔”的需求,但貴了那么幾十幾百塊錢,推廣就非常困難。
8 p$ F! c2 H0 B: Z4 x9 j" f
/ ^9 j2 e- V& ], V: t
1 ^! u9 Y! d3 l4 X% X4 C( p3 w所以,當初3D打印大熱之時,一個亮點就是可以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這是大規(guī)模制造所不能達到的。當然,客戶也必須承受它的高價。" ]; w/ M! W( @7 C, f: u3 {2 P
( ?; D; ~+ Z+ N3 _
5 F3 I, N* Z+ U$ W
軍工項目,算是最土豪的了吧,也難以對高價SAY YES!
) K/ C1 i6 c2 s( w; s/ w4 G+ M" u7 v. ?) t
5 @( {9 ~! U" I
輕質高強、抗腐蝕性高,鈦合金可真是個好東西,還得了個“深海金屬”的外號。前蘇聯(lián)就用它造了幾艘潛艇,具有大潛深、高航速的特點,還創(chuàng)造了最快水下航速和最大潛深兩項世界紀錄。不過,前蘇聯(lián)一解體,這些潛艇就銷聲匿跡了。: H7 e- F* a. F5 E @" [9 e9 {9 Z
$ t, J" l& }' h* _, [
3 W! g: O7 `. X) G( h2 F& i" n; d3 b8 B3 v4 O" C) P
9 ~, z* R' }/ w
; R2 Z# T9 m6 S8 b0 [
; D/ S6 w( w& t' d& W& _因為,這些潛艇還有另外一個外號:“金魚”。受制于制備工藝,鈦的價格一直很高。鈦合金加工又難,95%以上的原料被切掉,這又抬高了鈦合金零件的價格。而且要想加工鈦可不是普通的船廠能勝任,特殊設備費用和相應人才費用又是一筆錢。事實上,潛艇也好、飛機也罷,只要大范圍采用了鈦合金,就沒有大規(guī)模量產的。; h6 j3 |6 G% _" l% a2 x6 J0 V7 p
* g# K7 Y4 P# Q6 n$ W) K$ O1 h% @* [. {3 T* m, X9 T% L
而且,高價的“金魚”也總被而詬病大潛深、高航速的同時,也犧牲了其他性能,總體的性價比并不高。所以,俄羅斯后來采用的主力攻擊核潛艇采用的是外殼不銹鋼、內殼鈦合金,總體價格只有全鈦的1/3。% v# {- X- _ v) o. Y( R$ A
9 l/ D$ s/ _; Y9 p
/ {# a) A& A9 S1 U' S1 w3 K我們自己買東西的時候,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就是“性價比”。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始終是少數(shù)。+ T h; l+ b5 I
9 ?. K2 j$ i, ?
+ Y# v- F5 P2 c* E4 p/ i
所以于新材料而言,要么性能無可替代,客戶只能忍受高價,否則要么束之高閣,或者被其他低成本材料所打敗,再或者,研發(fā)新工藝讓成本降下來。
- o/ o0 w! P& U! ?% n% w" e9 k$ @% u
2 d6 G; t! _) E# ~3 `$ v
: o$ X3 m* B4 Q# _$ }" Y; `# @新材料的應用有所突破,新工藝絕對是一個最重要的推手之一。當年鋼、鋁、鈦等等這些材料實現(xiàn)量產,背后都是一個個更好的生產工藝誕生,而發(fā)明人,也往往名利雙收。(可參見材料人網的一篇《那些名利雙收的材料工程師們》)
; H8 }! H3 h. e2 x2 g2 s+ E# ]
" i$ e( ?1 u9 [/ ~3 d
% H. x3 Z/ O- q+ Y所以,除了發(fā)表高水平的SCI文章之外,研發(fā)新材料工藝,也是一片廣闊天空,更能獲得市場的認可,個人的收益也會更高。
/ g4 }1 N$ d5 r; D, N+ f. Y4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