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絲錐斷裂的原因:# k! Y; o9 R: m8 J0 Q8 s7 h
1、速度太快,導致扭力過大。每一種型號的攻絲動力頭都有一個轉速范圍,不能超過攻絲動力頭的額定最大轉速
/ T+ u9 U& N: Y* ~2 r8 x+ k
3 C/ _- K. O( u. V2、底孔孔徑與絲錐不匹配。譬如,加工黑色金屬材料M5×0.5螺紋時,用切削絲錐應該用選擇直徑4.5mm鉆頭打底孔,如果誤用了4.2mm鉆頭來打底孔,攻絲時絲錐所需切削的部分必然增大,進而使絲錐折斷。建議根據絲錐的種類及攻件材質的不同選擇正確的底孔直徑,如果沒有完全符合的鉆頭可以選擇大一級的。' W" r9 r3 X+ O4 w E. Q0 [
& o" k$ f5 k& s! G/ i( S/ K9 G3、操作不當。加工盲孔螺紋時,當絲錐即將接觸孔底的瞬間,操作者并未意識到,仍按未到孔底時的攻絲速度給進,或排屑不暢時強行給進導致絲錐折斷。建議操作人員加強責任心。% W9 N+ J v3 s! L( a" N2 j5 f
2 y9 Y2 _% Q: g4、未使用切削液或選擇不當。攻絲過程中會產出大量的熱量,尤其是一些有色金屬其延展性較強,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好切削液。
# v8 `) T" b0 V7 b9 ?) |8 j$ f, l
' Y; }$ W3 z# }9 v0 @3 ]5、同心度不夠。攻絲開始時,絲錐起步定位不正確,即絲錐的軸線與底孔的中心線不同心,在攻絲過程中扭矩過大,這是絲錐折斷的主要原因。! a' Y9 i4 X/ \0 g# `
0 N% W2 Q5 M- X0 ?6 Z$ a" C
6、攻件材質問題。攻件材質不純,局部有過硬點或氣孔,導致絲錐瞬間失去平衡而折斷' O% f- X/ C2 F) A7 O- L
1 O7 \% T! Q' z7 C7、攻絲步驟不當。對高硬度的攻件或深孔進行攻絲時,應分級攻絲,避免一氣呵成。* k( a I. i+ S& M( m) m
8 T. F. y$ O7 y2 r# e; u2 Z* Q
8、絲錐焊接不良。尤其是大規格的絲錐,不少生產商為節省昂貴的高速鋼,絲錐柄、刃分別采用45鋼與高速鋼經摩擦對焊而成。大量的絲錐斷裂是由于焊接不牢造成的。絲錐的焊接質量主要由焊接摩擦壓力、摩擦時間、頂鍛壓力及頂鍛時間決定。摩擦階段要使45鋼和高速鋼接觸面上的低熔點化合物等有害雜質都被擠出,最后在適當的頂鍛壓力下擠壓在一起。 焊接時,由于45鋼在高溫下強度很低,在摩擦壓力下會產生很大的壓縮變形,形成很大的翻邊;而高速鋼由于有足夠強度使翻邊很小,這就使待焊表面高速鋼一側的低熔點化合物未被完全擠出,焊后容易產生裂紋,在絲錐使用過程中裂紋擴展造成斷裂。 此外,絲錐焊接后如果消除應力不及時,也很容易在熱影響區產生斷裂。
, A: o4 C9 f: w4 V `5 n) J! _
( w+ U3 D+ V! b; n Q. l, b5 m9、絲錐有效截面積過小,導致單位截面積承載力過大,超過絲錐強度極限時發生的斷裂
# \1 d7 G2 n* ?7 w: u8 }4 d! u
9 }3 ~* Y8 r& F1 b" g/ x# X- ~) m10、絲錐截面過渡處尺寸差別太大或沒有設計過渡圓角導致應力集中,使用時易在應力集中處發生斷裂。柄、刃交界處的截面過渡處離焊口距離太近,導致復雜的焊接應力與截面過渡處的應力集中相迭加,產生較大的應力集中,導致絲錐在使用中斷裂。! j$ }4 _- c* t/ w5 I
! ^7 L4 {9 N$ i. E
11、絲錐選擇不當。對硬度太大的攻件應該選用高品質絲錐,如含鈷材料絲錐、硬質合金絲錐、涂層絲錐等: C' Q& o J6 l6 o! C, H
6 g, }/ o/ y/ b1 G, j
12、熱處理工藝不當。絲錐熱處理時,若淬火加熱前不經預熱、淬火過熱或過燒、不及時回火及清洗過早都有可能導致絲錐產生裂紋0 j% e: T8 g+ W9 i3 \
! Q- ~6 i, e0 t; N& j+ }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