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嚇我一跳?
0 h: N) `, p) q, r* P剛看到這個帖子,埋藏的這么深?
, k4 c% G" _: K' Z3 P: C. e5 ] + E7 K* q! u6 ?1 W( \
很樂意和網友談談此類問題:
6 i+ O# j( T% L) k: bA. 車床也要用刀補,只是不用銑床系統的G代碼G43/G44/G49(長度).用刀具調用可以直接實現, 8 f1 c( r4 G' F% u$ ]6 `( \/ C
舉例:"T1234",在車床上代表:調用第"12"號刀+"34"號刀具偏置值.
; u( s& F/ l2 q7 sB. 車床系統上G41/G42/G40(刀尖)補償, : R; V6 l6 @0 Y4 G+ t
我在另一帖中曾詳細介紹,暫引用如下: - j, w, p1 w% Q. ?; Q4 t& {
1. 刀尖半徑補償的核心是為了提高最終的加工精度而設的; ) @1 {- b' {0 f! s+ T* B
2. 鑒于實際加工過程的多樣性,刀尖圓弧/中心尺寸的測量比較困難; ( N- z- }# T- Y
3. 假想刀尖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個方法,有了假想刀尖的編程理念,就不需要樓主那樣的對刀方法啦; 反之也可:正是有了 4 z$ S9 T: F6 b# q! O) ^
樓主那樣的想法,但鑒于實現時的困難,才誕生了假想刀尖的思路.
$ G0 Y5 c1 K1 O6 M- v7 l1 d8 f 4. 作為思路上的局部理解,刀尖半徑補償其實可參考數控銑床上的半徑補償的概念.
+ }" d, i/ d' o5 X. [+ z# M 5. 補充第4項:實際加工時,半徑這個數的補償值是隨著加工的軌跡方向變化而隨時變化的,僅僅不象銑床控制系統的有那
/ b% ^# C6 p$ T# P. k+ ^9 G( f 么完善G代碼罷了. ) P; p4 g9 ~3 x$ `# k4 d+ X
6. 由第5項而推理,不難理解有那么多的假想刀尖方向的選擇.
4 D8 D, B1 o* ~( p$ W, X8 z 另一答復: % l7 p2 K. _ y8 k' H8 C
1. 所有"對刀"的實質目的只有一個:找到正確的刀具(圓心)位置. 1 {3 o& S Z8 R; n
2. 正是由于車床不知道你刀具的外形,才要你輸入假想刀尖方向(及半徑).
2 _& v# B# }0 ]4 M' ^ 3. 試車法(有外裝量具的情況下)測量的刀位點雖然好象不在刀片上,但實質是要找到刀具的準確加工位置(更趨向偏置/刀
" Z; d2 i# e4 a* T' v 長補償的概念).
: f: ?, ] Y: o8 B, n- | I 您所說的:"定在了試車法的位置再加一個R值?"是錯誤的! 8 C6 `2 V- w# ~4 K4 c
這實際上是兩個概念.準確地講:一個 是刀長,一個是刀尖的概念. 好比一把大斧(可能月牙鏟更象),一個指斧子的把手 1 R5 N/ `) ?! a* m" ]! T" {/ l
柄部分)長度,一個指斧刃(鐵器部分)的圓弧半徑.并且,在數控系統中,要把這兩個數放在不同的位置.
& l% F% E' ^" P& r! \9 l; oC. 回到您的題目上,G41左側刀具半徑補償/G42右側刀具半徑補償;在這個問題上可能很多人都困,我說的是講的和聽的,我只 ( A1 [' V& _, ?% _- b7 ]
想提醒以下幾點:
7 Y4 J3 ?3 f. M' Y 1. 要注意機床本體坐標系. - `/ b! V, d# O, \
2. 要注意是刀動還是工件動.
0 r! T5 D/ n# {8 A 3. 即便是兩臺機床不一樣,也沒什么關系,記住其特殊性也就可以啦.
9 |7 a v. r* j/ s- g0 F( t& O 4. 現在又講起"正負"刀具半徑補的概念啦,不說"左右",問題依舊.以我老人家看,且爭呢.
+ ]: Z# o3 _# [: P5 K' }+ RD. 相對正確的理解: 1. 在機床本體坐標符合相關標準的情況下.(以刀具方向認為) 8 H$ `4 q1 Z* t* J! d( m
2. 在刀具方向看來. . s& l/ A4 K3 |, x0 l' i( w
3. G41為沿著刀具前進方向的左側的刀具半徑補償;G42反之.
0 L9 o$ [+ v+ i- f3 U) `如果說的還行,希望遭受點表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