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0314|回復: 14

Rainflow counting雨流計數矩陣計算疲勞壽命如何進行?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5-7-23 18:57:54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誠心求指教8 \% t1 S5 m' L3 k( T# H
例如給出一根轉軸的Rainflow,如何根據其計算疲勞壽命(以安全系數表示)?
$ U# m$ T9 R8 U* N2 Y. ]% V@2266998
7 a6 j( v! J8 P* M  N% T: F& S0 ?@zerowing$ R* Z- e+ y  ?2 o' H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5-7-23 19:11:53 | 只看該作者
@2266998 * I: E7 @. ^9 {6 l% [
@zerowing
1 H# ?7 E% ~) i1 w7 d
3#
發表于 2015-7-23 20:11:40 | 只看該作者
sw 有限元分析?。?/td>
4#
 樓主| 發表于 2015-7-23 20:14:50 | 只看該作者
機械設計逍遙 發表于 2015-7-23 20:11 0 U) M& G5 D# I9 p" M
sw 有限元分析??!

- K% l; m% x; H) Q
0 Q) [0 B" g  b( c% o
5#
發表于 2015-7-23 20:18:29 | 只看該作者
FactoryStore 發表于 2015-7-23 20:14 1 X; I. ~5 ^: @2 J: z: r# l
$ T- c4 \6 H6 M! ?' J" Q* b0 n
  說錯了   ,,,,,,
  M' U- ~5 w3 X# R4 l, Q( d4 U7 X
6#
發表于 2015-7-23 20:34:28 | 只看該作者
先要有材料的S——N曲線,不管你怎么來,最好有試驗
9 Y. r/ l& T- z! f" f" E' M9 {再選擇疲勞累積算法  簡單的選minner,復雜的就多了去了
; [+ A3 i0 S' I再來處理應力或者應變時間歷程,才用到你說的雨流,不一定非用雨流 用其他統計方法也可以( `" p! [8 A& i  q9 X
: M0 y5 o; I( z3 i" u1 ^" @! P
最后折算疲勞壽命,疲勞壽命是一個概率 用安全系數欠妥
) d/ N$ _' S7 a& P+ Z3 l
2 C  d7 V( s7 }: @2 x, a9 Y) ?8 Z, A! a, r# S
隨便說幾句,拋磚引玉

點評

大俠還是不要胡說的好。最起碼,說話前先搞清楚雨流和S-N的不同針對對象。  發表于 2015-7-23 22:39
7#
 樓主| 發表于 2015-7-23 23:22:22 | 只看該作者
希望大家能多說說,網上大多提到的是怎么生成雨流矩陣,而不是如何利用雨流矩陣計算疲勞壽命

點評

生成矩陣了,就應該能算壽命了。  發表于 2015-7-24 09:47
8#
發表于 2015-7-23 23:50:23 | 只看該作者
大俠如果真的在玩這個,能玩這個,玩疲勞問題就很順暢了。
. }! K" Y' s1 Q# I9 G/ v. R6 @$ L不敢深談,這東西8爺最有發言權。算是討論吧這里。# ?; C. D7 \, b9 B/ `$ g" E

- K% ^- {% d& p; V, F首先,RFC是一種針對復雜應力環境或者非周期應力環境或者二者復合的疲勞損傷累計計算法,理論最早能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相對應的SN是一種針對循環應力和簡單應力環境的疲勞損傷累計計算法。因此,你玩疲勞,一定要知道自己面對的對象是什么。我們通常教授和學習的都是針對簡單應力環境或者循環應力環境的預測計算,也就是S-N,但并不是說這種方法就是準確的。當面臨復雜狀態時,RFC就是時下最流行的方法。2 K' e0 W! O6 T9 v  E
$ B0 w- j9 @$ ]
大俠既然提到RFC,那就應該知道它是如何計數的。篇幅長,這里就不冗述了。RFC其實對應的就是應力-應變遲滯圖,是這種圖的統計表述法,后者說是其數模。通過對半循環和全循環的統計,一此考量在一個復雜應力下,具體的疲勞損傷累計量。通過將這些累計量疊加,即可知道剩余的疲勞壽命,并以100%的形式表示出來。在這些累積量的計算中,所有的基準循環參數Nf都可以按照對數線理論計算得到。也就是將你雨流中每一個應力幅值對應的Nf值計算出來,以此計算在這一幅值下,你的已循環次數造成的損害量。當然,這里有些人的說法是應用S-N尋找對應循環量,但是必須要說,S-N本身不是一條線,而是一個概率點分布帶的線性處理,因此,S-N的取值性完全取決于你實驗測量是循環應力的狀態,材料狀態的影響。只有當你手上有大量的測試結果,注意,是大量,以此滿足概率統計的精度,在這個時候你使用S-N作為參考才有針對性,否則,傳統的極限應力——疲勞極限對數法反而更有效。而且目前很多FE軟件中使用的SN曲線,其實也都是簡化的對數線,不是真正的實驗線。也因此,從個人理解上,S-N對于雨流沒有什么意義。
, \( ~8 h: t2 j" W3 O* c
1 o: I% W4 ^: v5 E% |! t' s至于大俠說的軸情況,我不知道你具體玩的什么,需要一定要雨流法進行計算,一般除非是極限軸或者大軸,或者重要場合的實時監控軸,這種對應計算的使用幾率并不大,或者說對于設計來說,雨流的意義很小。只有在實際評估中,才有發揮。  v( P+ U6 ?9 O; J: ]

2 h, Z% J" B3 ^: W討論著談談,看看8爺怎么說。
9 m! e- J2 A. {/ Z) T@2266998
! x3 O# g- z1 a; ~
2 {6 k' e: w) ~0 I% m8 X, N

點評

深啊,看了半天書連門都沒摸到  發表于 2015-10-27 10:07
只用雨流 不用材料的sn曲線,累計起來又有什么用? 難道用斷裂力學分析裂紋擴展壽命?  發表于 2015-7-24 21:56
只能在北米玩,中國玩不了這個,什么條件都不具備,侃利落的家伙都沒有,想侃利落了,起碼要耐心念過5年書,  發表于 2015-7-24 12:01
多謝8爺??磥碓诒幻卓梢赃@樣弄一下。畢竟材料上有保障,只不過需要自己建立一套測試和驗收體系。有方向了剩下的就是“努力”了  發表于 2015-7-24 11:18
假如你長期統計材料數據,并且非常穩定,數十年如一日,當然就可以了,材料穩定下來,就是談算法,算法實際就是統計學的對象,國內為什么這些東西意義不大,就是材料沒法控制,尤其是‘大顆?!?,有一個,就沒戲  發表于 2015-7-24 10:40
另外,8爺。如果可以監測零件的材料內分布情況,包括雜質分布,顆粒度及形狀,有序度情況,微裂紋擴展等,是不是就可以做到一個相當高精度的壽命計算和預測了?  發表于 2015-7-24 10:14
8爺,這個材料的統計,如果我沒理解錯,一定得是玩過多年的人或組織才有真正說話的資格。包括那個SN,那個測試的樣本空間量絕對不是“抄近道”能解決的。而且這樣的資料,怕是看一樣都是妄想了。  發表于 2015-7-24 10:11
米國人玩數學的人很多都如同瘋子一般,大概也是因為這樣,米國無論是科技還是金融都領先別人。  發表于 2015-7-24 10:08
材料,尤其是疲勞壽命的問題,深在哪里了,一個是材料的統計學,是一個長期積累,就是‘雜質與顆粒’的統計學,保留數量,形態等,在這個深入的基礎上,再用數學計算,就跟賭場的‘統計學’一樣,要綜合性  發表于 2015-7-24 10:00
數學,涉及到概率,統計等方面,有些就成了‘天書’,德國當年算原子彈,要130公斤以上的原料,米國就算出是2公斤,厲害吧,到45年,俘獲打破德國核專家,看看他們的手算稿,就都給放回家了,一個都沒收留  發表于 2015-7-24 09:59
我大概讀了讀鬼子寫的論文。雨流這東西還有區塊化,循環優化等情況,基本理論很簡單,但是當我看了那如同電磁波似的的應力應變圖的時候,本能的就想扔書了。如果再考慮材料本身的缺陷影響,這東西很難玩阿。  發表于 2015-7-24 09:52
哈哈,你說的不錯,這個東西太復雜了,沒法展開說了,起碼我沒法用幾句話可以表達清楚,  發表于 2015-7-24 09:47
鬼子玩大車,大軸,大飛機等東西的時候,由于振動等因素的影響很高,加上冗余量限制的很低,RFC就更合適一些。  發表于 2015-7-24 09:46
個人認為,在可以冗余設計的場合中,用S-N就足夠了。在必須限定尺寸的高應力狀態時,RFC就更有用。另外,對于特殊場合,比如松弛、螺紋松動等場合,RFC也更有用些。對于一般的設計來說,SN足夠  發表于 2015-7-24 09:45
是不是說一般生產用的自動機械s-n就比較適用,比如車用這類復雜情況rfc就比較合適。  發表于 2015-7-24 07:02
是不是說一般生產用的自動機械s-n就比較適用,比如車用這類復雜情況rfc就比較合適。  發表于 2015-7-24 07:02
9#
發表于 2015-7-24 07:08: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negtive 于 2015-7-24 07:11 編輯 6 N3 ^* ?. v! Y/ ^' [) e/ D
. F2 t: X2 q( z3 m* C# G1 L/ Y
樓主我查到這么一個關鍵字,Fatigue loading history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rainflow technique 3 f6 D: s% d9 d0 T

' j6 q3 H3 v0 S7 b* o鏈接 http://ntrs.nasa.gov/archive/nasa/casi.ntrs.nasa.gov/19900006166.pdf
2 N! K! G/ }" ^$ v% {8 b+ N' u; r9 \
這是一個介紹如何使用rfc計算疲勞的方法的論文。目前有人已經在類似分析疲勞壽命的論文里引用過,應該是有效的。
10#
發表于 2015-7-24 09:43:35 | 只看該作者
高達上、暈,不懂。羨慕嫉妒沒有恨。這個就是我看了的直接感受。
* u, L, B  a# J! J1 i6 D- p搞這個的大俠俺認為可以直接做合伙人老板了,開個設計咨詢公司。凡是需要計算的搞定,一個項目不收個千萬對比起自己的知識。絕對是國內TOP10級的任務。

點評

國內玩不了這些東西,本就不是國內玩的,國內是理論,數據,計算,什么都沒有,一無所有,連能正經八百侃一下的,都沒有什么侃流暢的,想侃流暢了,也得耐心念5年書,國內誰有這個耐心啊,侃都侃不利落  發表于 2015-7-24 11:59
怕的是有人僅僅整個名詞概念在裝B,不能產生實際應用價值。很多人會陷入這個圈圈,國內大多數學校教授也是如此。真讓他介入工程實踐項目,歇菜了!所以俺只看你干過啥,只有能說啥,只能聽聽  發表于 2015-7-24 11:26
國外給你算一下,收你2500萬,你在國內要是能侃清楚了,侃到底下沒人搭話,你就可以一天賺別人一年的銀子,  發表于 2015-7-24 10:42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8 06:07 , Processed in 0.06285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