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工,一會兒還是俺們倆過去解釋一下吧”,現場經理在電話中說道, “唔,不是昨天說好了Q工去么?說得好好的,乍啦?”俺有點奇怪地問。 “就是哪,本來昨天說得好好的。所以今天我去和相關大領導多說好了,準備帶Q工去甲方解釋一下,大領導多同意了。結果俺去叫他時,不肯了。說是這件事是X工負責的。他插手不好”現場經理解釋說, “俺昨天不是同意他去么,多和他說明了,我去就沒退路了。只要問到,那就只能實事求是地說了。因為俺明白之中的關節。騙不了人的。也不想騙人。當然,如果不問到,俺就只當沒這事。他去么,可以有退路的”俺又一次將底線亮了出來,接著又說道:“再說Q工平時挺能說,挺能忽悠的。這事他也比較合適。” “是哪,俺也覺得可以。所以俺還特別去和大領導說了,讓他去解釋一下。誰知會這樣?”現場經理接著道“還是俺們去了再說吧。到時再見機行事吧。去不去是一個態度問題”,現場經理說道。 “那是,去吧。去不去可是態度問題,解釋得合理不合理才是水平問題呢。誰讓俺們是做服務的。”也只能去了,別的家伙可指望不上了。唉。& P0 b0 N. ^8 Y8 @; R; T, r
/ `- a; d- ?5 y3 `7 k4 o4 G) v 昨天,因為Q主動想去和甲方的主任工程師H交流解釋。俺們幾位也認為他去是比較好的人選。俺多以為這個“燙手的山芋”被他接過去了,俺就不用多費腦子了。 結果,來真的了,退縮了。。。
9 |4 \2 X; \1 ^( f$ C# S3 k$ q4 g _- h4 p, W
情況是這樣的,俺們廠子新制造的一臺機子在廠子裝配得差不多時,甲方的主任工程師H過來粗驗收了一下,發現了一些問題。有局部功能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因為H過來那天俺沒在廠子,所以現場陪同是現場經理及Q工及生產上的幾位。 并且Q工在裝配現場也和H工解釋了一翻。但居說交流的情況不是很和諧。因為所說理由對H來說不是很有說服力。 當H工走后,幾位相關人員也為此事討論了一番。認為是XXX等情況產生的,但不影響機器的正常生產工作。
& i' u& N8 Z+ _: w! u9 O$ l% q. @; e( W) X) `/ T4 C- M+ I
所以昨天,當俺去后,聽了幾位的解釋,俺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現在機器這種情況是由于機加工時精度尺寸和形位公差超了,再是一些材料變形,當安裝后產生的綜合現象。 為啥俺能提出這些?因為俺知道一些零件的加工情況,也明白一些零件的工藝流程。也去和質檢為了一些情況交流過。所以明白了一些制造中的短板,及可能產生的影響。。。 并且也在裝配的工人處檢證了一些實物之間的情況。也就是說先在圖上分析后再去現場驗證真實情況。 所以現在能說出個四五六的。 因為機子存在問題,一些家伙認為此問題不會影響正常工作,所以得和甲方說明情況。 按道理,因為俺是具體的主管此臺機的家伙,得俺去。的確,此事得俺去解釋。
- R: v/ u. d) h! x+ j
2 w) U! \ a6 T: s. L: v% n 問題是,俺如果去了,對方如果提出了設備上的一些問題。你就得如實說明。不能指鹿為馬,瞎說八道的。因為在內行看來,如果瞎說了,會被明白人笑話的。如果想估意說不清楚,又說明俺們廠子技術力量也不乍滴了。也有損企業形象。 實說不行,不說不行。 也就是說左右多沒有“打馬虎眼”的可能。 y Z; d3 s) b0 ]5 J+ n1 ^3 }- J, r2 `
/ c; N9 l# g! R$ m( h4 i 俺將此難處提出后,Q工嗒啦嗒啦地又說了一大套,主題就是不管乍樣,此問題不會影響正常的工作。 俺只得問說:“行,那么問下如果對方不想聽你的什么解釋,只說:你說不影響什么,你能確定吧。那么弄個保證書簽字。將來萬一出了問題你們廠子負全責。敢么?”俺接著說“俺是不敢,因為俺明白之中的確存在事兒”。 “那你可以推給廠子別的部門哪。就說沒權力代表生產質檢部門的。”Q工提出了個建議。 俺聽后立即說道:“那你錯了,去的人是代表企業的。不能拍板,去解釋個啥?” “這有啥,要不俺去和H工解釋”Q工有點沖動地主動請纓地說, “可以啊,你去的確是合適的”俺正好順水推舟地說道,“有些地方不好說的話,可以說俺不是具體負責的,有些地方不是很清楚,這樣也有退路。” “那么就這樣吧,明天就我和Q工一同去甲方和H工解說一下,行不行回頭再說吧!” 現場經理說道。 “好吧,明天俺去”Q工同意地說, 終于,暫時可以靜下心了,因為有人去頂一下了。 ; y7 y+ u1 R2 g& s9 A* P
1 D' u+ o2 a" m 結果,今天來了這一出。。。 去吧,去吧。是你的,躲不了,就不能躲。 就看雙方各自對此機器的理解深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