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樓主: 老鷹

機械城市系列之十一:蘇州

  [復制鏈接]
171#
發表于 2018-9-13 10:48:14 | 只看該作者
偉岸白楊 發表于 2017-7-6 09:07
畢業三年了,從機械加工編程轉型機械設計,機械加工干了2年,14年剛來蘇州的時候,房價金雞湖方圓3公里房價大 ...

第二年工資多少了?
172#
發表于 2018-9-14 14:28:07 | 只看該作者
每個城市都有每個城市的特點。
173#
發表于 2018-9-26 21:30:02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4#
發表于 2020-3-12 13:05:22 | 只看該作者
都2020年了,現在的房價高喲,買不起了喲
175#
發表于 2020-4-1 17:01:56 | 只看該作者
蘇州本地人,見證了蘇州的發展全過程,本人在新區,園區,吳江均工作過,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了解蘇州各區的發展的。
毫無疑問,工業園區是發展最好的,也是蘇州的名片之一了,好在哪?首先,規劃的好!工業區的布置,居民區的規劃是非常好的,其次,園區的工廠也是很多,而且外資企業多,知名企業也很多,提供很多就業機會盒更大的個人發展平臺,然后就是園區的政策也相對其他的區是最好的,每年都會有技能大賽,含金量還是很不錯的,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比賽,有更好的平臺給各行業的技術大咖交流切磋的機會。
新區,有軌電車的開通,更好的提升了交通環境,也有不少知名企業落戶新區,但還是感覺新區的規劃發展沒有園區好....
吳江,目前就在吳江上班,個人而言,吳江最近的發展是最快的,潛力也是最大的(看看房價的漲幅就能知道了.....),吳江不光光有不少知名企業,連帶還有旅游方面也發展的不錯,有了地鐵和打通了高架快速路,各方面都是欣欣向榮,
古城區,還是以旅游為主,各種地道的美食,只要是個吃貨,應該都不會放過打卡的機會
相城區,說實話我并不是特別的了解,但是我相信通過這階段的發展,也會大有可為!
希望蘇州能越來越好!有更多機遇!!
176#
發表于 2020-5-9 13:29:48 | 只看該作者
關于蘇州的機械方面介紹,希望有達人能分享一下
177#
發表于 2020-8-31 13:55:29 | 只看該作者
廣東要比蘇州更好更快
178#
發表于 2021-3-31 14:55:40 | 只看該作者
有誰需要走獵頭渠道嗎
179#
發表于 2022-1-24 10:44:30 | 只看該作者
蘇州本地人,見證了數控加工的一路發展,現自己創業cnc產品機加工,3臺哈斯
180#
發表于 2022-1-28 01:46:54 | 只看該作者
蘇州在解放前是省,長江以南叫蘇州,府衙在現在蘇州市書院巷。
解放后蘇州是8縣市。
我國是城鄉二元結構,蘇州有蘇州市和蘇州地區,蘇州地區是8縣市,也就是1市加8縣的格局。
蘇州市只有四個城門樓子內那么一點大地方,外面一圈是吳縣市(現在工業園區,高新區,吳中區,相城區)這里還有一個問題,關于園區和新區的,下面講,太倉,常熟,張家港,昆山,吳江,還有無錫縣和江陰縣。
小時候大概90年左右我記得,蘇州大市范圍只有300萬人,其中蘇州市只有不到100萬人,90多萬吧。這90萬是真正蘇州人,所以現在1300萬人里面真正的蘇州人占比極小。
吳語也是古文字,有自己的發音,自己的典故,自己的成語和自己的歇后語,從上三代開始算起到我這代人,見過無數外來人口,哪怕定居50年,也學不好蘇州話,哪怕到了第二代,還是有不行,到第三代基本能融入,典故太多,自成一套文化體系。99.99%開口就是洋涇浜,剩下0.01%話不超過10分鐘也能分辨,蘇州話并不好學,和粵語一樣,是古語。市區的和周邊的,哪怕市區內原三個區(滄浪,金閶,平江)個別詞匯也有不同發音,和周邊從吳縣開始,開口就有明顯區別,基本上海話,南通話,無錫話等,我能聽懂,我講蘇州話,他們完全聽不懂。

建國后,蘇州市魚米之鄉,你現在看到的工業園區,是沒有路的水塘和沼澤,要進去需要劃船,基本是水稻田。所以,當時發展工商業,就選擇了農業出產不那么好,又有相對平坦土地的江陰縣和無錫縣,可以說集全市之力發展這兩個縣的工商業,可惜到80年代這兩個被分走了。所以蘇州人和無錫人之間關系很微妙,沒你想象的那么好,蘇州話里說無錫人是罵人的話。

接下來蘇州的騰飛,就是工業園區的建立的。園區怎么建立的?
當時吳縣和蘇州針尖對麥芒,吳縣仗著土地多人口多,又是8縣之首,想吞并蘇州市,蘇州有什么,他也要有什么,包括汽車站,電視塔等等,當時走出4個城門樓子,就可以看到吳縣市歡迎您,一開始蘇州人來還要收個過路費就到這種程度。
在政治上,為了分解吳縣,給蘇州發展的空間,必須搞園區。當時的市長張新勝,英語很好,很開明,帶領自己的班子去劫機,機場攔住新加坡人直接英語流暢交流,溝通的很好,把新加坡人忽悠過來了,定點在蘇州搞園區,但是吳縣不同意。弄了半天,還是鄧爺爺拍板,一定要弄。于是及其特殊的蘇州工業園區起來了,特殊在哪里呢?至今即使生活在蘇州的,可以說99%都分不清。
1、工業園區只是經濟特區,是個經濟區,沒有地理區位,也就是在官方正統地圖上,是沒有蘇州工業園區這一個區的,這都不是區!只有吳中區,虎丘區,是沒有什么高新區,園區這一地理區位一說。所以,蘇州工業園區在地圖上的實際邊界是可以每年變的!而且是東一塊西一塊都可以的。
2、園區是獨立的班子,不歸蘇州市管,也不歸吳縣市管,也不歸省里管,政治上非常獨立,一開始全盤聽新加坡人的。這樣就不算拆分吳縣(實質仍舊是拆分了,園區成功后的當年,吳縣市就被撤了。)同樣的還有昆山,昆山市和蘇州市是平級的,不歸蘇州管,所以這6縣市只有昆山一直喊著獨立BLABLA要歸上海等等,也是很特殊的存在。蘇州和昆山之間關系也很微妙,但是昆山是借助蘇州發展起來的。

我媽有幸在當時參與管理了園區的建立,我了解的多一點
1、整個園區海拔抬高一米,填平所有池塘和沼澤,并且要可以防止百年不遇的洪水。
土從哪里搞,國家下了血本,從東北運黑土過來,直接填高一米(蘇州的地基是花崗巖,不是你下意識的松軟土地,非常堅硬)
2、香樟直接40年的起步開始種,國內沒有新加坡那買,各種名貴樹木,錢不是錢的砸,綠化面積30%起步,砸到新加坡人滿意。
3、地下水下水以百年不見的特大洪水設計,至今園區都很少有積水(原本蘇州雨下大點就淹掉了,尤其市中心公園路一代,小時候經常發大水,是可以把2米高黑板都淹掉的那種)
4、所有管線全部放地下,至今在整個工業園區看不到一根電線桿,這在30多年前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
5、高速公路規格的柏油馬路鋪滿,馬路牙子全部漢白玉,這不要說國內了,全世界估計都絕無僅有的奢侈了。
全部100%甚至120%滿足于新加坡人的要求,他們怎么高興怎么來,所有建筑規劃全部按他們的要求來,包括政府組織架構,政府公司化,政府服務化。

蘇州工業園區的政府,舉個例子
你開辦公司,網上遞交后工作人員預約上門檢查實際辦公場地,然后1天內,1個地方有專人幫你搞定,讓你拿到營業執照,銀行開戶,稅務開戶,社保開戶,買發票,U盤,1天內幫你全部搞定,1分錢不收,連刻章的錢,園區政府都給你出了,不要你自己出錢。這效率和服務意識,全國沒有第二個了,哪怕上海,都不及蘇州。

可以說園區的發展和開明、高效的政府密不可分,新加坡人那套服務意識還是很強的。

在如此高規格和高效,開明的政府政策下,再加上給外企的超國民待遇,吸引了海量的外企進入,不過頭陣還是鄧爺爺打下來的。
中國第一家外資企業,迅達電梯進來了。迅達進來的前兩年,在蘇州或扶持,或國外引進了72家配套企業,然后才進來的。
所以如果蘇州有10家外企,就有1000家配套企業在后面干活,本地工業瞬間被拉起來了。同時園區的成功,讓臺灣人看中了,昆山已經是號稱臺灣人的第二故鄉了,大量臺資配套企業入駐。再然后日本人就進來了,日資企業在昆山也極多。日本本身就和蘇州比較有淵源,能接受。
日本的大和民族,所謂的和,左面就是禾,是稻米,右面是口,表示人張嘴吃稻子,是一個吃稻米的民族,傳說遠古時期,從東邊的海上飄過來一個漂亮的狐貍,這個狐貍嘴巴里叼著一撮麥穗,教導當地人種植水稻,開啟民智,傳播文化,建立了農業文明,這個漂亮的狐貍就是從吳城(現蘇州)的吳國的王族,過去的。至今日語一些詞語的發音和蘇州話還是很近似甚至一樣的,所謂的和服,就是以前吳國的吳服,蘇州話講吳服的發音和和服是一樣的。

目前蘇州有26萬+制造業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從單個城市來說,從數量來說,算第一了。
從工業產值來說,在2020年的時候,蘇州工業產值就已經超越上海和阿姆斯特丹,成為了世界第一。尤其是在電子半導體產業,是蘇州的支柱產業之一,除此之外,還有鋼鐵產業,電梯產業,防止工業,醫藥生化,納米科技等,這兩年轉型醫藥生化和納米科技非常突出。
本地的配套企業也慢慢從零部件開始到有了整機代工廠,到一些自由品牌,只是蘇州的工業全部是中間品和設備制造業,基本沒有民用產品,大家不知道而已,同時蘇州文化比較含蓄,財不外露,不太表現而已。我記得2012年的時候,蘇州就每年給中央上交1萬億稅收了,當時1000萬人口,就是平均每人每年給國家上繳10萬稅收給中央,這何其夸張。同時,有如此發達的工業基礎的情況下,地方政府以地生財沒有那么迫切的需要,所以,土地價格并不高,不要說和上海比,和無錫南京比都是一個洼地。

這是蘇州的發展,2500年以來,作為天堂的存在,一方面是水土,一方面是文化,蘇州的文化核心就是管他城頭變換大王旗,我過我的小日子,只要有錢有糧,是一個產業重鎮,任何人當朝都不會輕視,同時相信書包翻身,相信讀書,有書香氣。

當然,蘇州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本地人文化中就是太精明,太計較,做小生意可以,做大的基本是外來人口,從小就融入不了,合伙做生意也是找北方人沒那么多彎彎繞,內耗少做著舒服。

看未來的話,蘇州基本已經到天花板了,是發展格局到天花板了,永遠只能做產業,做上海的后花園,高科技研發,高技術服務,金融服務,全部要讓給上海,區位優勢要讓給南京,比如大學,飛機場等等,排名也從最高位全國第四開始慢慢下降了,這也很好,其實很多本地人想的都是蘇州不要發展,這塊風水寶地就我們自己過過小日子就可以了,蘇州傳統文化是早上9點起床,去溫塘(澡堂子)搓個澡,10點多吃碗面,晃蕩晃蕩去上班,12點開吃中飯,4點下班,吃完晚飯聽聽評書,看看黃梅戲睡覺!是非常悠閑的一種生活方式(文化),不喜歡天天死命工作就為了搞錢,錢多并不會被人看得起,有文化,有知識才會被當地人吹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6 11:41 , Processed in 0.06369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