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negtive 于 2015-6-7 23:20 編輯 : P; p8 z: f: X1 B2 ?# ?% g5 W& D
" s( l) j+ D( b+ V
圖呢?
0 A, Y W+ m- y7 l) C6 l3 _. W: t# Q# `8 b( P
沒看見圖之前,我估計你說的是那個鉤和簧身垂直的地方的過度。
# o% m; j; z+ w( p1 ?) w
1 N) f4 C. I' d/ t' M這個鉤子一般是簧身繞圈結束時,一個橫出的刀勾住簧身然后退線兩到三次打出來的。一般都是用這個工藝。比較方便。但是弊端就像你說的,直角,看著嚇人。
. i |/ a% ~# t2 u5 v6 G0 ~: H/ g
# l" A0 `9 d: s& y8 p" y掀這個鉤子,大約有6種方法,我知道的就只有三種了。但是都不如這種方式省刀位,速度快。你要是特殊要求這個地方,相應的價格可能會提升點。畢竟速度慢了,廠家覺得吃虧。
, [* T3 S! M H* |0 o9 ?7 F
! _ c1 V; R1 G% c2 N! B! b8 h我記得論壇里以前有人發過一個ansys的圖,里面一個英式鉤的拉簧(就是圓鉤環壓中心形式)的受力模擬??梢钥闯鰬ο仍诨缮碇醒氘a生,然后慢慢整個彈簧的應力都達到最大。鉤子是應力上漲最滯后的部分。
' L/ X. T: \2 d' U1 O l7 F" K8 d# {7 m& d
如果不放心,你就按照標準里提到的公式,計算下鉤子的彎曲和切應力強度,跟材料的值比一下看看。
/ ?5 D8 v# p' ]' A4 H* Q* B% {7 C& k/ [. S; O# T! ?
2 Y/ j% A* ?" \
: T/ u9 N3 h, D5 j" k9 P'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