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6539|回復: 19

我常給人家講那個‘一目了然’的事情,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5-5-18 11:12:01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世間,許多東西是明了的,非常明了,就是所謂的’一目了然‘,還是說小鼻子當年奉明治天皇圣旨考察西洋,連洋人動物園的關猴子的鐵籠子都詳細測繪了,其間還遇到了大清的官員,而大清的‘混混們’居然還笑話小鼻子了,覺得過于迂腐,哈哈,小鼻子說了一句話話,就是,你都被人家揍成那德行了,還不趕緊趴地上學習,哈哈,

俺談螺栓,談大軸,談軸承,談減速機,談液壓,都談那個‘一目了然’,

俺第一次獨立做總體,熬了好多夜,是一個薄煤層的隨動液壓支架,最終順利通過5000次,你問在那個時代,誰敢說這個,那是5000次循環,

今天,人家談框架機的10000次循環,那就不是誰都能玩得出來的,小松,世界第二的大礦車廠子,把生產部門開在卡特的隔壁,花了15年追趕卡特比勒,直到今天,還有差距,就是這個循環次數有差距,你還不要不服,大車下坑跑兩年,一下就分辨出誰是誰了,不服是沒有用的,人家卡特的車架子就是頂得住,也正因此,卡特的大車,比小松就貴很多,因此得到高額利潤,

所謂談‘一目了然’,就是你看那個螺栓,你就一下看到那東西的’前世今生‘,你看那個擰斷了的齒輪,一下就看到了那個箱子是在什么條件下焊接的,

同樣,俺看很多城市也是如此,神木興旺的年代,你到那個城市去,幾百萬的跑車隨處可見,街上能停滿了這類車,那時你就能想到,一夜之間,這些車的主人就都‘顛兒了’,從飯館出來,徑直上了他朋友來接他的車,連夜就絕塵而去了,那些400萬的車就此停在路邊任由風吹雨打,再也沒了主人,

  還是談‘一目了然’,俺好多年前就說過,這個有據可查,還不是現在說‘馬后屁’,俺當年就說,俺未來的對手,一定是紅毛或者阿三,絕不可能是上海的阿拉,也不可能是什么‘廣、深、的家伙,當然也不可能是什么香港,新加坡的家伙,

  今天,這些東西,所以的一切,都驗證了,沒錯吧,哈哈

評分

參與人數 2威望 +2 收起 理由
沉沒二十年 + 1
LIAOYAO + 1 學習 4#回復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5-5-18 11:25:34 | 只看該作者
8爺,圓柱滾子推力軸承,滾子是一個什么樣的運動狀態,如果滾子是完全自轉的話,那其表面線速度是相等的,但是軸圈或者座圈是圍著其中心旋轉的,其與滾子的線速度是不等,照理說,應該有相對的滑動,對嗎?

點評

謝謝8爺!  發表于 2015-5-18 12:49
這個,要詳細分析那個‘滾道’,有些是有半徑差的,是純滾動,但純滾動的,也不是‘壓力均部’的,這就是在滾道面上,有些位置首先出現疲勞點蝕與剝離,要具體分析,有些軸承,就是有‘滑差’的,但控制在一定范圍  發表于 2015-5-18 11:41
3#
發表于 2015-5-18 11:26:19 | 只看該作者
前輩年輕的時候經常趕項目做事,那如何再另外抽時間出來學習新的知識? 都是有了基礎之后,邊做邊學的嗎?謝謝!

點評

相信8爺,努力學習技術基礎。希望能在遇到問題時有一個根本的認識。而不是浮在天邊不知對錯  發表于 2015-5-18 14:56
人沒有‘忙不過來’的,就是在施工工地,也不是每天忙20小時的,總有許多閑暇時間的,就看怎么利用了,關鍵是學習技術基礎,另外,就是英語,我玩連鑄,玩中板施工的時候,經常一整天都沒事,就念書了,  發表于 2015-5-18 11:43
4#
發表于 2015-5-18 11:26:45 | 只看該作者
八爺,上午和人家閑扯聊到有關齒輪淬火的最佳硬化層深度。對于這個問題有點疑問。
我們都知道,齒輪淬硬層過深、過淺都會對齒輪的接觸和彎曲疲勞強度不利(是否不同的熱處理方法其最佳值不同)。
根據上述淬火硬化層問題,我查看了資料。書上說到,關于這個問題,實質就是計算接觸和彎曲疲勞強度,般軟齒面大多是點蝕,而硬齒面大齒輪大多是剝落(片蝕)。疲勞裂紋的萌生,有可能在表面,也有可能在表層。有關硬齒面齒輪接觸疲勞強度(剝落)計算的理論和方法,主要有:最大剪切應力τmax(τ45°);正交剪切應力(τyz);當量剪切應力(τeffa);深部接觸應力;最大剪切應力/剪切強度的峰值;正交剪切應力/強度(硬度)(τyz/HV)max;當量剪切應力/強度的峰值等,通過理論計算可以確定接觸疲勞強度(安全系數);或者確定最佳淬硬層深度。
  我查德國DIN標準,其給出了一個經驗公式,德國DIN3990,硬化(滲碳)層深度,給出一個經驗公式:(推薦)Eht= 0.15mn(mn——法面模數)。
但是DIN標準中,我覺得比較籠統,沒有給考慮實際載荷情況。我個人認為在計算輕載和比允許經驗公式稍淺的硬化層深度是可以的。
  美國AGMA(基于最大剪切應力),最小硬化層深度(最佳層深)。他們給的計算公式如下,
Ehtmin= [ (σH•d1•sinαt ) / ( UH•cosβb) ] • [ Z2 /(Z1+Z2)]= 2•ρc•σH / UH = 2.2•δTH
式中:σH —— 接觸應力;
d1  小齒輪節圓直徑;
αt 端面壓力角;
βb 基圓螺旋角;
ρc 相對曲率半徑;
δTH 最大剪切應力的深度;
UH 硬化工藝系數(對于MQ,ME級滲碳淬火工藝,UH=66000N/mm2)。
我有一個同事,找出了日本人藤田公明關于最佳淬火硬化層的說法如下:
當滿足 A(τyz / HV)Ⅱ < 0.6A(τyz / HV)Ⅰ 時的最淺硬化層深度即為最佳硬化層深度。式中(A(τyz / HV)Ⅱ——硬化層過渡區內極大值;A(τyz  / HV)Ⅰ——硬化層內的極大值)。

八爺,對于上面的論點,我個人還是認為美國這一點介紹的比較詳細。對于這種很多計算方法時,八爺是如何分析處理的。望八爺給指點一下,在具體試試計算分析問題時如何處理。

點評

學習了。  發表于 2015-5-19 15:23
學習了~贊!  發表于 2015-5-18 16:17
受教了 漲知識  發表于 2015-5-18 12:47
學習了  發表于 2015-5-18 12:40
合理選擇‘硬度梯度曲線’,配合表面硬度與厚度層,就形成了‘曲率條件下壓力擴散圖’,就是齒面受載以后,其壓力是如何擴散下去的,這種擴散均勻,擴散過程形成的‘剪切效應’最小,就是長壽命的保障,  發表于 2015-5-18 12:14
所謂調質,就是淬火后回火處理,以控制表層下面基底材料的綜合性能與晶態組織,各種淬火方式與回火方式的組合得到不同的表面硬度,這是一種表象與檢測方式,但你把那個軸橫向刨開,其斷面的‘硬度梯度曲線’不同  發表于 2015-5-18 12:11
明白了,沒有具體對象,分析太籠統。八爺您剛才提到的他們在調質階段就考慮如何處理過渡層,這個能否介紹下。  發表于 2015-5-18 11:59
另外,計算疲勞壽命,不僅與硬化層表面厚度有關,還跟‘過渡層’與梯度形態有關系,米國的齒輪,不僅是表面淬火那么簡單的道理,他們在調質階段就考慮了如何處理‘過渡層’,表面淬火以后,有時還輔助其它硬化手段  發表于 2015-5-18 11:49
這個東西,首先看材料,材料不同,硬化厚度完全不同,比如45鋼跟42CrMo比,你切開那個齒,硬化厚度不同,過渡層不同,表面的金相形態都是不同的,你學習這些,不能籠統,先學習齒輪材料,再看鍛造,逐步學過來  發表于 2015-5-18 11:46

評分

參與人數 4威望 +4 收起 理由
fmdd + 1
西門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愛貓人士薛定諤 + 1 問題描述清楚,顯得很專業!
LIAOYAO + 1 學習

查看全部評分

5#
發表于 2015-5-18 11:29:14 | 只看該作者
一目了然  就是能從最 底層的東西說起,直到這玩意如何玩出來,并且知道自己與世界頂尖水平的差距。
6#
發表于 2015-5-18 11:41: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人大太犬 于 2015-5-18 11:44 編輯

痛苦的學習dsp.理論 ,看一個小時視頻 還要花時間總結才能理解說的是什么。我一直希望能一目了然的看書,事實證明這是不可能的。

點評

看理論,還要看相關案例,俺讀DSP的時候,不僅看系統,看指令集,還看各種應用,比如各種加密算法等等,  發表于 2015-5-18 11:51
7#
發表于 2015-5-18 11:43:32 | 只看該作者
看貼回帖是一種美德
8#
發表于 2015-5-18 11:51:24 | 只看該作者
現在是要“十目”才能“了然”啊。

點評

能“了然”的都是高手了。  發表于 2015-5-18 16:05
9#
發表于 2015-5-18 11:54:42 | 只看該作者
打眼一瞧,樓上這幾位都是這個論壇里比較努力的人

點評

女人可以靠征服男人活下去,男人就只能靠自己了  發表于 2015-5-18 13:09
我現在有且唯有前進的動力就是對未來的恐懼  發表于 2015-5-18 13:06
我看過那個寫肥皂劇小說的六六說過一段很經典的話,她說,女人就像‘小強’,每天挨人家鞋底子抽,最終都能存活下去,每天不舒服了,就可以長久生存,而那些想樂一下的,結果都挺慘的,  發表于 2015-5-18 12:39
10#
發表于 2015-5-18 11:55:26 | 只看該作者
拉斯特 發表于 2015-5-18 11:25
8爺,圓柱滾子推力軸承,滾子是一個什么樣的運動狀態,如果滾子是完全自轉的話,那其表面線速度是相等的,但 ...

下面的圖片可參考一下,其中Va、Vj、VK、Vw分別是外圈、內圈、保持架、滾子的線速度,這里假設無打滑現象

保持架與滾動體轉速的確定.jpg (65.26 KB, 下載次數: 46)

保持架與滾動體轉速的確定.jpg

點評

我理解著滾子軸承只不過沿滾子軸向半徑不同所以線速度有差別,但是如果沿軸承徑向剖面去看,速度關系應該和滾珠的是一樣的吧?  發表于 2015-5-18 13:23
大俠看看8爺是這么回復的  發表于 2015-5-18 12:47
人家說的是推力軸承,圓柱輥子,你這個完全不一樣。  發表于 2015-5-18 12:46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4 03:57 , Processed in 0.06913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