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engxun01 于 2015-5-4 10:15 編輯
終于回來了,之前不方便,沒及時回復,感謝各位討論這么熱烈。
特別鳴謝:
@Cavalier_Ricky @冷水黃金 @子云繩業 @桂花暗香 @祥云飛魚 @機械設計逍遙 @非標UFO @嘟嘟love @l6067066 @qdsantian1 @qinghuap123 等各位(為通過好友驗證,無法@了)。
一、個位大俠想了很多辦法,總的來說分為兩種方式:1、展平切。 2、不展平切。
二、牽引動力布置又分為:1、牽引力在切刀之前(即送料)。2、牽引力在切刀之后(即拉料)。
三、裁切方式又有:1、冷切。2、熱切(電熱絲、刀片)。3、超聲波(定制刀模)。4、激光(偶沒用過,無經驗)。
實際上,我實驗過很多次,每種方法都缺陷,且比較難處理(套用@Cavalier_Ricky 大俠的話說,掉了很多頭發,哈哈)。
*******************************我是分割線*******************************************************
為免走入誤區,下面我來說下這種“料”的麻煩之處。
一、開口式編織套管(又稱縱包管)的成型(采用聚酯單絲及復絲紡織而成):
無標題.jpg (10.87 KB, 下載次數: 8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5-4 09:23 上傳
編織帶(帶狀) ——通過一定管徑 ——加熱(緯紗卷曲) ——冷卻定形(成管狀)
二、目前的裁切方式:
“管狀+手工+電熱絲”,即人工拿著編織套管(不展開),按一定長度,往電熱絲上燙過去。 缺陷:勞動強度大,效率低,合格率低(切口不齊,切口兩層容易熔在一起)。 所以考慮上自動化,用機器來實現定量裁切,解決上述缺陷。 目標:誤差在±2mm。
三、特性及難點: 1、呈管狀時,在縱向上有一定“剛度”。即,可以在任何位置施加牽引力,使其移動(當然不能在太遠的位置);
2、攤平展開呈帶狀時,在縱向上失去“剛度”。即不容易在該“帶子”的中后部施加牽引力。就如布料一般,要想使其移動,在布料的前端施加拉力比在后端施加推力要容易。
(做實驗,截取30mm長的自卷管。以兩輥對壓驅動,壓板壓平。在中、后部施加向前的推力,無法順利使其移動。因為展平后的管子,若不壓平,其會自然卷曲;若壓平(不可能壓死),則其邊緣上翹,與壓板有摩擦力,阻礙往前移動)
實驗如圖:
無標題.jpg (13.8 KB, 下載次數: 7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5-4 09:34 上傳
實驗時壓板與輥子縫隙5mm(已盡可能的靠近輥子根部)。若不手工把“料頭”壓入壓板下面,單靠兩根輥對滾,則無法順利送料。 個人考慮,若動力后置(在切刀的后面),也許只有用“輸送帶對壓”傳送,也許會比“輥子對滾”順利點,但仍然存在“料頭”無法送的問題。如下圖:
無標題.jpg (11.87 KB, 下載次數: 7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5-4 09:37 上傳
3、自卷編織套管展開后,緯紗變形呈S狀(每根緯紗的變形不一定相同)。同時,經紗也變形拉長。如圖所示(熱成型階段變形所致):——直接影響展平效果
無標題.jpg (23.61 KB, 下載次數: 7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5-4 09:41 上傳
4、緯紗的變形,除了拉長之外,編織帶在從“帶狀”熱成型為“管狀”時,在空間成“螺旋狀”——每一根緯紗卷成管狀時,不是在同一平面內首尾相連,而是錯位成“螺旋狀”。如圖:——直接影響展平裁切。因為,即使展平后裁切的切口是齊的,但收縮為管狀時,切口又不在同一平面內了,導致不齊。該變形是影響“展平裁切效果”的主要因素,實測,自由狀態下至少5mm的錯位,且不穩定。
無標題.jpg (4.83 KB, 下載次數: 7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5-4 09:46 上傳
5、某一局部施加拉力,則該局部變形較大,如圖:
無標題.jpg (19.51 KB, 下載次數: 7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5-4 09:47 上傳
6、冷切易抽絲、掉線頭。熱切(電熱絲),溫度控制不好會有熔積瘤。
四、裁切方式: 1、展平裁切 OR 不展平裁切
2、熱刀 OR 超聲波(經驗不多,有用過的可以指點一下)
3、移動送料 (難點在于,如何自動把“料頭”準確、平滑地送入切刀下面。可能牽涉到切割支撐的問題)
五、已失敗的方案:
1、來料為“管狀”——不展平。采用氣缸控制機械爪,抓取料頭重疊部,移動一定距離,熱刀下落,裁切。
無標題.jpg (11.87 KB, 下載次數: 8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5-4 09:52 上傳
為甚要抓取“料頭重疊部”?
為了避免“特性及難點5”的現象發生。若只抓住了一側的話,另一側將在摩擦力作用下往后錯位(可以把一張紙卷起來,拉,試一下),導致切口不齊。
該方案的優點是不需要考慮材料展平變形(避免了最復雜的問題)——來料什么形狀,切完就是什么形狀(但仍有切刀下壓的輕微變形)。 但失敗的主要原因:該編織套管在進料時,重疊的部分方向不確定(從截面上看,卷料在機械爪拉力的作用下,“重疊部”移動過程中,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機械爪無法準確抓住“重疊部”。
此外,氣缸驅動的速度不太理想(效率低)。
2、來料為“管狀”,經展平,用上下2個橡膠輥對壓,滾動送料,熱刀裁切。就是“特性及難點2”,做實驗的方案。
無標題.jpg (8.84 KB, 下載次數: 7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5-4 09:59 上傳
首先,由于料頭無法順利送到壓板下面,失敗! 其次,即使人工用壓板壓好,解決了送料問題,但無法控制展開后的各種變形,所以切口不齊,失敗!
3、超聲波+齒輪送料(用超聲波縫紉機做過實驗),如圖:
無標題.jpg (14.07 KB, 下載次數: 7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5-4 10:02 上傳
采用小模數,細牙。加大齒寬,做成輥子面上帶齒的形狀(從端面看,就是上下兩個齒輪)。展平后的編織帶壓在兩個齒輥中間,齒輥對滾送料。到達設定長度后,啟動超聲波使下齒輥高頻振動,發熱,裁斷編織帶。
該方案,可以解決自動送料,以及切口熔積瘤的問題。但實際上,無法精確定長裁切。 因為,齒越細(齒厚小),對滾一次,送料的長度越小。要想達到±2mm,齒厚必須<2mm——可能無法加工。
另外,由于中間有編織帶的存在,(相對熱刀和電熱絲而言)超聲波切割的是一個區域(同時振動切割的至少會有3個齒),而不是線。 更為重要的:因為是展平切,同樣沒有解決材料變形的問題。
4、砧板式超聲波切割機(實驗)
編織套管,經展平后,上機實驗。切實切斷了,但仍無法解決展平以及變形的問題,失敗。
五、總結(編輯這么長的文,好麻煩啊!)
|
| | | | | | | | | | | | | | | |
| | | 主要解決“展平狀態-恢復自由卷”與原始狀態不一致的變形問題 | | | 兩者都適用,結構復雜,但抓取定位不準(抓取點有講究) | | 適用展平送料,結構簡單,但送料不順暢,且料頭無法送料 | | 適用展平送料,結構簡單,送料順暢,可精確送料,且有料頭無法送料的問題 | | 適用展平送料,結構簡單,送料問題解決,但無法精確定長送料 | 經驗有限,思來想去,沒有更好的辦法。請大家幫忙,暢所欲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