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館藏青衣 發表于 2015-2-28 09:36 , _+ Q4 H3 u$ V8 W" Y" P* k5 [3 J' x
一開始沒看明白,現在懂了,左右兩對轉盤差位安裝形成凹形槽,大小可以調節應對一定范圍內的棒料直徑,不知 ...
1 b7 g! h$ X6 }" V當然得每一根都要進入軸向同位的槽內。4 t: ^2 S+ s7 ~+ b* w- q* I3 J
" G/ p- A. U% g; F
要保證這點,需要考慮的是:(根據原料的直徑、比重和表面粗糙度,略有不同。。。)
0 G4 n0 h" \( R- x, w# W* n4 w7 ] [1 R' T% W. `# T
1)從哪個位置開始撿原料。換句話說料槽底部應該在滾輪外圍的哪個位置。$ X! a& g) M+ h' }
太高了,容易帶走兩支(尤其是摩擦系數高的原料)太低了,容易擠壞原料或設備。# c) T* Z( [! c/ |, E; X2 F
# p9 V' X9 i# s% Y8 n0 C) W
2)滾輪直徑應該多大。這關系到料槽內的原料數量。如果直徑過小,多余的(第二支)不容易掉回料槽。& t* H: o+ D& M Z3 t
* y2 q5 K; [; O# y6 r! K
3)齒距應該有多少。當然是齒距越大,斜掛的幾率就越小。但,同時,供料速度就會降低。0 V0 Q+ p- F1 v) |8 A
我不喜歡這東西轉得太快,容易傷到原料表面。
5 ~; S k3 N& s& C
, D# N) q- P6 w4)料槽背坡板的角度應該多少合適。; H: N% ?( D" y u, {9 v
) O/ l5 `; m9 q, L+ X1 r+ G5)齒形(缺口)應該怎么決定。原料材質不同,齒形還得有點變化。% j7 v8 G' I7 Q) D" D) C5 H+ g3 `
- O+ ]; F; k4 O; U( }3 C: B
這些是,我通過兩個多月的測試總結出來的。現在,供料很穩定。2 m4 W5 V& M% W2 l" p8 c+ s$ J! N
& w& _2 v2 Q/ D' F* j' P+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