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584266269 于 2015-2-9 15:54 編輯
1 k) u1 ]6 l, E; Z' z1 @
' w2 | L6 T7 `- q; Q+ Z6 f一、1915年9月,由山東留美學生祁暄發明的中文打字機獲專利。此前,他將自己發明的打字機說明報請留美學生經理員轉詳教育部,請予轉咨農商部。農商部以祁暄所制打字機器,運用靈便,構造完備,所印字跡尚鮮明,特準按照暫行工藝品獎章,給予專利5年,以示鼓勵。
6 g. C8 r. a/ e2 ?$ q
* U7 H7 d f+ c6 v. B8 Z二、林語堂,中國現代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英文教育專家。他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京華煙云》《吾國與吾民》等名著蜚聲海內外。但很少有人知道,林語堂自幼對科學機械充滿興趣,也喜歡數學、自然科學及地形學。而這位文壇巨匠,在科技領域也同樣有所建樹。 1947年5月22日,林語堂向媒體介紹了由他發明的“明快”中文打字機。當天,他驕傲地指著打字機對到場記者說:“這是我送給中國人的禮物!”并把自己在紐約的私宅向公眾開放3天,讓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參觀和嘗試他的新發明。 林語堂先生從1916年開始研究中文打字機,耗資10多萬美元,幾乎傾家蕩產——這位歷史文化名人為何如此執著于印刷領域的相關技術? 原來,當年中國的很多文人特別是作家,都想擁有一臺自己的中文打字機。但遺憾的是,那個時代市面上只有英文打字機。 林語堂從1916年開始對中文打字機發生了興趣。他在紐約住宅的書房里,繪制草圖、排列漢字、修改鍵盤、拆拆弄弄……林語堂的女兒林太乙在《林語堂傳》中描述了這段生活,抽著煙斗的林語堂“就像著了魔似的”瘋狂地研制著中文打字機。 經過30多年斷斷續續的研究,林語堂研制出了他的“明快”中文打字機。打字機高22.8厘米、寬35.5厘米、深45.7厘米,備有繁體漢字7000個;字模是鑄在6根有6面的滾軸上,以64鍵取代了傳統的龐大打字機字盤;每個漢字只需敲打3鍵,每分鐘可打50個漢字。林語堂稱其為“不學而能操作”的中文打字機。 據了解,中國第一臺中文打字機是由商務印書館于1919年制造的,當時被稱為“舒式打字機”。打字機配有一個常用字盤,有2500個印刷鉛字;還有一個備用字盤,3040個生僻字按照使用的頻率依序放置。打字機以《康熙字典》檢字法分類排列,打字員要經過3個多月的專業培訓才能上崗。 據《林語堂傳》記載,“明快”中文打字機采用上下形檢字法技術,不需經過復雜訓練即可打字,簡單實用;生僻字則通過左右偏旁拼印而成,最高可打出約9萬個繁體漢字。 當年很多人都想發明中文打字機,有的公司在研發的過程中破產了,有的發明人沒有形成最終的正式產品。林語堂為研究中文打字機,也曾經負債累累。 遺憾的是,由于當時中國處于戰亂,沒人愿意出資大量生產,林語堂的打字機最終沒能“上市”。 后來,“明快”中文打字機的鍵盤曾授權使用于IBM的中譯英機器。林語堂過世后,有電腦公司以“上下形檢字法”為核心發明了“簡易輸入法”,成為現代人使用的一種電腦中文輸入法,也讓這項發明的影響更加長遠。 2 [. K( u! g9 \$ Z1 o
: v, u* H, h: r3 c4 n!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