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A" N' [% w' \2 i
只見一機器人根據訂單任務,從一堆原材料中抓取一根加工棒,放入機床加工,隨后將第一道工序加工好的半成品放入另一加工設備繼續加工,待加工完畢取出成品,置于一移動托盤;智能照相機對成品進行拍攝,成品的信息被寫入托盤內的電子標簽;托盤傳送至成品區,另一機器人自動識別托盤內電子標簽信息,將合格品放入成品貨架……) `& W# I, f: {8 c
& m0 @' O% m9 @$ _ 這是10月28日,在同濟大學嘉定校區落成的國內首個“工業4.0—智能工廠實驗室”里,記者目睹的一幕幕真實場景。這一實驗室由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聯手德國PHOENIX CONTACT公司,歷時一年共同籌建而成。
t* Y8 C7 j# d, x+ ?
) j5 p6 o/ z9 H! X% ^& F 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教授、PHOENIX CONTACT中國公司副總經理杜品圣博士等出席實驗室落成儀式并致辭。中德兩國教育、工業與智能技術領域代表近百人參加儀式并參觀實驗室。 u6 W+ s3 A3 w! x5 O$ s& }0 l
4 J8 E5 h2 S- ^7 }# z n* o
“當前世界工業發展進入了以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為主要特征的新階段。”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陳明教授介紹,“工業4.0”由德國政府在2013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首次提出,寓意人類將迎來以生產高度數字化、網絡化、機器自組織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這一工業發展新概念一經提出,立即在全球引發了極大關注,掀起了新一輪研究與實踐熱潮。我國對這一制造業的未來發展趨勢也高度關注。本月9日,李克強總理與默克爾總理共同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宣布兩國將開展“工業4.0”合作,該領域合作有望成為中德未來產業合作的新方向。
% v- f2 {" A, {6 C" p3 K
7 v/ \6 f( `) j% g) c 為了推動工業4.0從概念走向工程實踐,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基于長期與德國高校、企業成功合作的平臺和成果,攜手德國企業界合作伙伴PHOENIX CONTACT公司積極醞釀、規劃“工業4.0—智能工廠實驗室”建設方案,并推進方案實施,歷經1年時間共同建成這一實驗室。實驗室將采用開放模式,服務于同濟大學教師教學與科研、大學生科技創新及校企合作,著力培養卓越工程師人才。* t6 {9 C7 D; t5 I9 }- ?; V9 @
( L. Y6 E3 b. B0 R5 n" B+ p
記者在該實驗室看到,這里有機器人、數控車床、數控加工等中心加工設備,機器人滑行導軌、變頻傳送帶、智能照相機、多臺服務器、控制軟件和服務軟件等一系列硬件設備和支撐軟件。系統利用先進的控制策略與服務軟件,將這里的硬件設備進行集成,實現了人、加工件與機器的智能通訊與協同工作。
4 ^+ @" `, ~7 l4 R5 _4 ~% p4 q. i 3 N6 ^" T' g; V l& a* A) t- E7 Z
“一條流水線上所生產的產品都可以各不相同。”陳明教授介紹,各加工工件攜帶了電子標簽,內置了所有用戶定制化的加工任務,它可自行與機器人、機床等加工設備進行通訊,完成既定的加工任務,并可智能檢測產品質量。“這種方式改變了原有大規模的批量生產、大規模有限定制,實現了大規模的個性化定制。”
7 h4 E0 a: w' O& b ' N# ?! M- q) J) k
記者了解到,在下一步工作中,實驗室還將引入智能立體倉庫、AGV自動導向車等硬件,實現“工業4.0”實驗室的橫向集成。屆時力爭納入當前工業生產領域主要的生產元素與資源,建立起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力爭成為我國生產制造業構建數字化智能工廠的應用示范工程。
3 X* m! D( Z6 K9 J1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