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lf63 于 2014-9-12 08:09 編輯
技術文檔,是企業的軟實力的體現。它采用了文字,數據,圖紙,照片,書籍,光盤,儲存器等手段將資料保存起來。是企業的歷史和傳承。 而且技術文檔是以溫和的方式不斷地增長和擴展的。且多是成功的經歷和歷史,大多是早年成果的精華。 國企,大企,想做百年老企業的多很注重技術檔案問題。
曾經有個比較有眼光的私企,專門化了幾萬塊將某一破產的老企業的技術資料室全部買了下來。 多是成套資料哪,開廠到破產時的全部生產過的產品圖紙,工藝卡片,產品說明等,還有化錢讓設計院設計的一些在當時屬于比較先進和新型的設備。。。 結果是原先因為沒圖紙沒法生產的設備可以制造了。沒玩過的自動線也因為資料齊全了,可以玩了。早先是只能做單機或線上的一些輔助設備。現在可以接項目整線活了。 總之,整個企業在設備制造上,就是上了一個層次。企業也跨上了一個臺階,在行業內也進入了前幾位。
上面是對技術檔案重視的企業。而下面就是比較好玩的事了。
某廠需要在車間增加一臺一百噸的平車,因此找到了早先給他們配過,現在還在使用的平車的企業,讓再制造一臺。 結果,也只不過才二年,企業因為內部原因,多找不到原先的加工圖了。。。 那乍辦?有生意不能不做哪。 反正平車不是很復雜的設備,派人再去測繪一下還在使用的那臺吧。 你看,雖然事兒不是很大,但也有間接損失哪。人工費設計費來回車費。。。也是錢哪。而且再乍測繪,總是會有不同之處,一些配件的備用也有點影響了。
還有,如果涉及到配件問題。沒有圖,那幾乎就是一種災難了。
“叮呤。。。”手機響了, 看了一下顯示,哇,是甲方企業的設備負責人, “喂,領導好,領導有啥指示。”因為平時極熟,所以笑嘻嘻地邊問邊開著“大興”, “X工,你好,忙著哪。請你幫找一下那個三號機上的那個減速器圖,”對方說道。 “是不是就是前二年在蝸桿上加手搖機構的那個?”俺問道。 “對,對,就是這個,就是這個”對方答道。 “領導哪,不好意思啊,上次就沒找到具體零件圖。改造時只在蝸桿的一端接長了一下。”這事俺知道,因為前二個月現場經理也問過此事。在檔案室找了,沒見圖紙的蹤影。電子檔只找到個機構裝配圖。而減速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搞搞的,設備也是你們制造的。那能沒圖,再找找。。。”對方說。 “真的,找過了,當年改手搖時就找過,沒找到。只找到一個機構部分的裝配圖。因為當時這個項目不是俺負責的,當時是N工負責的。。。”俺說道,“那找他問哪。”對方急吼吼地問,“前幾年早就辭職了,而且全部資料一張也沒有移交出來。。。俺再找下吧,盡力而為,如果找不到,要不,測繪一下?”俺答道。“現在在機上用哪,不能拆下的。喔對了,當時是Z經理也是負責外協的,再問問他看有沒有感覺了。。。”對方說。“行,俺問下吧,實在不行,只能測繪了。”俺答道。。。 再將那個裝配圖找了出來,仔細一看詳細時間段。哈,七八年以前的事了。
電話和Z經理通了,結果他對整機有印象,但對那個減速器的型號之類的多記不清了。因為時間隔得太久了。。。 又問了一圈,那些當時參于過此項目的家伙及一些現在做技術的家伙,多是只知道事,不明白圖在那了。 唉,看上去也不能有所指望了。 只能再在檔案室中翻下吧。。。。能翻到最好。翻不到再化時間電腦中再搜一次。如果再找不著?乍辦?只能測繪了。 先找了再說吧。
該查找的全部翻了一遍,沒找著。 再在各位設計師的電腦中查找吧。一臺一臺查。看看有沒有“漏網之魚”。 全圖號查,沒有。全名稱查,也沒有。 圖號片段查,類似的圖紙多打開看了下,多沒有。 名稱片段查,又是一大堆圖。一張一張打開吧。 終于,化了N多時間,打開了好幾臺電腦,在早先另一位也已辭職的工程師的機子上找到了相似的圖。 對照了一下,哇,雖然標簽目錄樹上圖號沒有,標簽名稱也只有部分上同。但CAD電子圖上圖號名稱完全一模一樣。哈,有門。接著看,哈哈,裝配圖邊上還存在著不少分圖。。。這可是比現有圖多出來的部分。 快,快再看裝配圖上目錄,對照一下零件分圖。 好運氣,零件圖多全。 再找到了減速器的圖號和圖紙,呵呵。的確是蝸輪蝸桿減速器,各個零件多齊全,可以直接下圖。是個非標減速器。 OK,找著就好哪。好不容易哪,也真是好運氣。。。 可以交差了。
想做百年老店,就得注意技術的沉淀。而圖紙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