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3316|回復: 8

存在感超低、卻足可列入四大發明的代表性機械——指南車【轉載】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4-9-11 22:25:42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有多少小伙伴會把“指南車”和“指南針”混淆的?請舉手。
很明顯,指南針是因著西方航海的需要而成名,基本上可以說,指南針是為迎合西方話語權而生的四大發明,真正應該成為四大發明的,應該是指南車。
指南車、記里鼓車、龍骨水車、水磨、水碓、水排、耬車、綾機、投石機、擒縱器……先秦兩漢時期這無法盡數的復雜機械家族,足以反映中華文明的真正內涵。

中國處于一個特殊地理環境中,它既是在北緯30度文明產生的黃金區域內,又完全處于15英寸等雨線以南。這是西面幾座大山脈阻擋冷空氣的結果。
這樣的地理環境,最特殊的地方就在于,中國境內有取之不盡的木、竹等有機物。
其它幾大古文明,都處于沙漠或海洋的包圍之中,樹木有限,只能以石材和金屬為主。
有機物的好處是易于加工、造型,又具有一定的機械強度和韌性,所以在早期人類缺少大型工具的時候,木制機械相比金屬能夠有更快的發展腳步。這也是中華文明顯得特別早熟的原因。
當然,木制結構也不利于工業革命,畢竟機械強度、耐熱性都不行,所以蒸汽機、內燃機什么的都很難在中國發明。
至于中國的木制機械究竟對西方現代機械起了多大影響,目前研究還較少,難以估計。但我看過一個文藝復興時期的機械圖紙與《武經總要》、《營造法式》等的比較,其中雷同處甚多,保守估計影響是必然存在的。

指南車的原理很簡單,車左轉時則指示的金人右轉,車右轉時則左轉。
記里鼓車則是記錄車輪轉動周速的機械,《孫子算經》中有專門一道題目講這個。
很顯然,這兩種工具都必然用到齒輪傳動機構、離合器等,這就無須贅言了。
這里要強調的是,經典力學中最重要的一個工具就是矢量,矢量是有大小和方向的。利用指南車加記里鼓車的組合,實際上就已經得到了矢量的現實版。研究力學也實際上可以在現實環境下進行,而不是簡單的純理性空想。
《九章算術》中有這樣的題目,比較良馬和駑馬上坡時的重量差別,這就可見,古代的力學是完全建立在兩種車的實驗基礎之上。

這里要特別說一下螺旋結構。
李約瑟強調說,中國沒有出現現代機械,與中國工匠不會使用螺旋結構有關。
這是不客觀的。中國的木制結構多采用榫卯結構,這完全是因材而定。因為木材容易磨損,如果采用螺紋,很容易就會被磨平。
事實上中國很早就知道螺旋結構了。《九章算術》中有一道關于葛繞木的題目,專門研究螺旋。而且那道題目的解法很經典,完全利用勾股術。當然,勾股術本就是《九章算術》的拿手好戲(另一個是盈不足術)。

總體來說,中華文明是一個木制的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木頭和竹子上建起來的文明。
在五行中,木的特征是曲直,是指木頭有韌性,讓它變彎它能立即還原。這也恰是中華文明的特點,那就是,再大的逆境最終都能走出來,重新回到文明巔峰。
過去數百年的世界被空想和玄談控制了,科學家們坐在案桌前,隨便想一個什么公式,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對應之物。
那是因為長期技術積累之后的一次大爆發。
爆發之后將是更加長遠的積累,所以未來的世界,仍將回到一個工匠的世界。在這一點上,中華文明有與生俱來的優勢。所以我對未來充滿信心。

出處http://www.ltaaa.com/bbs/thread-284258-1-1.html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4-9-12 07:42:02 | 只看該作者
有道理,開眼界了.
3#
發表于 2014-9-12 07:49:09 | 只看該作者
“過去數百年的世界被空想和玄談控制了,科學家們坐在案桌前,隨便想一個什么公式,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對應之物。
那是因為長期技術積累之后的一次大爆發。”
無聊文人寫出來的瞎扯的東西
4#
發表于 2014-9-12 08:37:20 | 只看該作者
總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是沒辦法看清現實的

點評

是啊,想要比較首先要對mechanics跟科技史有深入了解  詳情 回復 發表于 2014-9-12 13:16
5#
發表于 2014-9-12 13:02:41 | 只看該作者
指南車、候風地動儀、木牛流馬這些東西,是真是假?

點評

木牛流馬有人說就是獨輪車,那應該就是真的。 地動儀,估計扯淡的可能性大。  發表于 2014-9-12 13:45
指南車應該是真的  詳情 回復 發表于 2014-9-12 13:12
6#
 樓主| 發表于 2014-9-12 13:12:00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害怕伏櫪 發表于 2014-9-12 13:02
指南車、候風地動儀、木牛流馬這些東西,是真是假?

指南車應該是真的
7#
 樓主| 發表于 2014-9-12 13:16:48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獨自莫憑欄 發表于 2014-9-12 08:37
總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是沒辦法看清現實的

是啊,想要比較首先要對mechanics跟科技史有深入了解
8#
發表于 2014-9-12 14:47:00 | 只看該作者
害怕伏櫪 發表于 2014-9-12 13:02
指南車、候風地動儀、木牛流馬這些東西,是真是假?

是真的,據說第一個是黃帝造的,由此走出蚩尤迷霧。
制法在《輿服志》里有兩段記載,能看出是差速器的原理:

唐元和中,典作官金公立以其車及記里鼓上之,憲宗閱于麟德殿,以備法駕,歷五代至國朝,不聞得其制者,今創意成之。
其法:用獨轅車,車箱外籠上有重構,立木仙人于上,引臂南指。用大小輪九,合齒一百二十。足輪二,高六尺,圍一丈八尺。附足立子輪二,徑二尺四寸,圍七尺二寸,出齒各二十四,齒間相去三寸。轅端橫木下立小輪二,其徑三寸,鐵軸貫之。左小平輪一,其徑一尺二寸,出齒十二;右小平輪一,其徑一尺二寸,出齒十二。中心大平輪一,其徑四尺八寸,圍一丈四尺四寸,出齒四十八,齒間相去三寸。中立貫心軸一,高八尺,徑三寸。上刻木為仙人,其車行,木人指南。若折而東,推轅右旋,附右足子輪順轉十二齒,擊右小平輪一匝,觸中心大平輪左旋四分之一,轉十二齒,車東行,木人交而南指。若折而西,推轅左旋,附左足子輪隨輪順轉十二齒,擊左小平輪一匝,觸中心大平輪右轉四分之一,轉十二齒,車正西行,木人交而南指。若欲北行,或東,或西,轉亦如之。


大觀元年,內侍省吳德仁又獻指南車之制(其制,身一丈一尺一寸五分,闊九尺五寸,深一丈九寸,車輪直徑五尺七寸,車轅一丈五寸。車箱上下為兩層,中設屏風,上安仙人一執仗,左右龜鶴各一,童子四各執纓立四角,上設關捩。臥輪一十三,各徑一尺八寸五分,圍五尺五寸五分,出齒三十二,齒間相去一寸八分。中心輪軸,隨屏風貫下,下有輪一十三,中至大平輪。其輪徑三尺八寸,圍一丈一尺四寸,出齒一百,齒間相去一寸二分五釐,通上左右起落。二小平輪,各有鐵墜子一,皆徑一尺一寸,圍三尺三寸,出齒一十七齒,間相去一寸九分。又左右附輪各一,徑一尺五寸五分,相四尺六寸五分,出齒二十四,齒間相去二寸一分。左右疊輪各二,下輪各徑二尺一寸,圍六尺三寸,出齒三十二,齒間相去二寸一分;上輪各徑一尺二寸,圍三尺六寸,出齒三十二、齒間相去一寸一分。左右車腳上各立輪一,徑二尺二寸,圍六尺六寸,出齒三十二,齒間相去一寸二分五釐。左右後轅各小輪一,無齒,系竹{竹亶}并索在左右軸上,遇右轉使右轅小輪觸落右輪,若左轉使左轅小輪觸落左輪,行仙童交而指南,車成)。

點評

道長文化底蘊深厚  發表于 2014-9-12 15:56
9#
發表于 2014-9-12 14:53:28 | 只看該作者
來學習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3 03:27 , Processed in 0.06707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