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侃侃帖,薄卷板矯平案件評估 |
點評
這兩天才又回頭再看了關于支點間距離,終于搞清楚還是您的觀點是正確的,俺原先的認知是錯誤的。用圓錐軸承與軸套時,支點間距離就各自不同。
謝彭老師,其實知識多少不是關鍵,關鍵是對待問題的態度。態度端正了,問題都不是問題。
必定超出支點,但其中的Li的取值只取了支點以內的部分。當然了,如果產生的誤差不大,也就沒必要深究這些東西。但如果對結果影響大的,還是要明白取值所在范圍。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確。
關于這里的,Li的取值,個人的理解是支點間的長度,如果超過支點外的,也就不適合這個公式了,簡化模型也就是兩支點間的L,可以看看手冊1.6.3軸的臨界轉速計算舉例部分的圖示,實際中不可能軸就到之巔就沒了,
軸承位不會因簡化計算而位移,因此俺還是不能接受您的說法。又當量直徑法的誤差比較大,俺寧可趨于保守而選小軸徑值使算出之撓度值大,如此更容易自覺的去加強結構。
階梯軸,如果對計算精容要求不高,則可用當量直徑法作近似計算。把階梯軸看成是當量直徑為dv的光軸,,li — 階梯軸第 i 段的長度,di — 階梯軸第 i 段的直徑。
關心并愿意參加討論的社友還是有的,這個帖子還有得繼續。
由于空間限制俺是選用巻制軸套,又輥軸都要給動力且不想用萬向節,輥軸一端要延伸長度給加裝齒輪。因此具體軸承位支點要以軸套中點為依據,俺是這樣理解的。
對于您提的支點部分俺還要再查資料后才敢回復。俺用您說的數據算階梯軸也是得到 9.20mm。
評分 | ||
點評
挺好,不論男女都會肯定是好咯 ^_^
| ||
點評
軸是不是不合格需按工況來討論,看1#的條件再對照撓度超過0.5時對于各板厚而言是多少%? 對于0.3厚的料是166.7%,對于0.05厚的料是1000%,這樣的數值能否安心去繪圖?再就是因彎曲所延伸的疲勞問題能忽視嗎?
| ||
| ||
點評
輥距與輥徑的關系,則很多矯正機的書籍表格上都有表述,分薄中厚板與型材種類等。
謝謝liao俠,我找了一會,在沖壓的書籍里才找到這2個自由彎曲力經驗公式。
評分
| ||||||||
| ||
|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0 12:21 , Processed in 0.08427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