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載】一個39歲,25歲研究生畢業工作14年的前輩,回首10來年,告訴你一些關于人生,關于職業···的經驗和教訓~~~簡短地只需要你花上2、3min~~~- L& m1 \* O* @' `
# ]8 K% L9 G+ X( w; D' v3 h+ @ H
我今年39歲了,25歲研究生畢業,工作14年,回頭看看,應該說走了不少的彎路,有一些經驗和教訓。現在開一個小公司,賺的錢剛夠養家糊口的。看看這些剛畢業的學生,對前景也很迷茫,想拋磚引玉,談談自己的看法,局限于理工科的學生,我對文科的不懂,身邊的朋友也沒有這一類型的。: u$ G* d' F- z# v4 w
& A! l. a8 I2 Q( w. m+ q( K我91年研究生畢業,那時出路就是1種:留在北京的國營單位,搞一個北京戶口,這是最好的選擇。到后來的2~3年內,戶口落定了,又分成4條出路:1、上國內的大企業,如:華為2、自己做公司,做產品開發;3、上外企,比如:愛立信、諾基亞 4、自己做公司,做買賣;5、移民加拿大
( X$ R; A. X9 N- C- n5 C+ m" x1 t, a5 N1 K% h" G4 O# Y& z
我想,首先要看自己適合做什么?做技術還是做買賣。 做技術,需要你對技術感興趣。我掰著數了一遍,我們研究生班的30來號人,實際上,適合做技術的,大概只有3、4個人。這幾個人,1個現在還在華為,3個移民加拿大了,現在這4個人混的還可以,在華為的同學也移民加拿大了。他在華為呆了6年,在華為獎金工資加起來大概30萬吧,還有華為的股票,再過幾年,華為的股票一上市,也能值個100~200萬。要是一畢業就去華為,那現在就絕對不是這個數字了。
; e) V& \2 n8 g6 d1 j/ V$ v% k, p' \$ N! j! H( @2 \
要是做技術,最好的就是上大公司,國內的大型企業,象華為中興肯定是首選,能學到很多東西。華為雖然累,但是,年輕人不能怕累,要是到老了,還需要去打拼,那才是真的累啊。在外企,我想他們主要就是技術支持和銷售,但是技術是學不到的,當然不能一概而論,我指的是象愛立信和諾基亞,真正的研發不會在中國做的,學到的也不如在華為多。其它的中興我不是很了解。我想應該也不錯啊。一個人都有一技之長,有傍身之技,那是最好的,走到哪里,都能有一口飯吃,還吃的不錯,這是傳統的觀點。
6 J- b3 M+ v, B5 Y7 y0 {# T) c& I- A) T8 n
任何技術都是要在某個行業去應用,這個行業市場越大當然越好;要在一個領域之內,做深做精,成為絕對的專家,這是走技術道路的人的選擇。不要跳來跳去,在中國,再小的行業你要做精深了,都可以產生很大的利潤。 . ?/ f8 J0 A" m$ C# i7 [" ]6 H
* a( \ P% g8 ~( i: S3 { 研究生剛畢業的時候,做產品開發的有不少人,都是自己拍拍腦子,覺得這個產品有市場,就自己出來做。現在看來,我的這些同學,做產品開發成功的沒有一例,為什么?資源不足。
2 w' y4 V, H. v* l
7 `( @( k* g! K6 z1 ~# f% R7 d1 \6 t1 m 1.資金,剛畢業的學生啊,就是沒錢;沒錢,也意味著你開發的東西都是小產品;而且只能哥幾個自己上,研發、生產、銷售都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自己來,沒有積累,什么都是重新來過。
9 h5 C3 {; x7 K; I5 \0 J
' L- k# r3 l- f$ @ 2.人脈,任何一個行業,要想進去,需要有很深的人脈,否則,誰會用你的東西啊?誰敢用你的東西啊? 我看到的,我這個班上開發產品的,自己還在堅持的,只剩下一個人了。說實在的,到現在,沒有自己的汽車,也沒有自己的房子,混的挺慘的。" r" U* l7 `$ f
- g2 K/ o& }% e* H, v% }: u
現在出國的不說了,在外企、在華為,至少都是幾十萬的年薪了,還有各種福利。就是產品開發成功了,又能如何?也就是這樣了,但是以前那些年,都沒有金錢的積累,等于白干。我身邊的一個自動化系的研究生班的同學,能靠自己開發產品活得還可以的,也只有2個人。說明這條路不是那么好走的啊。 3 G& O1 G' ]0 b% H* C, U
/ a3 g* T, p2 M( T& Z, I& j- G其次就是上外企。我的2個同學,一個上了愛立信,一個先到愛立信后到諾基亞,都混的不錯。到諾基亞的后來利用在諾基亞結識的人脈(就是哪些電信的頭頭腦腦),自己開了公司,也賺了不少的錢。外企最大的好處就是除了能學到比較規范的管理外,還能給你的職業生涯鍍金。到了一個外企外,再到同行業的外企我想就很容易了。而且外企的收入高啊。 1 A9 m# O- [# \
" k- M( v/ h! T! I+ Q0 [% C 自己做公司,做買賣,一開始有3~4個人走這條路,但是真正發財的只有一個人,其他人后來上外企了。做買賣,還是要有一定的天賦,還有機遇。要有對金錢的赤裸裸的欲望,要有商業上的頭腦。后來我們同學在一起談,說,我們即使給自己這個機遇,也未必能做的好。何況當時那個同學看好的產品(做一個臺灣產品的代理),我們大家都沒有看好,說明,真理還是掌握在少數人手里。 2 {3 ^9 z4 j# @" i3 X+ T5 x4 \
4 X$ Y" d o! p) R" W' n
到后來,同學們紛紛移民移民加拿大。移民加拿大對搞技術的人來說,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要盡早,練了幾年的技術,就趕緊出去,大概是在1996年走了不到10個,現在都還可以,買了房子和車了。要是晚了,語言再學也難了,而且在國內都混的還可以了,也就沒有必要出去了。我自己呢,先是在國營的研究所混了4年,后來到一家公司干了6年,2002年出來自己做公司,現在也就是混了一個溫飽吧,算是有房有車,有點積蓄,但是不多,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
% M* y( L' D, y+ w+ F" q, e2 m* [/ p) Z! o; y9 u0 D: A; r
回首這10來年,有一些經驗和教訓。
2 e( m6 @) T0 G) w+ j" Z1.要有一個職業生涯的規劃。首先需要定位自己做什么合適,是做買賣還是做技術,一條路走到黑;當然,做了技術,后來改行也行;
: M1 G* F. y, \2 I8 J3 Y: Y" M1 K% m; y
2.做技術,就是要做精做深,成為這個行業的這個技術的專家;最好就是去國內的大公司,才能全面學到東西,能夠給你培訓的機會;如果大公司進不去,先到小公司練技術,找機會再到大公司去鍍金,學高深的技術。千萬不要自己做產品,要做也是對這個行業熟悉了,再去做。
/ ?$ ~; B. [" F; ^& d
6 Z2 _5 f; C- p# w& @/ A3.積極爭取機會。積極爭取學習和進步的機會。比如,做技術,就需要多鍛煉,多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水平。一門技術,只要有機會去學習,都能學會;要是沒有機會,天才也沒有辦法學到這個技術。柳傳志就說,楊元慶就是“哭著喊著要進步”,實際上,就是爭取自己的機會;當然,這種強烈的進步欲望,也是領導看重的地方。每一步都走在前面,積累10年,你就有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機會了。 ! y8 @+ Y. ^/ `
% t+ v- `2 \, c C/ a0 h% J
4.積累個人的信譽。從你的職業生涯的第一天,就要按照誠信的原則辦事。要做到,當人們提起你的名字的時候,說,這哥們還不錯,做事還行。
* b2 I, c4 `9 G: S6 w1 Z4 W 3 o. |3 z3 f r5 n6 h
5.注意利用資源。如果你有有錢的親戚、成功的長輩或者朋友,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機會,得到更加順利的發展前景。 1 m" o0 ^' A' V+ q8 m* J
8 X8 R5 U5 I0 w; U4 E6.注意財富的不斷積累。人生要想得到自由,財富是很關鍵的。否則,永遠仰人鼻息,永遠看人臉色。人都是勢利眼。今后的家庭、職業生涯,金錢的積累很重要,沒有錢,永遠不能開張自己的事業,得到更多的機會;財富要做到逐年積累,你才能家庭生活幸福。沒有錢是不可能有幸福的家庭的。 & M6 z- s5 }7 Q \4 ~8 c3 U
$ e) a( w( u' i7 W. D5 [
7.注意人脈的積累。最終,事業要靠在社會上的人脈的資源。要注意認識在你這個行業的人,結交他們,最終他們會成為你事業上的助力。 ( e8 |9 l2 v0 P* p
. N+ m+ p* [, U* J' L
8.尋求貴人相助。要找大老板來幫助你,得到大老板的賞識。想想看,大蛋糕,切一點就夠了,小蛋糕,都給你也吃不飽啊。 * ~; W6 f* e+ N i
9.多聽聽成功的前輩和成功的朋友的意見。注意少聽家里長輩的意見,尤其是都已經退休的長輩,他們對社會的認識還停留在很久以前,而這個社會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呢。最重要的是,長輩有時候會強求你做一些事情,但是,最終的結果他們是不負責的。只有你才能對自己負責。(轉)/ `* @1 R; H' ^" K3 L- M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