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公司為什么都開不長久?很詭異的是,我認識的圈子里自己出來開小公司創業的都還沒有倒,都活著。即便有個別不怎么樣的,目前都處于“能活”的狀態。* ^2 K$ w+ ~. ]1 u$ u% {
6 l X" G: U* C% [公司就倆人,一年收入未知,但他們都可以供得起月均1.6萬的房貸,公司場地租金4千,開30萬的車,不融資。6 _: a2 Y7 ^" L6 K
混的好的也有,屬于998所說的那種,憋一年的。那師兄憋了一年半,干出一個壓力容器配套儀表的德國貨替代品。02年開始玩?06年的時候就“為產值上億而奮斗”了。
8 z" @8 g& h& m; K! c/ K' Y: k: n
這些屬于所謂的高學歷創業的,也有那種純技工出生創業的。認識一鈑金加工老板,自己開的公司就倆人。老婆兼秘書兼司機兼會計兼打下手員工。但這哥們做鈑金和焊接手藝好,一次我們公司需要急件,找Qualified供應商是來不及了。找這家伙做,河北機箱工廠800塊錢都戰戰兢兢不敢要的活兒,他張嘴要7000,還不還價。干成以后,一年多來,陸陸續續我們又在他那做了幾十萬急活兒。
6 E4 _' E$ v5 @- j. O4 C z( ~; v# i7 C0 X8 D3 {) z3 x* y+ l7 J& V# Z
另一個也是,一個摩托車修理工出生的小老板,在北京闖蕩幾十年,現在開了個小機加工廠,養活了5個工人和自己一家四口。工廠沒幾個人,車間主任屬于在日企干過的,來北方就沒幾個他看得起的“狗吃屎”。但我有個活兒,他愣是給我干廢了,摩托修理工出身的老板,大他20多歲,擱床子上墨跡半天,成了!在我看來,這小老板成功沒什么秘訣,閨女都上大學了,自己還不斷學習新東西,這就是他NB的地方。
) q( k' Q* L# B: ?6 O2 t: p7 V0 u& v4 F* Q. N# u
當然,開公司如果沒有倒閉的,中國大地應該也有數億叫“董事長”的了。聽老媽說,我爸有倆同學,冬生是村官,春生是“攻城獅”。春生快退休了,想過把創業的癮,就借了冬生150萬。玩汽輪機配件?顯然資金不足,很快倒閉了。當初冬生借錢說好了要春生每年給10萬分紅的,白紙黑字寫著呢。倒閉了,冬生來要錢了。春生一本正經,“大哥,您別開玩笑了,咱倆好一輩子了,除了老婆沒有分享啥都分了。大嫂守身如玉,從不賣身,您一個青天大老爺,月薪3千塊,哪來的150萬?”冬生挪用了村民的拆遷補償款,就這么沒有了,沒有了,了……
6 D8 @ k) T8 t' p
, e1 D$ _+ v3 [! X4 |4 |# a' ]前幾日鷹大感嘆,“離開了制造業,我們能去哪里”。個人看了些經濟類的書,被洗腦后回答“當前最嚴重的問題不是產能過剩,而是產業空心化”。他讓我寫一篇,我覺得自己寫不了。但產業空心化的情況就是資本,資源都從這個國家的制造業往別國或者別處跑了。目前國內的情況,像嗎?挺像的,北京的房地產中介,滿大街都是。里面的人也不需要啥學歷,會寫自己名字會抄合同會忽悠就行。年薪10萬~20萬很正常。這種情況下讓人沉下心來做制造業是比較有難度的。正如去年說的,現在的問題不是“為啥老王可以不干活”,而是“瞧人家小李,工科碩士畢業,干房地產中介發了”。對于“產業空心化”,就搜這個詞百度上馬上就有對美國和中國文章。不過政治經濟學這東西,里面摻和的利益成分太多,文章作者的寫作動機也很難搞清楚,還是洗洗睡吧。9 c! [& B8 X& `8 |, n6 e
就中國的人口基數和文化底蘊看,制造業還是會存在的。所謂的文化底蘊者,就看大家在網上老是拿中國和誰比?不出意外都是美,德,日,英,法,俄等先進國家,而且是拿我們的短處去比人家長處。其實挺好,說明大家一直都在反思。
* v3 J( H# |8 k6 q8 t& ~2 K不過不管噴子們怎么噴,中段陸基反導目前就兩個國家在玩,這其中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東西應該不是買的,當然可能被說是偷的美國的。- H6 J0 V$ h" l8 ?. N
% b4 b% g. x+ J5 a所謂偷不偷的,前些日子同事去美國,向美國同事介紹了“聯影”的發展狀況,美國同事都笑話“不知道從哪里偷的技術”。但從結果導向看,有頭腦的人都知道,“哪天被干掉了,就誰也不說誰偷誰了……”
% t* H5 C5 F. A0 _有點偏題,糾正回來。
4 P1 P/ h0 ]" I, I. @6 z$ _. X
再說500萬在中國和在美國的情況。想著移民的無非兩種人,一種想著實現自己價值的,一種想著享受的。弄清楚這個問題,那么想著享受的人,拿著500萬軟妹幣在中國估計玩幾個女人或者嗑幾次藥真的就沒了;同理,這樣的人拿著1M美刀,去了美國估計也就多睡幾個黑白妞或者多逛幾個景點把。# V1 B. K" ?$ l# ]; Z ^1 L6 `
* q1 F" \$ s9 z: `* M9 z
雖說500萬已經只夠在北京5環外賣套吧房子了,但這依然不是小數目,還是有得玩的。對沒經驗的,500萬直接上手就玩重工業風險系數有點高,形同找死。; V/ }0 b ?: u) z
( Q/ C8 I, V4 E a. p3 |& Z- s最近遇到的幾個項目都恰恰在國內“干活的人越來越貴”這個課題上。原來農村還大把的人的,現在都剩下留守老人,干活需要機械助力了;原來搬運靠10個人抬,現在需要定制運輸車了;原來派人以“不怕犧牲”的精神就能干的事情,現在需要“高檔的機器人”了。這些如果沒有資金,而是給資本打工,大頭一般都被對方拿走了。
( S' e S3 b6 g0 U( m
& Q- [$ I0 P9 Z3 k- V: `* E公司就只能處于“能活”的狀態,僅僅“能活”確實不是好狀態。
$ ]) s. @: {/ w接下來是樓主的評論:
; q6 t1 X' i+ \樓主也是從事機械行業的,說一說自己對這個行業的理解。, j4 r6 [; ]$ h4 I9 n+ z$ A. [& d d
首先,中國的機械行業何止是需要小企業,簡直沒有小企業不能活,眾所周知,機械行業的待遇是偏低的,師傅們敲敲打打,忍受著各種臟亂差的環境,拿著幾乎不夠養家糊口的收入,但是,他們做的工作是一個國家的基礎!他們做的是國家的實體經濟,他們的貢獻我認為是要遠遠大于那些投機倒把的房地產商。但是,他們的收入實在太低,二線城市的普通技工一個月也就兩三千錢,面對這樣一個花花世界,別說買房買車了,就連約個炮都要考慮半天(樓主開玩笑了),所以我見過的幾乎所有搞機械的人,都是有一種骨子里的節省,即使再有錢,也會認真地去畫每一分錢,這是一個很悲哀的事實。在別人企業里掙不到錢,于是自己干成了一個很好的出路,只要技術好,隨便弄上一兩臺機床都能干很多活,收入也要多的多,我有個朋友,開始起家的時候就幾臺機床,還全部買的二手,現在每年產值早已經過千萬了。這是從工人的角度來說,自己做小企業收入要好的多。帶動國家GDP增長,拉動內需這些屁話我就不說了,至少能讓這一部分有技術的人有更好的收入。- a) }$ \: u" r/ K: x7 M+ R
對于整個產業鏈而言,小企業有很多大企業不具備的優勢,機械行業很多東西都是單件生產,也就是說,如果大企業做,那么這一單生意,呵呵,就只有一件產品,所以大企業不會去做,小企業的存在解決了很多人的難題,而且自己做小企業的一般都是有比較好的技術,很難干的活,人家慢慢折騰,總會給你一個好的結果,這一點在大企業也是很難做到的。為什么德國人的產品普遍質量要好,就是因為人家的工人技術的確是一流的。小企業的存在對于這個行業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M4 j% \* f6 f4 Y+ r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