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 J6 D( y. I; z: P5 p樓主不妨結合一下自身經歷來說說,讓我們看看你是有了經歷才敢說這話還是只是美好的想當然的愿望。
4 K) d! U& t# D$ v: G* l( Y2 J j! H“會算懸臂梁、會選公差、了解常用的材料、會選用軸承 、軸的簡單計算,你就會有一個基本的平臺”嚴格點說這些都是畢業生應該具備的能力,難道僅僅會這些,就能有一個平臺?5 D& j& D H6 C' e2 G
% {. I1 W& B5 ~你說的這些,我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自學掌握了,而現實是我干過的公司沒一個是想利用我的這些知識,他們只需要一個抄圖工,所以,在這種環境下,即使你學富五車也無濟于事,因為你根本沒有實踐機會,而實踐機會遠遠比知識重要得多。
. G0 p% z8 o6 j! Z& j
2 k% d. V7 k0 a9 |- x- _比如說有人說他精通書上的齒輪理論,設計齒輪沒問題;我就問他,給你一個殘缺的齒輪要你測繪你會嗎?你通過書本上的知識設計出來的此輪發熱大,震動嚴重,你知道原因,如何解決嗎?答案是不可能,因為你沒有機會實踐,而實踐是需要你的工作平臺提供的,你那個單位根本不給你提供這個平臺,你上哪學習去?
$ w0 j z9 b& y* i: i2 e6 L* `8 T% J4 z7 \; y
所以,平臺比能力重要這話是絕對正確的。為什么同樣是剛畢業的人,有人三年里就能自己設計產品,而有的人只是一遍遍的重復制圖?: ]! Q) Z1 v6 i; C, k( x
因為,這兩人畢業時找的平臺不一樣,提供的實踐內容就不一樣,掌握的能力自然不一樣。
! U2 A) ^% M) { R7 F; X2 {: ~, F8 I# v! H5 M8 X M( }
那么,那些進錯平臺的人是不是只要自己努力就能改變命運呢?實話說,看運氣。你努力,環境不提供機會,你就只能學會理論,當你拿著你豐富的理論去求職的時候,你要面對比你年輕比你理論更深一步的那些剛畢業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你覺得用人單位會選擇誰?關于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你那多幾年的工作經驗在人家眼里就是個屁。5 h# @- k( J( J) i; Z
1 X1 s/ e0 ^! ?. z" O/ [3 \
關于個人能力和平臺到底哪個重要?舉個例子,把舒馬赫放到本田車隊去,他一輩子也成不了車王。而原來名不見經傳的巴里切羅一來到法拉利車隊,就能拿分站賽冠軍與舒馬赫分庭抗禮,如果不是車隊為了自身利益要他故意輸給舒馬赫,誰是年度車手總冠軍還不得而知呢。2 j9 f! _1 {' o
+ |7 i7 J6 e, J% y" o
當然,要有出路,努力是必須的,但是,并不是努力了就一定會成功,你要有心理準備。
: K& V! ^: q! E% Y4 ^* k; r# H: A. B
# T& A$ O( F& y+ |. g. g( x% E
& z V) S6 L/ T% [! ~0 Y5 l/ P
% Z# j& l' T" a: `. N k2 R1 M& G6 H' ]- o/ m
. o2 G5 u5 w0 q2 t' X#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