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茉莉素馨 發表于 2014-6-1 09:28 ; @0 }: a, t( t/ j5 i5 O
大俠說的不錯,自帶CAE確實方便了很多工程師,關于大俠提到的:
& p+ u( A. h9 C+ `5 M" H1.UG自帶的nastran,和CATIA自帶的abaqu ...
1 l! v2 C" U: o- z+ p大蝦夠專業,俺目前還是CAE菜鳥,俺用CAE,就是掃街大蝦說的,設計形態,而非分析形態。9 n7 M' c/ i# B9 {; C8 H" O7 t
一:, f9 j- u! t9 C; @8 i' ^( J
1. 專業的CAE,當然比三維軟件自帶的更“專業”,這俺知道。2 d) A9 o: D$ F1 s
NASTRAN分兩種,MSC. NASTRAN一般用PATRAN做前處理。而NX NASTRAN 除了用UG自帶前處理外,還有西門子公司的專業前處理軟件FEMAP。
" V6 j* K& Z8 D1 V0 G2. 我公司要求用UG做前處理,并非是因為正版軟件不夠用,而是本公司研究院認為用UG效率更高(本公司設計軟件就是UG),并且簡單易用。而且對最終分析結果的影響和用Hypermesh做前處理相比,差別并不大。$ A: v- a2 S1 u
3. 用RADIOSS結算,占用的磁盤空間要比NX Nastran小。
" b) `( `( j4 \7 J( s/ o4 G& _4. 同28 d+ C7 v) ?3 p
5. 看不懂,還沒涉及到那一塊。
. R R) d, V, {+ F- ^6. SW自帶的,俺用過一次,比NX的傻瓜多了,連俺這樣的菜鳥也不想用。- g1 m# `0 S& M7 u+ M
# t0 F" I. m% ?+ v: x) O二:
5 W5 D0 D$ B4 S6 J1. UG 高級仿真模塊能夠設置的單元類型,比專業CAE軟件少很多,但對于設計而言,應該已經夠用。+ K* d- b- d, U* j* f$ K7 b
2. UG 高級仿真模塊里材料可以自己定義參數和設置3 V* a7 L9 T3 h
3. 俺是菜鳥,這方便不夠懂,俺們本部研究院認為,UG網格質量夠用。, n! T* T; U: i
4. 沒用到過,不敢評論。
8 v# x Q6 s5 ?1 P% e' x5. 俺們后處理,只從云圖上各敏感部位提取應力,做成表格后,用來做疲勞分析。你所說的其余那些,俺還沒接觸到。
: e/ ^& D3 s# L3 x0 Z/ k+ A( A8 T- I& l6 X5 ^. ~, m' D! g% U+ k* e
正如大蝦所言,專業CAE是單反,而UG類用好了頂多是卡片機。 z9 g8 M$ {* M7 i- P
俺認為,這就要看個人需求以及成本。/ o& {( Y/ o$ U- E7 @7 p
對設計工程師而言,設計周期越來越短,交圖壓力很大,要的是快捷。而三維軟件的CAE,正好滿足了這種需求,這也是其存在的原因吧。) |# G4 J4 Y' j
而專業的分析,三維軟件的CAE顯然達不到要求,因為仿的不夠“真“,我想這也是為什么西門子公司還要為UG開發”FEMAP"的原因吧。
* E7 F6 w, v: N( W5 T總而言之,根據需求,按需所學吧。
s' O( U( |" c$ y4 V, Y( A+ ~; f8 U8 @ o! q# T
; Y" i# s) ^0 W$ e+ a I.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