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樓主: 老鷹

工作真的這樣難找嗎?!

[復制鏈接]
31#
發表于 2014-5-16 09:58:16 | 只看該作者
我感覺不難,主要是現在人們對于公司的福利、工作環境等都有了很高的要求,造成了很多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
32#
發表于 2014-5-16 10:04:36 | 只看該作者
如果要求不高,還是挺容易找到工作的
33#
發表于 2014-5-16 10:06:08 | 只看該作者
綜合實力很重要,找個合適的確實不容易
34#
發表于 2014-5-16 10:07:49 | 只看該作者
以后會更難找,不少勞動密集型企業,已經不投資東南亞了,都去非洲了!什么概念,給口吃的就給你干活了。。。。
35#
發表于 2014-5-16 10:18:32 | 只看該作者
好工作不缺人,差工作很缺人
36#
發表于 2014-5-16 10:56:48 | 只看該作者
我的原話可能有點被誤讀。問題應該一分為二來看。

對于學歷在碩士以下,且目前需求量比較大的工程技術類,本著先就業后擇業的心態求職的人來說,就業應該不成問題。由于對企業性質、薪資待遇、工作環境等不會過分要求,在求職過程中選擇彈性更大,理所當然就業成功率更高。尤其在學校優劣逐漸被弱化,用人單位更加看重求職者潛力和可塑性的情況下,哪怕是畢業于一般大學,只要肯學肯努力,有幾年工作經驗后依然能有比較好的發展。尤其是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更加看重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反而對教育背景不是太看重。

而對于學歷較高(博士及以上),專業又相對冷門或高端的人來說,找份心儀的工作確實不易。首先自己對工作的期望比較高,讀了這么多年書投入了這么多時間金錢經歷,必然期望更快更高的回收成本,比如高工資高福利。而企業里基本都是重復性的勞動,這對熟練工更加有優勢,剛畢業的博士實際上干不了什么,企業現在也不傻,不會花高薪聘請幾個博士放那里當擺設的,需求與供給的矛盾由此產生。另外一方面,博士以上一般研究的都是非常高端的精細的問題,說白了就是平面中的一個點或幾個點,而國內大部門企業目前還都在做一些泛泛的東西,也就是說用不了那么高端的人才。比如我那個師兄研究震動噪聲,一般機器生產商在遇到震動噪聲問題的時候,頂多搞點減震降噪的措施(加個橡膠墊或者消聲器),誰會認真花心思去研究?這也是我師兄親口跟我說的一條原因,投了簡歷,很多公司直接回復說我們公司不需要博士,本科足夠了。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老鷹 + 50 從每個人回答問題即可看出基本素養

查看全部評分

37#
發表于 2014-5-16 11:38:07 | 只看該作者
好奇D旁觀者 發表于 2014-5-16 10:56
我的原話可能有點被誤讀。問題應該一分為二來看。

對于學歷在碩士以下,且目前需求量比較大的工程技術類 ...

說的很到位。博士與企業能否形成良好合作,不僅僅需要博士有本事,更需要有相關崗位,還有了解博士適合做什么類型工作。我們公司以前招了一個留美歸來的博士,后來因為項目關系,和他有一些接觸。實話實說,水平比我高很多。我當時有一個跟蹤軌跡出現異常。分析了十天以上,沒有結果。后來找到他,一周都沒要就出來了。這個博士最后還是走了,走的時候有些人對他的能力評價并不高,認為不過爾爾。這對企業和個人來說,都是悲劇。

雖然官員博士和某校博士壞了博士的名頭,但是很多博士還是有實力的。無論企業還是博士個人,都要明白一個道理,你找博士的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的。博士適合深入研究。如果你追求的是出圖之類的工作,對雙方都沒有好處。就像你開著法拉利去耕地,花了大價錢,還不是那塊料,雙方都不愉快。

企業的決策者的觀念決定了是否適合博士工作,還有就是博士與其他學歷群體,實際上是兩個有隔閡的群體。不能理解對方,就像高校和企業一樣,互相看不起。

博士工作的時候,要能夠想通別人的誤解,同時也需要在實際應用中展示你接受能力強的優勢。不要等著別人去解決隔閡。作為博士,你能夠解決大家解決不了的問題,在大家看來,是理所當然;解決不了,別人不會細想,那就是你無能。企業也需要能夠理解博士的特點,才能才以盡用。

點評

合格的博士屬于塔尖上的人,需求量并不多,而我們許多企業是沒有塔尖的,所以  發表于 2014-5-20 23:11
大部分的企業,根本沒有深入到那種程度,博士對于他們來說就顯的多余了。整體社會比較浮躁  發表于 2014-5-16 17:33
38#
發表于 2014-5-16 11:50:31 | 只看該作者
zerowing 發表于 2014-5-15 22:23
說實話,高學歷倒哪里都是就業難。這點上姓資和姓社沒啥區別。
還記得逍遙的話不?工業一定要盈利。盈利就 ...

不敢茍同。我覺得倒是恰恰相反。
西方國家失業率很高,畢竟自動化程度是我們沒法比的,而政府頂多在職業培訓方面多做一些事,并沒有權利給企業硬性指標必須吸納多少就業,反而是國內的國有企業,往往為了完成政治任務每年必須吸收高校畢業生,而且不能輕易裁員,從市場化的企業自身來意來說,行政干預破壞了企業的自身調節能力。

舉個例子,我朋友在上海一家國企建筑研究院(以前事業單位,后改制),每年都從同濟/美院/交大等名校招收一批畢業生,而能進去的基本都是關系戶,據我朋友說很多人在里面壓根什么事都不干整天看電視看電影聽音樂,一方面沒那么多項目,另一方面有些人確實能力也很差。按理說沒事干就開除唄,可是從來沒發生過,除非你自己走。因為都是關系戶,上面也有政治壓力,給個發個基本工資你隨便混好了。

當然也可能是個案,我視野太窄,歡迎交流。

點評

對于國企,盈利說有時不很適用。因為有一個詞叫“養著”。目的不是覺得這些人好,而是有維穩要求。這才是政府調控的地方。而不是在招人的時候調控。  發表于 2014-5-16 13:43
而對于國企,人員的收入跟文憑有很大關系。以技術類為例,什么文憑能入中級工程師,什么文憑能入高級,什么文憑是教授級高工。這些都有硬指標。一個企業社會招生,研究生必然比本科生的待遇高。  發表于 2014-5-16 13:41
相反的,企業自身的招人名額反而有限。不僅限制數量,而且限制群體。比如必須優先系統內人員,比如每年招聘名額不得超過XX人。這些,說得都是實業型國企。你要說設計院之類的,那俺多數只能哼哼。  發表于 2014-5-16 13:38
另外,我不知道大俠對國企有多少了解。但是俺從小在國企內長大,一些內部的東西也算了解。國企內沒有什么所謂的政治任務。只有限定名額。國家可以要求企業分擔就業壓力,但是不是必須。  發表于 2014-5-16 13:36
比如我這里。工程師的底薪要求是6000米每月。只要你應的這個崗,企業就必須按這個給你。他不給,或者克扣你,你就可以去投訴。這就是硬指標。這跟我國的情況有類似的地方,也有不同。  發表于 2014-5-16 13:34
而政府是有硬性指標的。這個指標不指揮你企業必須吸納多少就業,但是控制每個層次的人的最低收入保障。哪個公司不從了,就業者就可以去相關部門投訴,馬上就有人來管。這就是硬性指標。  發表于 2014-5-16 13:33
一些企業為了再次活分的時候能馬上開工,會保留一些骨干。但是企業該停工停工。該怎么樣還怎么樣。這就是西方的做法。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是市場化,都是供需關系。  發表于 2014-5-16 13:31
這個跟就業者什么文憑,拿多少工資沒有關系。只在于這個公司還有沒有經濟來源。所以你去看就業,比如加國卡城。油價漲了,各公司紛紛招人,干活。跌了,就開始裁員。就這么簡單。跟自動化沒有關系。  發表于 2014-5-16 13:30
大俠,你要明白西方失業率高是因為什么?不失業是因為什么。不能只靠道聽途說跟自動化有關。那都是胡扯。西方失業的根本在于市場需求。一個公司,沒有活了,沒有錢來了。老板就要開始炒魷魚了。  發表于 2014-5-16 13:28
39#
發表于 2014-5-16 11:56:11 | 只看該作者
一般機器設備類廠家確實沒啥意愿投入此領域,有嘗試向軍工裝備或環境/家居類方向嗎?往細微處,精密軸承廠及研究所,振動與噪聲也應有不少機會。主動寄送簡歷,爭取見面機會,可能比網投的效果好些...
40#
發表于 2014-5-16 11:56:15 | 只看該作者
老鷹 發表于 2014-5-15 22:37
在市場中搏殺,靠自己的能力成長到壟斷地位,我覺得這種自然壟斷和靠制度的人為壟斷,還是很不一樣的。企 ...

Couldn't agree you more.

自然壟斷和制度壟斷這個觀點很新穎,看來鷹大對此有很深刻的思考,我一直在試圖區分壟斷的類別可惜沒想到,受教了。

個人也比較欣賞自然壟斷,用現在時髦的話說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微軟和國內的中石油移動電信還是有本質區別的,道義上支持/鄙視一目了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2 00:07 , Processed in 0.06411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