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作真的這樣難找嗎?! |
| ||
| ||
| ||
評分 | ||
| ||
點評
對于國企,盈利說有時不很適用。因為有一個詞叫“養著”。目的不是覺得這些人好,而是有維穩要求。這才是政府調控的地方。而不是在招人的時候調控。
而對于國企,人員的收入跟文憑有很大關系。以技術類為例,什么文憑能入中級工程師,什么文憑能入高級,什么文憑是教授級高工。這些都有硬指標。一個企業社會招生,研究生必然比本科生的待遇高。
相反的,企業自身的招人名額反而有限。不僅限制數量,而且限制群體。比如必須優先系統內人員,比如每年招聘名額不得超過XX人。這些,說得都是實業型國企。你要說設計院之類的,那俺多數只能哼哼。
另外,我不知道大俠對國企有多少了解。但是俺從小在國企內長大,一些內部的東西也算了解。國企內沒有什么所謂的政治任務。只有限定名額。國家可以要求企業分擔就業壓力,但是不是必須。
比如我這里。工程師的底薪要求是6000米每月。只要你應的這個崗,企業就必須按這個給你。他不給,或者克扣你,你就可以去投訴。這就是硬指標。這跟我國的情況有類似的地方,也有不同。
而政府是有硬性指標的。這個指標不指揮你企業必須吸納多少就業,但是控制每個層次的人的最低收入保障。哪個公司不從了,就業者就可以去相關部門投訴,馬上就有人來管。這就是硬性指標。
一些企業為了再次活分的時候能馬上開工,會保留一些骨干。但是企業該停工停工。該怎么樣還怎么樣。這就是西方的做法。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是市場化,都是供需關系。
這個跟就業者什么文憑,拿多少工資沒有關系。只在于這個公司還有沒有經濟來源。所以你去看就業,比如加國卡城。油價漲了,各公司紛紛招人,干活。跌了,就開始裁員。就這么簡單。跟自動化沒有關系。
大俠,你要明白西方失業率高是因為什么?不失業是因為什么。不能只靠道聽途說跟自動化有關。那都是胡扯。西方失業的根本在于市場需求。一個公司,沒有活了,沒有錢來了。老板就要開始炒魷魚了。
| ||
|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2 00:07 , Processed in 0.06411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