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溫度控制 根據我自己的工作經驗可以從兩方面著手 . @) F, \( ~& s$ }, [" V5 [ q& w
一個是電控硬件的搭建情況 ' v3 r) I9 q. h, Z9 q
這個硬件有三個部分 # o% e; Z& {0 l1 c9 ^
檢測件 (多為熱電阻或熱電偶也有紅外) & G4 T' R: d `5 L9 {: }& p
運算器件 (PLC 或PID儀表)
( Z% @% F g( u) _( K! }執行件 ( 控制加熱片或加熱管的動力控制器件 如固態繼電器 接觸器等) 3 ?5 b# e4 N& ?( T' p1 ]
根據控制精度要求搭建 控制平臺 ! H! A9 q9 P4 u& c6 n3 M" p" `
4 N! F+ U1 L2 u- [0 t$ C第二個是數學控制模型 (可以理解為運算件的算法 如:PLC里的程序 儀表里通過電路搭建的硬件算法等 )
0 e/ L+ y; ]3 T1 u$ J控制模型里主要有兩個方面:' D$ e/ k0 z& k" P i/ A
一個是熱學模型 這個主要是加熱器和加熱介質的熱傳遞效應和散熱速度效應,這個主要是物理方面的特性 。4 p: |/ ~& q! F; z+ `& ]$ Q# C
還有一個只是純粹的數學算法 (如常見的PID數學模塊)。
2 I1 u+ J8 b- [( `5 \把算法框架搭建好之后 , 需要設置一些參數,這些參數是根據熱學模型的參數來設置的。
& P6 _1 ]* @1 ^5 U) q2 p0 P% k$ l 主要是調節 理想的控制要求和實際的控制要求的偏差。就是俗稱的加熱曲線。幾乎所有的控制都是調這條曲線的。
! n+ ~. a8 d$ _這條曲線理想情況下是通過計算得出的,實際中大多是通過反復試驗得出的。9 T% }- H0 _- @+ F- C8 V! V
: ~& ~: ]+ S. T \& s4 i) j- w1 ^1 h* a- n5 K9 z
從大俠的描述感覺
+ q' t! Z, l1 P# h 檢測件部分 測熱的傳感器是直接與PLC相連的,大俠可以查閱一下下 該傳感器型號和PLC模塊信號是否匹配。
+ P8 [( P( g+ W% `6 n 這個傳感器信號有沒有被干擾或衰減。; Y0 b; |1 `6 z; W9 F& a
: d b4 N+ E @! d! {" z7 i/ s9 V 算法部分 大俠可以考慮加入熱傳遞延遲的時間 如:加熱至250度時,在200度就關閉加熱,看一下過沖情況。
2 ?% U& u' C% o+ Q& u( m! n' q" U' o- ]3 |
執行件部分 從大俠的描述中看出是采用的是開關量的控制, 這種控制方法缺點是,加熱曲線的震蕩都比較大。
7 W9 ^6 ]+ f6 J' | A! T 大俠可以考慮使用脈寬調制的方法來控制固態繼電器,這樣曲線會比較平滑。; y. @0 l+ x$ L$ U, t5 V: V) O& U; }
5 O5 ?% y; Q& y/ V& U: n; l
以上只是我自己的猜測,大俠可以做下參考。 v( ~& X$ s0 v9 Y/ G
; c" W+ a; O(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