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是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大學時只是知道每門課是講啥的,但是怎么用就不知道了。干機械第一年跟上師傅當徒弟,在我干機加工1.5年的時候,我把那套規律掌握了,干活才開始順利。7 g& U" Q+ T8 @2 R0 l
7 j9 u0 y" U/ z- ~! k' E
我始終覺得鉗工也屬于機加工,只不過是鉗工的線速度低而已。期間我把材料學、工藝學、公差配合、熱處理這四門課又學習了一遍,熟鐵會彎不會裂,生鐵會裂不會彎,公差配合里的優先系數非常有用的,它是標準化的基礎。我明白了“工藝”的重要性,硬度對機械很重要,熱處理就不用說了,這四門課是機械制造的主干課。
, W4 [$ G7 p: X+ M) z# u N/ V- P0 j
在我把制造學完后我開始學設計,設計就這幾門課:工程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速度對機械很重要,理論力學就不用說了,搞設計的要懂得強度、剛度、韌性、彈性、塑性,材料力學不言而喻,力學是基礎,機構也很重要,機械零件我反復學,從機床機械傳動鏈學起,齒輪傳動比分配。
9 G u" B0 ^. W. t. H3 E5 [0 G2 g, w, w
在我把制造和設計都學完了我開始學電液:液壓、電控、電工電子、機械電子學。液壓我反復學,我就是開液壓刨的,凡是有液壓的地方我都看,又開始學電控,繼電器控制,按鈕時咋動作的,咋連鎖保護的。-機械電子學里的伺服驅動我開始學習,我明白了“伺服”的含義,步進電機驅動,交直流電機驅動。因為只有電工電子搞明白了才知道步進電機是咋驅動的,自動控制里的PID調節,單片機沒看,離機械太遠了。
$ x+ o4 j. a7 o) R0 {/ R( @
9 x/ `. o( V- @( Q9 d: G% Z, y世上好的理念可能歸納起來就那么1~2百條,也都好理解,難的是怎么適當地運用在特定的環境中,我從制造到設計到機電液一體化三個方向學習了一遍,我有扎實的基礎,有理論,又有實踐,除了CAD畫圖軟件我不熟練,因為我不是辦公室的,但我會畫。這就是我在國企的二年,其中有開心的,也有郁悶的,有好幾次都快堅持不住了,可最后還是沒走了,期間一同來的同學陸陸續續的離開了。看著離去的同學,自己動搖過,但是總是覺得家里都是普通人,沒人能夠幫你找一個更好的更輕松的工作,而且自己找個工作也不容易,再挺挺吧,就這樣挺過了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