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civiling 于 2014-3-7 22:05 編輯 9 W( G& i+ o9 s. X$ t
' D, J j. d& z5 r, W, W昨天下班前有個同事求助,說有個朋友工廠廠房要用標準型材搭架子。想知道3種型材,
- p9 J$ q& M; c250X200X6X8,250X125X6X9.5,244X175X7X11 要是做橫梁,哪個最能受力,比例分別多少?
0 Z) B) m& m7 H
& L0 Z3 Q; K+ _. Q這問題,如果交給一個正在念大二,剛剛學完材料力學或者工程力學的,應該是比較常見的題目。不過既然另外一個公司的人請教過來,就說明那邊應該“全軍覆沒”了。就算不會計算準確數,這種梁是工字形放,還是H形放,總該有點數的;就算不會算,看尺寸也是可以看出來哪個是承載最大的,另倆不用看。& i3 \6 s J4 i$ G7 r' g
/ m V% j6 _) q
畢業這么多年來,簡單的東西不用算,復雜的東西都求助軟件了。這逆向的算,就得上手算。于是那同事找到FEA工程師,但FEA工程師是干給定力,仿真出由綠到紅載荷圖像的,反過來,則有點麻煩。手算時要用的Ix到底叫啥名字,已經搞不清了,轉動慣量和截面慣性矩哪個是哪個?. R) `8 j1 U. d& n& S4 U& Q; @- J
6 X3 R" C {. P* |0 L- x我覺得好玩,就幫忙算算吧。首先簡化模型,找到最危險的情況。但是計算的時候σ=My/EIx還是σ=My/Ix,不翻書我已經想不起來了。就用excel編了個簡單的計算,計算結果讓自己大跌眼鏡,相差10^9。這肯定是錯的,想來想去,就懷疑那個E是不是要去掉,多年不用,果然是忘了。不過把E去掉計算,還是可以的,可以承受10幾噸。/ ~$ ]2 p" j* Q( Y$ L, ^, Q
3 Z3 m4 B! G& h# @5 i7 X下班時間了,手頭沒有書,我就打電話給一個在設計院的哥們。他剛好在下班路上,這哥們手頭沒書,回憶了一下,確信有那個E。這可把我嚇壞了,不可能,要是,那么哪里算錯了?這哥們可是當年我們班學習最好的,我有點虛。就打電話問另一個同事。那哥們北大畢業,米歸。這家伙剛開始也被我問懵了,說有那個E。然后很快反應過來,E在這里是沒有的,在計算撓度,計算變形的時候才會用到。N了個B的,這哥們一下子把一堆公式,參數的名稱倒背如流的說了一遍。好像1小時前剛剛突擊過材料力學正準備考試來著。看來當初我調侃他調侃對了,我說“你本非池中之物,和我們共事算是被放在澡盆里了”。
8 C1 J% q% k x) x# p/ T6 ^; N8 d! a1 X9 Q* ^3 B
得到進一步確認,我拿掉那個E計算,結果依然10多噸,搞定!就在這時設計院的哥們打來電話,說他剛剛上網查了,沒有那個E。我那個感動啊,哥們,你太用功了。
( j* w) }7 C' a0 s% L! g9 o) ~: K5 S! S* o
把excel發給同事,轉發給對方。反推了一個簡化公式,P=4σIx/Ly。由于對方沒付錢,均布力的考慮就不會告訴他們了,呵呵。6 S# c+ S5 I% H" a$ z6 l" B
今天和那個北大的哥們聊天,其實要比較完善的弄清楚這個問題,還有兩個問題要考慮。我就問那哥們,按照現在的工作內容,若干年后他會不會忘了以前學到的。那哥們很從容地說,拿幾本書看看不就行了嘛。3 @# e/ D9 `/ R1 Q9 {/ ^
: g, b- D$ U- L
那哥們太牛了,不用懷疑他將來能不能拾起來;另一個哥們太勤奮了,上網查查也就知道了;我得練練,要不就被老師帶走了。- b# `& u6 b$ b# d8 K3 q% w2 y
& V0 k+ V% f9 t, w) v3 Q3 r) b懶得解釋了,大家還知道那個E是什么東西嗎?后面神馬單位?/ t/ `+ B" ^1 M) i
! x; o2 G" ?2 D3 o0 N
回復的時候不要點破哦,呵呵。$ k6 O7 `1 z$ Q1 e; Y* G' c.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