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樓主: 掃街

理科狀元流浪街頭畢業四年未找到工作——高分低能惹的禍?

[復制鏈接]
21#
發表于 2014-2-12 15:30:50 | 只看該作者
在我們學校自以為牛逼的大有人在,以為自己高考牛逼了人生就輝煌了。什么扯淡邏輯。大學及以上才是真正的知識,高中那些算求啥?這文章也反映中國那幫古板迂腐的家伙們的教育觀。悲哀啊
22#
發表于 2014-2-12 22:07:44 | 只看該作者
這個新聞我也看過,現在的多數大學生,說起來是在讀書,但多數時間都是在網吧或是窩在寢室打游戲,到畢業掛科也就見怪不怪了。有的在畢業時在網上尋找槍手代替其寫畢業論文的。這樣的學生走出校門找工作肯定是眼高手低。
23#
發表于 2014-2-12 23:58:00 | 只看該作者
  剛進大學時都覺得很神圣,進入后和離開大學后同樣大批的落為俯首的打工仔,還要去適從‘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事’的環境。
$ F* f/ O7 _% N  " ~# A, u9 `* O; U
  照成這樣的原因,一方面是7點鐘和小學教材宣揚的美好畫面,另一方面是不可否認的現實之爛
24#
發表于 2014-2-13 11:12:53 | 只看該作者
自我感覺還是小時候的人生引導問題,現在的教育對價值沒說,對成就就是成績單,對生命就是你以后目標要成為什么——扯淡(讓一個對著空想的世界說要什么)。做個好孩子的學生總有一天要有迷茫的一天——就是他再回身思考的時候或看到真實世界的時候,迷茫、回避、不理解、不放棄、糾結、不能接受,四年乃至更長的青春是不菲的代價(尚不包括心理上失去的自信,就像中國式合伙人里那個人佩佩而談變的上不了講臺)。這與智商無關,與社會、教育、家庭有關?!啻耗晟龠^,迷茫過,就對了。希望他能從新豎立人生觀。
25#
發表于 2014-2-13 16:37:50 | 只看該作者
可惜大好青蔥啊
26#
發表于 2014-2-14 19:10:55 | 只看該作者
這是中國應試教育的“產物”
# l7 q, L6 K0 Y+ l' J* |, L+ p4 N. K  \. i
他現在最需要的是心理輔導,做一個正常的人
27#
發表于 2014-2-15 11:21:40 | 只看該作者
呵呵,記得之前看了個招聘要求有逆商,哈哈,逆商不夠!其實人生就是馬拉松,平平安安的跑完就很不容易了!
28#
發表于 2014-2-15 12:14:35 | 只看該作者
我覺得這個說法比較靠譜:
  p( K! ^4 F5 p, V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畢業生的逐年增加,而社會就業崗位數量難以同步增長,出現畢業即失業的現象在所難免,學校不可能對此負完全責任。至于畢業后沉迷網游,更與學校沒有直接關系。高考“狀元”出新聞,往往不是學校教育的問題,而是我們的社會發“高燒”了。
4 y- Z4 R1 a" x* E  ^! z# D: A# |/ ~1 Y) S5 e3 p# M$ O+ k8 ?
  那么劉寧現象的癥結何在?它僅僅是個案,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嗎?不,恰恰相反,正是在這一個案身上,典型地折射出了我們時代的精神氛圍:人生意義的迷失,心靈的貧乏,靈魂的饑渴。這是時代的大問題,也是教育難以面對的大挑戰。據報道,劉寧之所以大學畢業后流浪街頭,固然有不適應社會、沒有做好腳踏實地努力工作的準備等原因,但在他自己看來,關鍵是沒有找到人生的意義,“讓我像大多數人一樣,找個工作結婚生子、掙錢養家,我覺得很無聊很沒意思”。這就是問題所在:在普羅大眾的生活模式中,他沒有發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對此他是不愿也不能接受的;可是他又沒有尋找到屬于自己的有意義的生活道路,便在精神上迷失了。流浪街頭、沉迷網游只不過是他對無意義生活的一種消極反抗或逃避。
8 N- y& d' a: o* n- X
3 E2 z# m5 L. R6 W# `  劉寧現象是典型的時代精神癥候。幾十年來,我們的國家、社會一直在經濟、物質的路上狂奔,許多人早已成了物質主義者。精神被懸置,心靈被漠視,靈魂被放逐,物質的享受成了人生的一切。“未經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劉寧現象雖屬個案,但遲早會有更多的人像他一樣發問:人人如此,便對嗎?工作是為了生活,但生活不是為了工作,我們是否反問過自己職業(工作)的意義何在?劉寧的迷惘歸結起來就是一個問題:精神生活在人生中應占何種地位、何種分量。這是我們時代必須面臨和深入思考的急迫問題。+ X+ I, Q! X* s, I4 u; b

; V; l) z6 Z1 f, R% u  值得注意的是,關于劉寧的報道,都在渲染他考試“狀元”的身份、流浪街頭的不懂事,就是沒有人關心他精神上的困惑。如果我們對他人的關注,還是只津津樂道于其外表、地位、身份、身價等外在的東西,而對其心靈世界視而不見,那么今后將會造就更多的精神流浪者。是時候了,我們的社會和學校教育,都應該學會追問:人為什么活著?有錢有面包就是有尊嚴的生活嗎?并由此深入年輕人的內心世界,與他們一道去尋找活著的依據。(賴配根 作者系中國教育報刊社新聞研究中心主任)
3 c. c% G0 S2 }9 D0 `
- p3 [' m" @$ O; w5 W6 a& ^
29#
發表于 2014-2-16 10:01:48 | 只看該作者
過去的優秀都是歷史啊,不可話當年
30#
發表于 2014-2-16 11:06:12 | 只看該作者
如果不考理科狀元說不定還好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19 03:27 , Processed in 0.0748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