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本科同學家里很窮,入學時如實填寫了家庭年人均收入,于是學校家教部給他安排了勤工儉學,一份離學校很近的家教工作,30元/小時。干了兩周人家撂挑子不干了。我問為什么,理由是浪費時間,影響學習。 但是與此同時,他洗衣服時卻不用學校提供的付費洗衣機,3元/次,每次都是自己動手花一個多鐘頭洗。我一開始向他提出質疑時,他說“在洗衣服上花錢沒必要”。我說你一周去做兩小時家教,算上路上的時間也用不了四個小時,你做一個半天家教的收入可以用來洗一個學期(20次)衣服了。他這才解釋說“洗衣機洗的衣服洗不干凈”。
$ @: i& w# Y, A四年前我去云南跟團旅游,由于不是報的純玩團,導游在車上不斷給大家洗腦,一路的大部分時間很無趣。但是導游講的一個橋段還是蠻有意思的:他們的車從大理開到麗江,中間在一個服務區休息,大家去上收費廁所,0.5云/位。這時導游聽到兩個游客交談:誒我跟你說哦,他這五毛錢吧,司機一毛,導游一毛,服務站兩毛,給當地政府一毛。導游講完這個橋段后說了一句話:這個人對這五毛錢怎么分都這么執著,他這一生的格局也就這樣了。 這話說得很對,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抓小放大中度過,目不轉睛地盯著捧在手里的芝麻從西瓜地里走過。人生的方向盤都脫手了,還悻悻于剛才是不是灑出窗外一點可樂。 # g6 L9 V- V; u1 b# k7 ~, z& L. G
有更多的人,他們幸福的來源并不是自己有多好,而是發現了別人有多爛。 人們樂于造神也樂于毀神,看到復旦女神張安琪發的五篇SCI有四篇“看起來很水”,自己沾沾自得得不得了;樂此不疲地嘲笑郭敬明的身高;影視劇中也很好地表現了這樣一點:在兩年前熱播的《神探夏洛克》第二季第三集中,莫里亞提把夏洛克塑造成了一個“騙子”、“所有他解決的案子都是他親手制造的”。 為什么多諾萬警官、雷斯垂德探長最終都相信了莫里亞提,相信了夏洛克是個騙子?因為一個看起來高智商且令人厭煩的人,他如果是個騙子,總比他如果真是那么厲害,讓人更欣慰。張安琪的學術水平沒有那么高,郭敬明的身高也很矮,夏洛克是個騙子,一幫自以為不是爛人的人得到了極大的心理滿足。 他們不懂,別人有多爛是芝麻,自己有多好才是西瓜。 {: b) Y; z' C# }- n
《論語·里仁》講: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現在的很多人,見到賢于自己的,恨不得扒三層皮以證明“這人也沒那么賢”;見到不賢的人(黃尚武),就哈哈大笑這人怎么這么爛。這樣也挺好,人家獲得了財富,你自慰了一把。
" m. o) O" X$ G3 A窮是不好的,丑也是不好的,但是窮與丑的人,只是在統計學上過得不如意,他們只是平均水平低于富且美的人,特定的個體并不是不能翻身。但是格局低的人,據我所見,沒有一個能成功翻身的,真個是“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 j; g7 I8 j8 k8 j; c. H7 {# O/ U
最后我想說,你得有錢了,才有資格去評價一個有錢人說“有錢就是好”。你得足夠聰明,才有資格評價唯智商論。你過了一輩子沒錢且眼紅別人有錢的生活,怎么好意思去說“有錢就是好”的觀點不好?你算個十位數的乘法都得花個十秒鐘,怎么好意思說“活得那么聰明干嗎”? ) S7 y5 _5 |; w1 l)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