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看了我的看《大國重器》有感之一得簡述分析和實列,您還有當初的激動和自豪嗎?我想您一定跟我一樣心痛、憤怒、抓狂!
我們是憤青,我辱罵某些人,鄙視某些人和行為,但沒辦法在憤怒的同時我們每個中國人,特別是我們每個在位的工程師還得繼續努力!
那為什么會這樣呢?都開放幾十年了,我們國家的高新企業不是很多嗎?模仿了幾十年了為什么還是沒有進步呢?
這個需要我們大家以后的繼續努力,下集我繼續和大家一起探討為什么這樣!
探討這個問題時,我突然想到前段時間關于網上對柳傳志先生的一個評論新聞,“在商言商,不談政治”的話題,我想,在全球的工業發展,不可能剝離政治而獨立分析完整的工業或者商業發展論文。
“下層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這是每一個中國的學生都學過或者將要學的一個很偉大的命題,經濟基礎決定上建筑這個道理是每個政治家必須懂的規律,所以為了保證從政者代表的利益最大化,他的從政時代的一些政策都會對經濟起到一定的影響。自然今天這個話題會必須涉及到一些國家或國際的政治。
為什么我們開放了幾十年,模仿了幾十年,沒有研究各自所在領域的頂端科技?
我從業經歷發現,從國企、外資世界500強到國內民營上市企業里,國家在科技發展的鼓勵政策上的變化,由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的“產-學-研”到“科技創新”,企業的響應計劃由“產-學-研”項目建設到“高新技術產業”項目的變化,同時通過關稅控制、出口退稅等政策,動不動就是幾千億的投入,都可以看出來國家對科技發展的支持力度,國家的頂層設計者和領導者都是用心良苦,我們衷心地感謝他們!
“產-學-研”我想有很多朋友們都知道,也有很多朋友都在執行過這個政策,當然這個最終目標就是通過國家支持某個專業領域的科研機構或者大學里的教育機構對重大科技的研究,最終達到民用效果,比如西安交大的空氣壓縮機項目,長春大學的激光項目,國家給予每個相關課題的教授專家一筆大的研究費用,同時政府指引相關行業里的某個企業與其一起參與研究,最終實現批量生產,工業化生產來實現技術轉化的日用民用產品領域,提供生活水平,降低能耗。
“科技創新”,最典型的就是所謂的“高新技術企業”政策支持了,也就是企業自主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來提升產品技術水平,由有關專家來品評認定后,國家給予資金獎勵支持。目前國內有數不清的“高新企業”了。
關稅控制,這個有很多人忽略的政策性影響力,目前國家為了保護國內某一個弱勢行業領域,都進口該行業的產品實行高稅費的征收政策來避免沖擊國內弱勢行業或企業,這個和退稅政策效果一樣,國外也有這樣的政策存在。最常見的就是汽車行業的關稅,其他與裝備制造業有關的當然存在,動不動就是10%以上,為什么很多朋友說進口的東西是好,但就是老貴了,這就是為什么貴了,因為這些關稅是在最后由國家的中央金庫補貼到國內所謂的“高新企業”。
除了以上的鼓勵扶持政策以外,當然還有其他的免費,免費征地等等,但為什么就沒有提升競爭力,提高科技水平呢?
記得某個網站新聞的評論員說過,上面的政策是好的,但利益的驅使下,在這個鏈條上的得利者執行時就不是按照國家的原意去執行了,也就是說,執行力不夠,監控制度是個漏洞導致了這個現象。
“產-學-研”這個應該是目前國內最有效的鼓勵政策,但也存在作弊或者打著幌子忽悠中央金庫的現象,“產-學-研”往往是比較尖端的科學課題,在某個領域是往往需要投入時間很長,投入資金很大才能收到微效的,但有時企業者為了實現一夜暴富,往往是在不成熟情況下推出產品,來獲取政府補貼,他們沒有耐性,缺乏持續投資的能力和愿望,導致很多項目沒過幾年不了了之,企業他們通過貼個““產-學-研”“的牌子融資上市圈錢,吸引廣泛客戶目光來提高銷售業績,產品技術水平卻還是那樣。
當然也有部分的研究人員惡心參與分利,導致企業心灰意冷退出項目的情況大有人在。因為這樣的一個項目動不動就是幾千萬以上,私人得利何樂而不為呢?最近不是經常報道很多人拿著項目的幌子到處要政府資金,就是這回事。
“科技創新”在國內95%是忽悠的,為了上市或者獲取更多潛在消費者的購買欲,“高新技術企業”的評委無非就是相關領域專家和科技局,廳,部,這里的道道,給錢就能評,而且基本上大點的高新企業都有當地政府一把手作為靠山,扶持著。很多人會想,有錢有扶持他們會開發新產品呀,會研究新產品呀?
他們會廣泛地找到行業里的知名品牌幾個產品,進行模仿,避開外觀專利,結構專利,稍做修改,就是申請了專利,有了專利,牌子就拿到了,投入少,時間短。很多企業家只要這樣的效率。
為什么他們不去做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要實現真正的研發,創新;需要的團隊架構是什么樣的?配置需要哪些?投入要多少?
在國內非常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是計劃經濟發展左右我們的市場模式、管理模式;包括現在的航空軍工領域現在都是這樣,他們必須與敵對國家的軍工產品對抗,等于就是設定了目標,類屬于計劃發展。當然這個比民用領域又會好很多。計劃發展是既有目標了,然后根據目標發展,不需要自己主動創新。
而市場發展模式,是類屬于全新引導作用的發展模式,完全由市場利益驅使下去探索發展目標,引導消費市場的模式,比如蘋果公司就是典型,其余的行里的企業都是模仿一直從未超越的,跟著人家走。這個特點就是您必須超前預見或者引導發展方向,這個發展模式的企業在研發團隊里,必須緊跟市場部門的調研報告走,或者必須有自己的應用研究團隊,對某個產品的用戶未來應用趨勢進行分析并實現在自己的產品上。
所以綜上2個發展模式,您會發現我們身邊的企業里研發團隊有幾個有自己的應用研究機構?他們多數都是畫圖員而已,他們團隊開會首先會說,某某公司開發了一款新產品,什么優點,我們怎么怎么樣,只是跟隨從未超越,在意識形態上已經輸了,談何說起創新研發?
關稅控制,同時又給予出口退稅,這個支持在很多企業家眼里看來就是讓我賺錢,賺大錢了,我們縱觀身邊各個國產產品,您不難發現;每個產品領域的企業都是產能過剩,為什么導致這樣呢?還是歸根結底屬于每個企業家的逐利所致。
國產的同樣名字的產品(先不說質量和精密等級)的價格是進口產品的1/10,利潤卻是是進口產品的20%,所以產能不過剩才怪。為什么國產產品利潤那么高呢?第一管理成本低、第二沒有研發成本,他們不需要龐大的研發經費和團隊,不需要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因為他們只需拆卸、測繪、畫圖、模仿、組裝,當然沒有售后費用了,因為他們告訴您,這么便宜您還想服務?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呀。
如果零關稅,同時出口不退稅的話,他們的產品幾乎沒有價格優勢,他們沒有任何優勢,他們的優勢坦然無存下,還會出現產能過剩?
說個實列吧? Rexroth的產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們的柱塞泵PV180系列國外也就是2000左右歐元,如果沒有關稅控制的話,到國內的價格也就是18000左右,但有關稅情況下基本上就控制了30000多了,國產的模仿品售價就是20000多左右,如果關稅不控制,他們還有生產的能力嗎?他們的產品如果在可靠性、精密等方便沒有創新,沒有優勢還會有人買嗎?
比如電磁閥這個產品;國內的電磁閥有50左右的,當然線圈的線材他們國產用的是“銅包鋁,也就是里面是鋁線外面鍍銅”,閥體材質含銅55%,其余的都是鉛和鋅,經常容易燒線圈,密封材質他們純度55%,注塑成型不平整,還有顆粒,經常漏氣,樣子和國外品牌相似,性能肯定不能相比,但德國的某一知名品牌電磁閥也就是100歐左右,如果沒有關稅控制,他們還能產能過剩?
我們很多購買的企業領導經常被“高新企業”、“國企”、“軍工品”等標貼忽悠,更是被他們所說的“性價比”所忽悠。
我們大家怎么樣才能改變這個現狀呢?
我想最近大家都有多有少地關注黨的十八大新政策,里面提到的有:
1. 市場主導經濟發展;
2. 公平競爭;
3. 健全法制法規。
完善以上3點基本上可以讓我們都用上高科技性價比高的產品了,怎么理解上面幾條?
市場主導經濟發展,這個以后政府盡量會減少“產-學-研”、“高新企業”的現象出現,企業要想發展,必須完善您自己的管理模式,簡單的拿過來模仿、加工制造,沒有技術創新的產品在“公平競爭”的情況下,您是賣不了高價,也賣不出去產品的。同時這些貼標貼“產-學-研”、“高新企業”的產品,政府不會定性指標強賣了,采購經理不一定要買您的了。
公平競爭,這個是很多中小企業,或者有技術,有創新能力的企業最渴望,也是最期待的政策了,以前很多特殊行業都會限制門口,以各種條件政策 限制民企參與,小企業參競爭,他們通過這些條條框框來為自己的利益創造“尋租腐敗”機會,公平競爭會降低關稅,使國外品牌零關稅在國內銷售,是廣大消費者得到最先進的產品。關稅控制實際上就是保護國產劣質品的產能過剩,變相地消耗國家資源。
健全法制法規,這個會讓更多企業的公平競爭更有保障,減少中間環節費用,減少“高新”忽悠,保障消費和用心創新的人利益,知識產權的保護,消除模仿,消除“尋租腐敗”現象。
巨片里有一位嘉賓說了一句話,很經典也很實在,如果我們要做創新,做制造裝備工業的強國,我們這些領導或者領頭人必須耐得住誘惑,不能追逐短期利益。
我們必須要完善企業文化,凈化社會風氣。只有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個人價值觀才能使我國走上技術強國之列!
陸續我想繼續寫點關于中國工業發展畸形文字,和大家一起分享探索!
我是一個戀家鄉的人,我愛我的家鄉父老、更愛我的偉大祖國!
經常和很多在國外的華人交流,包括朋友,同學,他們很多都說國外的月亮怎么圓,國外的環境怎么好、、、、、
其實我們960萬平方公里的祖國,大好美景一樣存在,只是我們出行太少,或者我們被世俗欲望所束縛沒有給自己
時間出游自己的祖國大地,也許您有一天出行國外和國內許多地方后會發現,原來祖國是最可愛的、最安全的---就像是自己的母親一樣,可以任性!
我太太經常和我探討過國外和祖國,我很氣憤,我甚至和談對罵過幾次因為這個問題!
祖國目前是存在這些那些問題,但終歸一句話“兒不嫌母丑”,我們一起努力!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