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樓主: LIAOYAO

LIAOYAO PK mfka (PK題之三)

[復制鏈接]
11#
發表于 2013-12-9 14:47:41 | 只看該作者
坐等學習,汲取精華
12#
發表于 2013-12-9 16:38:16 | 只看該作者
真理越辯越明,兩位大俠不要太急,慢慢的多抖出一些干貨,我等可以多多受益

點評

同意此樓觀點。兩位大俠可以多方位辯論,但不要動肝火。這樣才像技術辯論。  發表于 2013-12-12 10:25
13#
發表于 2013-12-9 22:05:49 | 只看該作者
MFKA你倒是接招呀,就在下面唧唧歪歪。丟人!樓主不要理他,這么大年紀,白活了!

點評

向挖零翼大俠的螺栓了。。。多半個多月了,呵呵。M也不容易,碼了這么多字,找了這么多資料。  發表于 2013-12-12 15:04
小兄弟,被你逼得又鬧騰出來了轉  發表于 2013-12-12 15:02
年齡都快大我一倍了。哈哈。你倒是接招呀!哈哈  發表于 2013-12-12 11:57
黃海是我:你多次無理攻擊,讓你不是怕你!你本事來咬我兩口!  發表于 2013-12-11 22:58
LIAOYAO: 你這些兄弟伙都看不起“PK之三”,象狗屎一樣文件(到目前為止,下載次數:1,PK之一和PK之二已經清楚樓主輸得只剩內褲了),不用接招勝負已經分明了。  發表于 2013-12-11 22:57
小哥,不要這么說他,正常人不會有這樣的行為,根據這段時間觀察和在網上找得 “被害妄想癥” 的行為表征有吻合。  發表于 2013-12-9 22:36
14#
 樓主| 發表于 2013-12-9 23:49:19 | 只看該作者
來看看 銅鋅相圖 ,從圖里可以看出H62是(α+β)相,H65是(α)相,冷加工會使黃銅硬化,(α+β)黃銅比α黃銅更易于加工硬化,即H62比H65更不利于拉深作業。: d8 ^. ^) |, @. ~
' u2 I  Y! A: w
一般相同牌號的黃銅板也有不同硬度可以選擇,就是在制程中控制變形產生的加工硬化量以達到不同硬度值。0 ]9 C, X& F' L: L, r
3 N9 K% f7 W9 t( v9 G! W
同理,深拉深是屬于高加工量的范疇,因此在選定拉深率時,就應該盡可能的選縮徑比小的數值,拉深率0.5的縮徑是加工前的50%,拉深率0.8的縮徑是加工前的80%,所以首次拉深可以用加工量大的拉深率0.48~0.5,二次拉深只能用加工量較小的0.73~0.75,三次拉深就得比二次拉深還要小的加工量,這個道理是淺而易見的。
% Y" A2 K; U4 q) {# V' h( M1 Z4 J' X3 b2 q# H; ?* `" ?8 A
對同一胚料而言,越往外側材料在拉深中之加工變形量越大,加工硬化量也是最大的,在必要時得先去除外側過硬化部分的材料才能夠繼續拉深作業;或是在拉深過程中有效利用動態退火的機理以減少加工硬化度,這些措施都有利于深拉深加工。
, B! }- K* h# [$ s2 P- ]; w

$ }4 g% S, w! E# y! S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會員

×
15#
發表于 2013-12-10 08:28:08 | 只看該作者
第一次看人干架干的這么和諧。
16#
 樓主| 發表于 2013-12-10 13:07:38 | 只看該作者
      為什么要強調 n值在拉深的重要性,忽視這個參數就可能招致失敗的結果,尤其是深拉深件更是要將 n值考量在內,這樣在拉深站數設定時自然會趨向保守態度,寧可多拉深道數也不會去減少拉深道數。
" O9 w* D+ w1 A+ Q' {, y/ B5 D( I8 N
      凹模R角的選用也要考量硬化效應,要用大R角或帶斜度的凹模使材料容易流動,減少非必要的阻力也就是減少硬化程度以利于拉深。3 I1 Y9 J3 }1 H- o' _. c/ J3 R

: V( \+ ]1 T' s5 l       從以下截屏數據中可以看出黃銅比純鋁的硬化值大,而反PK題之一未提硬化效應的影響,反PK題之二卻強調擠壓成型的高度上鋸齒形或傾斜的結果,這是材料特性的負面教材。
% P$ a* y: B! J' |# Q       一路說到這兒,無非是說明金屬冷塑性加工是要以被加工材料特性出發,再去計算和設定加工過程中所需的工藝工站。因設計者思維考量因素不同,材料取得選擇不同,其結果工藝工站就會不同,只要能正確完成零件拉深的方案都是可接受的。
& A5 K+ b! e1 g6 @) y3 `
# x& P' z: X; I3 J: A8 d# q" c金屬材料的形變硬化指數n值可按 GB/T 5028-2008 金屬材料 薄板和薄帶 拉伸應變硬化指數(n值)測定。* ~( E) A+ o* c9 O
$ u* O! o3 H3 a& C- B8 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會員

×
17#
 樓主| 發表于 2013-12-10 13:48:27 | 只看該作者
        說過了材料形變硬化后再來說明拉深破裂,在不同區位的破裂各有其原因,例如在筒底破裂,則是凸模R角小了,要加大R角;在筒身破裂,則是材料流動阻力過大,要適當的加大凹模R角或減低壓料力;在筒口R角破裂,則是明顯凹模R角小了,要加大R值或改有斜度的入口。這些失效的例子在某些拉深書籍里都有詳細說明,只要去讀就可以在短時間成為“拉深專家”,至少忽悠一般程度的拉深技術員還是可以的。  ^_^
  D- }* S* C# w, l# X" k; M5 c' E# _3 w# @
      球形件拉深的特點是在開始拉深時,凸模與毛胚的接觸面積很小,接觸面要承受全部拉深力,使得該處的材料發生嚴重變薄,因此在允許的情況下是要避免球形凸模,通常是會盡量留大平面(保留原始材料軟態特性);且因接觸面附近的板材未被壓邊圈壓住,容易起皺。因此,球形件的拉深相對難一些。在反PK題之一的2#說的 “因為半球型圓筒比平底型圓筒,拉深要容易一些?!?就是負面教材。
0 j! k9 H. [; Z/ J$ [  `2 }! y4 O* [, O+ b
      PK題之三也是球形件,和PK題之一的差別是一個淺拉深一個是深拉深,兩種零件的拉深工藝安排就不會一樣。以下截屏是淺拉深的工藝之一,在往下的樓層中會逐步的說明PK題之三的方案做法。5 V  k3 R0 B) w% j$ d' ^9 v% r
+ {- j8 o" L% \

( }: \6 w5 d" w; b  L5 c" K" Z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會員

×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老鷹 + 100 佩服鉆研技術的人。

查看全部評分

18#
 樓主| 發表于 2013-12-13 23:00:23 | 只看該作者
再續前述。
0 D0 @6 m& A. o2 d7 d; O( c
/ ]  J  H" K4 \2 l( h" _       這種2/3球形產品是要先拉深后再縮口,一般是不會選用漲形的工藝,原因很簡單,漲形是先拉口徑后再漲肚子,要從42的直徑漲到55的球徑,一次漲形是有困難的,二次漲形工序就多一次,因此本例就不采用漲形工藝。
5 |5 ^- _6 h" G5 ^3 \' p/ Q# ?( A) i6 l) }
       在PK題一已經說明胚料的計算,在這里就不贅述,直接用3D取得體積后再給予修緣量就可以暫定胚料直徑,再考慮是淺拉深和H70的材料,可以選較小修緣量,又縮口前要修筒口長度,因此又不可選過小修緣量,就按資料上的大值來決定。3 v% i' h: E0 ]6 y% f. z

) C6 R) y% j% T  ~3 z/ J% N$ F       拉深次數在胚料決定后便可計算之,算得兩次拉深就足夠滿足產品所需。接著是修筒口長度,從R/t 比高達53倍便可大膽用 t/2 當中立軸線算展開,用2D CAD直接測縮口區弧形展開長,這長度就是半球以上的筒口長度。修緣的方式有多種,可以車修(PK題二錄像中使用)可以旋切(Trim)也可以擠切(成本最低,筒口端質量也最低)。% [+ T! a% A* C% X) C9 Q4 ]
4 b- ]$ \: b, g; J2 h3 [5 Y
       最后就是縮口,縮口系數m愈小,變形程度愈大。表5.4.1是不同材料、不同厚度的平均縮口系數。表5.4.2是不同材料、不同支承方式下縮口的允許極限縮口系數參考數值。從表中可以確定一次縮口就能完成產品。
% G4 h/ p& w8 G3 Y% R: `2 J; S7 Y" G: `5 L
       總結,PK題三使用了落料、拉深、修緣、縮口等四種工藝。
+ L# O3 a  l8 W# t  P
# M- ~" w+ k& K, S) L

9 _: K3 c! a8 l: o
0 b( _& k' ^* D
6 b1 Y3 `# t7 o3 L
" @$ F8 ]4 N7 E% za)無支承 ?。猓┩庵С小。悖﹥韧庵С?/td>

點評

精華好貼頂起! 說到縮口,我有一個外圓(蓋子的外圓)需要向里翻邊,壓實。這也應該需要縮口,否則容易起皺。 詳情看移步這個帖子:http://bbs.cmiw.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9168 雖然這非拉深,但  詳情 回復 發表于 2014-2-7 22:27
19#
發表于 2014-2-7 22:27:42 | 只看該作者
LIAOYAO 發表于 2013-12-13 23:00
$ _+ M* A* `$ O, Y, v: Q8 ^再續前述。
0 q5 `$ D% b* M, k5 g$ i0 v( ?. Q
# q# p3 d& C' [- R4 V; o5 _       這種2/3球形產品是要先拉深后再縮口,一般是不會選用漲形的工藝,原因很簡單,漲形是 ...
$ U! C0 w. K4 V& P
精華好貼頂起!7 p8 k: z9 y+ T: [
說到縮口,我有一個外圓(蓋子的外圓)需要向里翻邊,壓實。這也應該需要縮口,否則容易起皺。
3 [7 K: s9 C8 O* W" Y詳情看移步這個帖子:http://bbs.cmiw.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91689 ?2 n5 e% R- ]/ J7 C4 M
: q1 `' k0 B0 I
雖然這非拉深,但是感覺冷作成型原理差不多。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P5 e3 ]4 u1 L6 ]% N) o
感謝LZ無私分享!+ G8 z0 \3 @; C' {7 ?* P/ x
6 S/ }  Y6 b6 z  m, x

  {  ^. k% V; i& l, O0 k1 [) K4 t8 R7 h4 D8 ^0 j5 i

  ?+ i7 ?) g% T: U$ |5 f( }* j9 ]: ]/ T; d& \" j2 O' t0 R+ I" v7 c

點評

謝謝LIAO大俠。忽略凸起的圓弧(這是拉深出來的),就是一個圓形盤,現在要將圓盤的外圓內翻180°,然后拍平,形成2t厚的加強筋,俗稱死邊。  發表于 2014-2-8 15:01
條件不足,表述不清,不能理解該帖的說明。  發表于 2014-2-8 13:21
20#
發表于 2014-2-8 12:39:30 | 只看該作者
可惜這邊都是搞機械的,這要是放到模具論壇里,可能早就蓋棺定論了

點評

模具分版的人的確有點少。朋友是做什么方面模具的?  發表于 2014-2-8 14:57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6 03:59 , Processed in 0.08949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