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2961|回復: 5

離心泵的工作原理、主要部件及安裝方法

[復制鏈接]
1#
發(fā)表于 2013-11-25 14:36:06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離心泵的工作原理 1 z. I! u; J& f. F6 }) Z: t1 z
      1、 葉輪安裝在泵殼2內(nèi),并緊固在泵軸3上,泵軸由電機直接帶動。泵殼中央有一液體吸入4與吸入管5連接。液體經(jīng)底閥6和吸入管進入泵內(nèi)。泵殼上的液體排出口8與排出管9連接。7 Y5 B( \. j+ X7 l' T5 v0 D: F
       在泵啟動前,泵殼內(nèi)灌滿被輸送的液體;ylpump.net啟動后,葉輪由軸帶動高速轉動,葉片間的液體也必須隨著轉動。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液體從葉輪中心被拋向外緣并獲得能量,以高速離開葉輪外緣進入蝸形泵殼。在蝸殼中,液體由于流道的逐漸擴大而減速,又將部分動能轉變?yōu)殪o壓能,最后以較高的壓力流入排出管道,送至需要場所。液體由葉輪中心流向外緣時,在葉輪中心形成了一定的真空,由于貯槽液面上方的壓力大于泵入口處的壓力,液體便被連續(xù)壓入葉輪中。可見,只要葉輪不斷地轉動,液體便會不斷地被吸入和排出。
  i  m5 x' f3 k& r8 x       2、氣縛現(xiàn)象
- _) c1 U6 b/ ^' p5 Q' R' Z       當泵殼內(nèi)存有空氣,因空氣的密度比液體的密度小得多而產(chǎn)生較小的離心力。從而,貯槽液面上方與泵吸入口處之壓力差不足以將貯槽內(nèi)液體壓入泵內(nèi),即離心泵無自吸能力,使離心泵不能輸送液體,此種現(xiàn)象稱為“氣縛現(xiàn)象”。; j, N* \+ M; d0 G+ N# j7 h1 y
      為了使泵內(nèi)充滿液體,通常在吸入管底部安裝一帶濾網(wǎng)的底閥,該底閥為止逆閥,濾網(wǎng)的作用是防止固體物質進入泵內(nèi)損壞葉輪或防礙泵的正常操作。 " b! Z6 |& S$ D8 P; n' S

. |  c* {* L7 K. ^- c( n: _' N7 l       二、離心泵的主要部件
. H8 t) m0 u0 _. n      主要部件有葉輪、泵殼和軸封裝置。
$ c( Q/ x9 A0 m! U+ |: `      1、葉輪 ' @9 e1 u# V) w* k  W  k  U$ C
      葉輪的作用是將原動機的機械能直接傳給液體,以增加液體的靜壓能和動能(主要增加靜壓能)。 + O' g& M0 O, l* T+ v* _1 j% e
      葉輪一般有6~12片后彎葉片。
! S: h0 U3 C# B1 _, f6 g1 a3 g      葉輪有開式、半閉式和閉式三種。
9 b1 d; d$ C# P) |      開式葉輪在葉片兩側無蓋板,ylpump.net制造簡單、清洗方便,適用于輸送含有較大量懸浮物的物料,效率較低,輸送的液體壓力不高;半閉式葉輪在吸入口一側無蓋板,而在另一側有蓋板,適用于輸送易沉淀或含有顆粒的物料,效率也較低;閉式葉輪在葉輪在葉片兩側有前后蓋板,效率高,適用于輸送不含雜質的清潔液體。一般的離心泵葉輪多為此類。
9 u, Y, r. a8 M0 K; B6 }       葉輪有單吸和雙吸兩種吸液方式。 $ r0 d9 L6 ?% G
       2、泵殼
+ R& s+ A+ M9 z. f       作用是將葉輪封閉在一定的空間,以便由葉輪的作用吸入和壓出液體。泵殼多做成蝸殼形,故又稱蝸殼。由于流道截面積逐漸擴大,故從葉輪四周甩出的高速液體逐漸降低流速,使部分動能有效地轉換為靜壓能。泵殼不僅匯集由葉輪甩出的液體,同時又是一個能量轉換裝置。
- l6 i) [1 e1 ]: L5 {/ m       3、軸封裝置
# l, v# s, i" J: c' |       作用是防止泵殼內(nèi)液體沿軸漏出或外界空氣漏入泵殼內(nèi)。
! R/ D2 v1 v: y5 a, q       常用軸封裝置有填料密封和機械密封兩種。 5 a' E, g& R" k* Q. t5 b( b& I" D
       填料一般用浸油或涂有石墨的石棉繩。機械密封主要的是靠裝在軸上的動環(huán)與固定在泵殼上的靜環(huán)之間端面作相對運動而達到密封的目的。
7 Q0 q0 G& @. I6 \. P% F/ |* @0 V2 P3 ]- M* z1 w) x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fā)表于 2013-11-25 15:46:53 | 只看該作者
樓主請來張圖更直觀一點啊!
3#
發(fā)表于 2013-12-7 09:56:43 | 只看該作者
圖呢?
4#
發(fā)表于 2013-12-11 12:16:35 | 只看該作者
樓主,配以圖片更好。
5#
發(fā)表于 2014-5-29 18:04:32 | 只看該作者
講的很清晰了
6 x; x+ W: Z) W; V! V/ a
6#
發(fā)表于 2014-6-11 11:46:03 | 只看該作者
不錯的解析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guī)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qū)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wǎng)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1 01:46 , Processed in 0.07898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