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fka 于 2013-11-14 14:29 編輯
大國重器就是強國利器(轉帖)
轉帖本文目的:不妨聽聽各家之言。
本文來源于:http://www.ieimc.com/news/bencandy.php?fid=86&id=4560
期待已久的電視紀錄片《大國重器》終于在中央臺二頻道播出了。身為一個長期在一家機械行業紙媒體工作過的退休人員,看過第一集之后,便心潮澎湃,無限感慨,禁不住大叫一聲“好”!
這一集講述的三家重型機械設備制造和總承包企業,大膽創新,勇于拼搏,敢于和全球頂級對手同臺競爭,攻占世界技術高峰的成功事例,有力地說明了裝備制造業對繁榮經濟和實現“民富國強”的中國夢的無可替代的作用,每個細節都散發出凝聚民心、激勵斗志的正能量。片名為《大國重器》,實際上也在宣示著裝備制造業乃國民經濟甚至整個國家的脊梁,堪稱“強國利器”、“富國金器”。
甕福集團的故事很有說服力。他們不但戰勝全球十七家強勢競爭對手,成為世界最大的沙特磷肥選礦廠總承包方,取得巨大的成功:過去十年在國內造化肥、賣化肥總共賺的錢,比不上這一個項目。還把其“無水氟化氫”專利技術以1.2億美元的好價格轉讓給了南非。這里有個小插曲很有趣:初次談判時,甕福開價1億美元,并明確表示“言不二價”。南非不甘心,整整花了一年時間滿世界搜尋,最后不得不回到談判桌前,比原價增加20%,以1.2億美元成交。原因無他:這是獨家研發的專利,而專利本來就是無價的。同樣動人的是,振華重工研制生產出20層樓高的港口岸橋后,不但直銷到美國邁阿密和歐洲某些國家,還逼退了這類產品的名牌老廠韓國三星、德國克虜伯,美國更慘,他們的市場份額從70%直降為零。看了這些故事,能不為之動容、為之狂喜嗎?此外,湘電集團、振華重工研制的礦用超常裝載力自卸車、鉆井深度達一萬米的全球技術水平最高的自升式鉆井平臺、全球最大的5兆瓦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世界難度最大的鋼結構橋、每臺造價高達30億元人民幣的海洋石油鋪管機,也都由于質優價廉,紛紛落戶澳大利亞、美國、丹麥和阿聯酋。這也同樣令人不能不擊節叫好,高呼“快哉”!那些客戶可都百般挑剔,狂氣得很,倒退幾十年,哪會正眼瞧一下中國產品!
毫無疑問,這些企業的老總和成千上萬名掌握“緘默技術”的設計、生產人員,都是民族英雄、國家功臣。十分遺憾的是,片中的甕福集團、湘電集團、振華重工竟然都名不見經傳,他們的掌門人何浩明、周建雄、管彤賢也都生疏得很。由此想到,我們的主流媒體應該調整思路,加大對裝備制造業的宣傳力度,扭轉“重文體輕科技(裝備制造業應視為大科技的一部分)”的國民心態。至少應該達成這樣的共識:片中何、周、管幾位老總對國家乃至人類的貢獻比任何一位星姐星哥絕不會小。莫說文體,就連人們普遍認同、張口閉口的“高精尖新”,也都要靠機械裝備來實現,忽視機械裝備,豈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嗎?
還想多說幾句。我以為,大力宣傳裝備制造業,推動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開展這方面的國際合作與競爭,比過分關注軍事裝備更好,更有利于國家形象。因為第一,任何尖端武器都是機械裝備的產物。人們對清末列強輪番入侵,往往只強調洋人的“船堅炮利”,卻看不到其深層原因是他們擁有遠比當時的中國先進得多的裝備工業;第二,軍力畢竟隱蔽些為好,而工業裝備則盡可以大張旗鼓地宣揚;第三,武器終歸是為害人類的破壞力,而科技競爭,則是你追我趕,共同進步,合作共贏的。
工業紀錄片《大國重器》開播 獨特題材引熱議《轉帖》
本文來源于: http://finance.ifeng.com/a/20131108/11038157_0.shtml
光明網訊( 李方舟)經過兩年多籌備與拍攝的大型工業電視紀錄片《大國重器》已在央視財經頻道正式上馬,一經播出,便吸引了大批觀眾的眼球。事實上早在今年7月此片便有風聲傳出,不過大概因為制作周期比預想的要長,直到11月5日才正式宣布開播。不過恰逢工博會開幕,也算是借了一把東風。當本片在北唐唐車公司宣布正式開播并放出宣傳MV之時,令人驚艷的童音兒歌一開始就讓很多人驚呼,這紀錄片一定很帶感。 果然,《大國重器》并未讓觀眾失望。在業已播畢的兩集中,充滿隨想與跳躍的將中國裝備制造業展現在我們面前。通過在工程中出現的每一個人:工程師,總經理,普通工人,維護工,研究人員……通過你想象的到想象不到的裝備制造設備:自卸車、重機、風車、化工提取設備、數控機床……通過遍布在生產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運輸、能源、動力、機械、制造……共同為我們設立了一個工業制造業的立體坐標系。 黃沙滾滾中孤立的大型工廠;夕陽下令人迷醉的重機海灣;礦山里沉重碾過的自卸機,《大國重器》讓我們感受到了器之重,器之大。這種充滿機械感與力度的畫面,大概也只會在這獨特的工業紀錄片中呈現。 作為首部工業紀錄片,《大國重器》自然吸引了不少網友的注意力。11月6日第一集播畢,便在網絡上引起廣泛討論,當中最多的意見還是表示通過這樣一部類型不同以往的紀錄片,了解了這充滿艱辛的發展歷程,感受到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部分網友還拿其與去年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相比較,表示最近國產紀錄片質量顯著提高。當然,也有部分網友冷靜地表示,雖然我國制造業發展突飛猛進,然則依然面臨中小企業沒飯吃;勞動力成本逐漸增高競爭優勢減小等現實問題。不過無論如何,作為一部略顯特殊的紀錄片,《大國重器》給了我們一次機會,去關注默默支撐著我們的工業制造業。 據悉,包括已經出場的徐工,甕福,湘電,振華等企業,本次共有屬于中國裝備制造業的機床、軌道交通、工程機械、電氣裝備、中型裝備、通用裝備、港機裝備、船舶、關鍵零部件、節能裝備10余個重點領域的18家巨頭出場,他們將共同為我們譜寫這曲總時常近5小時的工業史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