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樓主 |
發表于 2013-11-7 09:21:39
|
只看該作者
(6)偏析:在焊接時因金屬熔化區域小、冷卻快,容易造成焊縫金屬化學成分分布不均勻,從而形成偏析缺陷,多為條狀或線狀并沿焊縫軸向分布。 . p. w7 n' x/ V5 m
(7)咬邊與燒穿:這類缺陷屬于焊縫的外部缺陷。當母體金屬熔化過度時造成的穿透(穿孔)即為燒穿。在母體與焊縫熔合線附近因為熔化過強也會造成熔敷金屬與母體金屬的過渡區形成凹陷,即是咬邊。
5 R w4 X, P7 V$ U根據咬邊處于焊縫的上下面,可分為外咬邊(在坡口開口大的一面)和內咬邊(在坡口底部一面)。咬邊也可以說是沿焊縫邊緣低于母材表面的凹槽狀缺陷。
% _8 r) P% i/ P* z, Q7 t: A其他的焊縫外部缺陷還有: / f$ v* X' z) K# {: N2 M5 ~: }
焊瘤:焊縫根部的局部突出,這是焊接時因液態金屬下墜形成的金屬瘤。焊瘤下常會有未焊透缺陷存在,這是必須注意的。 5 X2 t: E) d, y/ u: A
) J! _# U" e( c0 a) @內凹或下陷:焊縫根部向上收縮低于母材下表面時稱為內凹,焊縫蓋面低于母材上表面時稱為下陷。
" U! B* i0 N. k, h4 v# E焊瘤、內凹或下陷原因分析
9 z3 O, R# O8 N& U+ a造成這些缺陷的原因是:對口間隙大,鈍邊薄、寬,熔池溫度過高,熔池存在一個地方時間過長,對熔池的控制不當造成的,在形成凹陷缺陷時,電弧的推力不夠也是重要原因。. I# X9 d3 A! k. o2 n
防治措施
+ [( I2 v" p( b: D# q. _3 s* @# w⑴對口間隙符合標準要求,一般為2~3㎜;對于對口間隙不均勻的焊口,用機械打磨等方法設法修整到規定要求。
- x4 b5 F; M" V" P$ r- M⑵對于坡口鈍邊不符合要求的進行打磨修整至規定要求。# T/ e; y) s/ |9 L" N& f/ e0 c$ a
⑶選擇合適的焊接線能量以及合適的焊接速度,控制熔池溫度在合適的范圍,不過高。% F' {% [1 ^3 E1 O5 j% o; j
⑷仰焊部位焊接盡量采用短弧焊接,增強電弧推力。
" u5 S3 j# T) |* { 2 R* H3 u# A! D8 R% q1 ?$ `
溢流:焊縫的金屬熔池過大,或者熔池位置不正確,使得熔化的金屬外溢,外溢的金屬又與母材熔合。 7 Z6 H8 H- X9 [
弧坑:電弧焊時在焊縫的末端(熄弧處)或焊條接續處(起弧處)低于焊道基體表面的凹坑,在這種凹坑中很容易產生氣孔和微裂紋。
/ Y$ u8 e, z& C5 I焊偏:在焊縫橫截面上顯示為焊道偏斜或扭曲。
# t& n4 i+ i4 J9 v% p加強高(也稱為焊冠、蓋面)過高:焊道蓋面層高出母材表面很多,一般焊接工藝對于加強高的高度是有規定的,高出規定值后,加強高與母材的結合轉角很容易成為應力集中處,對結構承載不利。 % g8 M. C$ S0 @2 _" m9 v
以上的外部缺陷多容易使焊件承載后產生應力集中點,或者減小了焊縫的有效截面積而使得焊縫強度降低,因此在焊接工藝上一般都有明確的規定,并且常常采用目視檢查即可發現這些外部缺陷。
O. C4 }% B6 s' `/ a
5 s- P& w. z: q# v' ?( j外部缺陷7 ?7 d v+ `& A0 K) d* H
一、焊縫成型差" K6 C5 d$ n/ i# h, z
1、現象: g$ P8 F: H1 |" S* f
焊縫波紋粗劣,焊縫不均勻、不整齊,焊縫與母材不圓滑過渡,焊接接頭差,焊縫高低不平。" B, @9 N0 j. y$ x
2、原因分析 U q0 S: t; Y7 |: K; ]
焊縫成型差的原因有:焊件坡口角度不當或裝配間隙不均勻;焊口清理不干凈;焊接電流過大或過小;焊接中運條(槍)速度過快或過慢;焊條(槍)擺動幅度過大或過小;焊條(槍)施焊角度選擇不當等。
5 @4 J+ W4 O7 n; c: Z1 ?! E/ Q; l3、防治措施
$ I0 ]. D, Y" w: T" Y: s# h⑴焊件的坡口角度和裝配間隙必須符合圖紙設計或所執行標準的要求。
; E3 e2 P, y$ `# @⑵焊件坡口打磨清理干凈,無銹、無垢、無脂等污物雜質,露出金屬光澤。
) j8 P$ K9 ]" z$ C⑶加強焊接聯系,提高焊接操作水平,熟悉焊接施工環境。) v6 U5 w7 H: [) k; a( {. J' _/ }
⑷根據不同的焊接位置、焊接方法、不同的對口間隙等,按照焊接工藝卡和操作技能要求,選擇合理的焊接電流參數、施焊速度和焊條(槍)的角度。4 D# p( h+ |* U3 t: h2 R) p4 E
4、治理措施
- I6 a& g" }1 n8 W4 [⑴加強焊后自檢和專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1 O0 X/ Z! p7 b' I/ X7 C⑵對于焊縫成型差的焊縫,進行打磨、補焊;& D+ F* t; e s4 [8 Z. [, K
⑶達不到驗收標準要求,成型太差的焊縫實行割口或換件重焊;$ m, p3 R% i- b& @" L
⑷加強焊接驗收標準的學習,嚴格按照標準施工。
, |/ j) \" P, ~5 c) r3 F$ r8 [二、焊縫余高不合格
3 E7 m) D# w5 M6 R1 s1、現象
4 t7 }0 H' Z# z管道焊口和板對接焊縫余高大于3㎜;局部出現負余高;余高差過大;角焊縫高度不夠或焊角尺寸過大,余高差過大。, K2 m, C" I6 X1 }
2、原因分析% u; g1 I4 Y/ h1 J
焊接電流選擇不當;運條(槍)速度不均勻,過快或過慢;焊條(槍)擺動幅度不均勻;焊條(槍)施焊角度選擇不當等。5 d' y; b( @% P
3、防治措施" N% b& l; |5 O4 E. A
⑴根據不同焊接位置、焊接方法,選擇合理的焊接電流參數;
5 ` Z2 h9 z8 M% E1 Z9 Q⑵增強焊工責任心,焊接速度適合所選的焊接電流,運條(槍)速度均勻,避免忽快忽慢;
6 N e5 q4 @( U* y+ A# F⑶焊條(槍)擺動幅度不一致,擺動速度合理、均勻;
1 x6 ]6 D2 f, z* ~5 W: @/ G: m⑷注意保持正確的焊條(槍)角度。
$ k9 `3 \$ c# _4、治理措施
$ Z0 D Q7 T; ?! X' h⑴加強焊工操作技能培訓,提高焊縫蓋面水平;
0 ?+ `3 f( ]/ Y7 o Z8 ?⑵對焊縫進行必要的打磨和補焊;
( u0 ?- s" a7 O⑶加強焊后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5 t- D2 X6 c8 [4 y
⑷技術員的交底中,對焊角角度要求做詳細說明。 a$ H0 W2 Y: _; I( M3 l
三、焊縫寬窄差不合格5 I: x" y/ Y/ N% n( e
1、現象! d" | M4 F3 | g: [9 e
焊縫邊緣不勻直,焊縫寬窄差大于3㎜。* P- V5 d" E7 H* {; a/ I5 M
2、原因分析
) |) F- E. S0 F焊條(槍)擺動幅度不一致,部分地方幅度過大,部分地方擺動過小;焊條(槍)角度不合適;焊接位置困難,妨礙焊接人員視線。2 `- z9 Q* [4 x6 ~0 D4 L, V. M/ }
3、防治措施
4 U8 W; v1 M! U! v" v⑴加強焊工焊接責任心,提高焊接時的注意力;0 Z) i$ n5 i: q3 o c% s. _6 ^8 M
⑵采取正確的焊條(槍)角度;1 k: O& E0 p6 b1 a0 }
⑶熟悉現場焊接位置,提前制定必要焊接施工措施。( b9 ^4 ~" m2 i- S; b: i" t8 Z
4、治理措施7 @7 J: w' I0 U
⑴加強練習,提高焊工的操作技術水平,提高克服困難位置焊接的能力;% a" Y) L* q9 f8 ]# o- e, x" E3 e
⑵提高焊工質量意識,重視焊縫外觀質量;; }5 T& b5 o/ w' ^9 Z6 ? X
⑶焊縫蓋面完畢,及時進行檢查,對不合格的焊縫進行修磨,必要時進行補焊。) M1 S% l% E0 S
四、咬邊
% E/ R |: K+ S' A+ j6 d/ v4 S1、現象
r# I1 r" v' f) C焊縫與木材熔合不好,出現溝槽,深度大于0.5㎜,總長度大于焊縫長度的10%或大于驗收標準要求的長度。2 @6 A: ^0 ]' D; D- X$ t
2、原因分析
6 H6 z, m& H' c$ {5 e8 E; e1 o+ Z焊接線能量大,電弧過長,焊條(槍)角度不當,焊條(絲)送進速度不合適等都是造成咬邊的原因。% |& n: i* R1 |
3、治理措施/ K i4 U9 u& t$ ~) D+ N
⑴根據焊接項目、位置,焊接規范的要求,選擇合適的電流參數;4 E2 I: ~! p9 w- r6 K
⑵控制電弧長度,盡量使用短弧焊接;
1 Y8 \/ G1 I9 y! E7 D⑶掌握必要的運條(槍)方法和技巧;
! o$ r/ B1 R4 t& _⑷焊條(絲)送進速度與所選焊接電流參數協調;( V/ \$ ^3 p+ K& ~( \% S* E3 f
⑸注意焊縫邊緣與母材熔化結合時的焊條(槍)角度。
6 C: o& I6 k4 ~" W+ u! _4、治理措施$ d) x. M: O' L5 ^8 l2 d' L9 o
⑴對檢查中發現的焊縫咬邊,進行打磨清理、補焊,使之符合驗收標準要求;; C0 L. s: X/ l+ \* @. A
⑵加強質量標準的學習,提高焊工質量意識;% F, F) A# r- ^, g/ y% D
⑶加強練習,提高防止咬邊缺陷的操作技能。
% H* b+ E* F3 F: n五、錯口
0 Q3 y, o& n/ J9 h5 x1、現象
+ \# J, o" J9 ~8 J; x2 s8 S/ T表現為焊縫兩側外壁母材不在同一平面上,錯口量大于10%母材厚度或超過4㎜。
0 G) h) m' |" \) ~2、原因分析$ l4 c5 }) E- b$ D6 o3 H, j* o, z
焊件對口不符合要求,焊工在對口不合適的情況下點固和焊接。+ Y& I3 k4 g8 F/ F& h' _
3、防治措施
. a* i5 u! b( O- N3 ~7 a⑴加強安裝工的培訓和責任心;
# X# [/ @ p# y& f; M⑵對口過程中使用必要的測量工器具;: N' x" E( E( E6 t! q/ v
⑶對于對口不符合要求的焊件,焊工不得點固和焊接。
6 a& b0 ?" r2 D. W. p. I/ ~5 P4、治理措施( A. P: B+ c; k" ]/ |
⑴加強標準和安裝技能學習,提高安裝工技術水平;( h: A4 r I( |, x) [2 E$ f$ ~
⑵對于產生錯口,不符合驗收標準的焊接接頭,采取割除、重新對口和焊接。# s1 W" E3 g2 E. R1 M* K. I
六、彎折
y& x# Z0 c7 K' [5 F5 s/ G1、現象
0 [/ l( J4 W) \由于焊縫的橫向收縮或安裝對口偏差而造成的垂直于焊縫的兩側母材不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一定的夾角。
2 L1 ?) h8 P* U4 ~: b2、原因分析
/ E) W( G5 H- ]5 \⑴安裝對口不合適,本身形成一定夾角;
+ P! r) T- P$ e' I8 n. v⑵焊縫熔敷金屬在凝固過程中本身橫向收縮;. ^- |! C# V" E
⑶焊接過程不對稱施焊。( M; T6 v5 s& T% t% y
3、防治措施 [& U. [2 Q! @ {- R+ d. g0 \
⑴保證安裝對口質量;* Y% N. W4 c4 B5 |. I0 E
⑵對于大件不對稱焊縫,預留反變形余量;, X8 d4 |0 @ T9 F# a) `1 S; Q
⑶對稱點固、對稱施焊;
/ T, |+ I. i: I⑷采取合理的焊接順序。
% I7 u$ Q6 G$ e0 k4、治理措施& q% N9 a% H* g) L+ y" _
⑴對于可以使用火焰校正的焊件,采取火焰校正措施;5 U1 ]* C* c/ S$ A( m
⑵對于不對稱焊縫,合理計算并采取預留反變形余量等措施;
) ` G2 w% {; a& p" L( A⑶采取合理焊接順序,盡量減少焊縫橫向收縮,采取對稱施焊措施;$ Z$ r& r5 B2 I: L
⑷對于彎折超標的焊接接頭,無法采取補救措施,進行割除,重新對口焊接。
2 z; r8 S b& K3 L1 {# l七、弧坑
. E( d C7 e/ E1、現象! D |$ u' _. a. _) t: R- k
焊接收弧過程中形成表面凹陷,并常伴隨著縮孔、裂紋等缺陷。
( I4 j" N4 |& t" ?6 I2、原因分析, L0 H1 A3 _; \/ @6 D
焊接收弧中熔池不飽滿就進行收弧,停止焊接,焊工對收弧情況估計不足,停弧時間掌握不準。
% o5 ?: K3 X9 U0 G" f5 H3、防治措施" ?. y5 G- B: J) c' @/ ^9 d
⑴延長收弧時間;
/ T' n8 ]* ^: z1 a- ]0 H! y: x4 \: M! l⑵采取正確的收弧方法。3 H" z6 M% X- E- `! _
4、治理措施
+ t; a2 L. b7 h- @) ]3 w⑴加強焊工操作技能練習,掌握各種收弧、停弧和接頭的焊接操作方法;
2 U" i8 F/ q( S: x+ f1 t⑵加強焊工責任心;
% W( M- [0 x x* [6 l& s⑶對已經形成對弧坑進行打磨清理并補焊。2 y) b- \9 _* B( h, r% |% R
八、表面氣孔
; \, c; o4 \3 ~4 ^1、現象
" l7 J$ j7 A+ v0 S焊接過程中,熔池中的氣體未完全溢出熔池(一部分溢出),而熔池已經凝固,在焊縫表面形成孔洞。# y3 W Q2 e5 @( K6 i& g
2、原因分析
) f8 \/ y. f x1 W& ]9 k⑴焊接過程中由于防風措施不嚴格,熔池混入氣體; P' D( V3 c! O
⑵焊接材料沒有經過烘培或烘培不符合要求,焊絲清理不干凈,在焊接過程中自身產生氣體進入熔池; |& @1 x9 S/ p ~
⑶熔池溫度低,凝固時間短; G. }6 W& S$ x( K: o5 i8 Q) d
⑷焊件清理不干凈,雜質在焊接高溫時產生氣體進入熔池;; `7 I! r6 f, J2 ]2 f# V
⑸電弧過長,氬弧焊時保護氣體流量過大或過小,保護效果不好等。0 e) a% Q; a8 T0 q( j, @/ u) n
3、防治措施
3 f5 t; l4 @5 q! U+ R8 N⑴母材、焊絲按照要求清理干凈。" r9 W {- `& l# I8 u+ |
⑵焊條按照要求烘培。
7 g% w& S; T! K8 O6 ]⑶防風措施嚴格,無穿堂風等。3 w. C& N, F2 a3 t$ e; W& V& j
⑷選用合適的焊接線能量參數,焊接速度不能過快,電弧不能過長,正確掌握起弧、運條、息弧等操作要領。2 I$ l) s N+ C1 Y' d# Y$ G( _
⑸氬弧焊時保護氣流流量合適,氬氣純度符合要求。( k4 j T' ^- s" i1 f. R
4、治理措施
1 d1 j) V% O8 E4 o6 M, T⑴焊接材料、母材打磨清理等嚴格按照規定執行;
S. ` H. C+ T. t/ G⑵加強焊工練習,提高操作水平和操作經驗;
1 Z( {/ t/ [( k/ X& a, ?7 G" z: |⑶對有表面氣孔的焊縫,機械打磨清除缺陷,必要時進行補焊。5 G9 [8 R! O( `
九、表面夾渣% a' M" d7 u/ H' j8 T
1、現象8 y! {7 n4 k: I3 U
在焊接過程中,主要是在層與層間出現外部看到的藥皮夾渣。3 G. k8 a5 |+ A9 B
2、原因分析
Y: p0 R% G1 V/ B9 f* o⑴多層多道焊接時,層間藥皮清理不干凈;
8 T" H) _% s- H& S⑵焊接線能量小,焊接速度快;$ F% |& W, g, h- x5 I
⑶焊接操作手法不當;
( a3 ^- \- ?& L: i6 b7 ? i⑷前一層焊縫表面不平或焊件表面不符合要求。
$ x5 M/ Y4 F4 F& b3、防治措施% l" F% h6 b7 g
⑴加強焊件表面打磨,多層多道焊時層間藥皮必須清理干凈方可進行次層焊接;
; E8 B( `* v. S1 b⑵選擇合理的焊接電流和焊接速度;
" v; j3 n7 z; k* a( g$ r⑶加強焊工練習,提高焊接操作水平。) M2 h, V5 B/ }0 H5 n2 V
4、治理措施* ^6 `2 L5 W$ v) s" h- X
⑴嚴格按照規程和作業指導書的要求施焊;
, a8 N. P# w: d: Q⑵對出現表面夾渣的焊縫,進行打磨清除,必要時進行補焊。
1 c5 O/ Y& M4 K* E! Y十、表面裂紋
* B' x: H2 I* {- s8 R" u! S- r1、現象4 F; s9 D: |8 K1 a
在焊接接頭的焊縫、熔合線、熱影響區出現的表面開裂缺陷。
% L2 m' O( }! N" @2、原因分析
6 k# g+ @5 b" c) m產生表面裂紋的原因因為不同的鋼種、焊接方法、焊接環境、預熱要求、焊接接頭中雜質的含量、裝配及焊接應力的大小等不同,但產生表面裂紋的根本原因是產生裂紋的內部誘因和必須的應力有兩點。2 y- }) j4 A' M: S6 J
3、防治措施
, v @5 t, j& {; ~: ]4 d⑴嚴格按照規程和作業指導書的要求準備各種焊接條件; M& W- a6 R3 e V: T
⑵提高焊接操作技能,熟練掌握使用的焊接方法;
0 @7 n5 |' L2 L0 D7 P⑶采取合理的焊接順序等措施,減少焊接應力等。# I* [# M; H: J+ N
4、治理措施& ~" |$ P1 g+ {7 E
⑴針對每種產生裂紋的具體原因采取相應的對策;5 ~$ W- u% F, {/ m# h- Y3 |
⑵對已經產生裂紋的焊接接頭,采取挖補措施處理。
# }6 Z! P Y* A& L9 K( S4 M6 U+ V十一、焊縫表面不清理或清理不干凈,電弧擦傷焊件) T6 F6 q6 ?* I( Z5 Y' n" t& W: t; D$ Q
1、現象
8 h n5 q! e/ S/ c$ T焊縫焊接完畢,焊接接頭表面藥皮、飛濺物不清理或清理不干凈,留有藥皮或飛濺物;焊接施工過程中不注意,電弧擦傷管壁等焊件造成弧疤。' d+ m+ e0 q" V1 P- v
2、原因分析
# |9 ~+ z$ i, o⑴焊工責任心不強,質量意識差;
6 |- S2 p* Y! b5 E: d( D; {5 ^⑵焊接工器具準備不全或有缺陷。
4 M6 G! U2 I4 I) t i3 z: P# |9 f3、防治措施( X A N9 f/ C: D
⑴焊接前檢查工器具,準備齊全并且正常;
' X' w3 e' {5 k5 ?& ~; p& D, ]⑵加強技術交底,增強焊工責任心,提高質量意識。. i: v1 m- g( t! z; q! r# Q
4、治理措施
0 f" h$ k1 H& E⑴制定防范措施并嚴格執行;5 s+ c) Q7 U5 b9 l& E; t e/ P/ k
⑵加大現場監督檢查力度,嚴格驗收制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9 f% t; t* x: ]5 Z! {; E
十二、支吊架等T型焊接接頭焊縫不包角
) v. k u; E9 U- b0 v( h1、現象
" z- e9 D- a* F1 w( f, \T型焊接接頭不包角焊接。
6 R8 f* b- W" W3 @& f2、原因分析
- S( u2 b# B5 u* ]2 g% v⑴技術人員交底不清楚或未交底;9 l) G+ d8 q4 R, f( Z2 o4 {( C
⑵施焊焊工經驗不足或質量意識差,對其危害認識不夠。
7 L6 _9 ^0 ] c0 G3、防治措施% \9 Z5 F- m( F3 C4 S
⑴焊接施工前進行技術交底,明確焊接質量;
) A Q; t+ L S! ~+ o/ E⑵焊工嚴格按照質量標準施焊。
) R" Y8 O2 L+ M+ g8 D4、治理措施( a, [1 [8 W- ^$ _7 T: ~
⑴加強技術交底,提高焊工的質量意識并認識其中的危害性;. R* p" @1 V0 q0 g% k) U
⑵加強過程監督和焊接驗收,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 f) }6 [; B! f! W" n& @5 O十三、焊接變形
8 g6 l# D) ~2 e" q1、現象* @1 b+ h# z7 T9 v
焊接變形因焊件的不同而表現為翹起、角變形、彎曲變形、波浪變形等多種型式。
/ r# O5 s; o1 Z+ }4 p. {, B2、原因分析2 y3 h+ L ^, D9 d
造成焊接變形的原因有:裝配順序不合理、強力對口、焊接組有收縮自由度小、焊接順序不合理等。; f" W b- [8 K5 d5 Z" `
3、防治措施9 E& ]8 Y6 @3 o; q& h2 v
⑴施焊前制定嚴格的焊接工藝措施,確定好裝配順序、焊接順序、焊接方向、焊接方法、焊接規范、焊接線能量等;) @" ?( W* m+ Y5 R! ?
⑵焊前進行技術交底,焊工嚴格按照措施施工;' z5 H' P+ S9 k9 M- [- Z
⑶適當利用反變形法。
9 b* e, R N# [/ p4、治理措施, P# A3 d) k2 t q) d5 M% X
⑴嚴格按照措施施工;! ~" \0 _4 F3 \1 B
⑵焊接技術人員在現場指導焊接;( d! ^2 Y6 z5 M. R
⑶發現問題及時采取必要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