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有個“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就是讓同學們搞個課題做做,課外科研。對我這種喜歡做東西搞發明的人來講,自然不會錯過。想了一個暑假,最后想到一個高空擦玻璃機器人。我的方案是:布是封閉的,往返運動,水從上面澆下來把灰塵沖走,下面一個水槽,水流入水槽,水槽里還有個過濾網,過濾灰塵的,也就是水是循環利用的。機器人靠吸盤吸附?,F在機械部分已完成,這個項目做下來有很多收獲,寫下來分享一下。 8 w4 @% f# r6 E* ?( n* C1 h
做了這個東西后,我切身體會到了,實踐出真知這個道理,還有經驗確實是要靠實踐和時間積累的,即時你是一時興起隨手干了個什么事,都有可能有意外的收獲。更理解了,有些東西,尤其是培養一個人一支隊伍,是要砸錢的,經驗是錢砸出來的。
+ f: ?% ^8 s, W" W2 B8 a- E6 n z* r, x& G/ N* l# f3 K
接到通知是2012年6月份,想了一個暑假,下半年報上去。當時報的時候沒想太多,就覺得應該做個高級點的,不能太簡單了,否則太沒挑戰性了。 最后立項下來是快寒假的時候。然后就開始畫圖計算了。弄了一段時間后發現難度好大,當時因為找不到設計電路的人,一直擔心會做不下去。不過后來總算找到一個人了。 畫圖就用了一個學期,平時有課,最后還有3個星期的課程設計,我們又磨磨蹭蹭,就磨蹭了一個學期。加工是這個學期開始的。本來是在外面找工廠加工的,報價3000多,而且我要的材料有些人家那沒有,畢竟我們是單件。而且還有一組價格算下來是15000,于是決定另找,最后在校金工車間加工。 * z5 s; X; W8 e9 p- ]. E2 t( A; s
3 L. r1 G t2 q: a& M; m( D原以為那么幾個零件幾天就能搞定,結果一去發現,工作量好大。光下料,一刻不停地,從10:30一直弄到4:00.(車間在新校區,我們住本部,校車到新校區10:20,下午4:30就回了)。 在學校搞的好處是,很多亂七八糟的材料都有,因為車間是用于學??蒲泻徒虒W的,有啥比賽要加工都在這加工,所以老師平時也搜集了一下亂七八糟的材料,比如宣傳欄上的塑料板,不知哪撿的有機玻璃。還有他買材料時從人家那撿的邊角余料,在庫房里我竟然還看到一個大樹樁!不知準備干嘛用。
+ v- t* X7 E7 x+ T3 }+ [3 ?. B) x: S3 k
老師看過圖紙后,讓我把公差改一下,我在圖上標的是:所有配合面按IT7加工,所有非配合面按IT8加工。學公差時老師有說過,工程圖上不能這么標,但畫的時候忘了。于是回去改了,可是,對公差沒感覺,沒畫過更沒做過,過盈0.05會怎么樣,0.3又會怎么樣,不知道。想想,電機帶動腿1轉動,只要腿1和腿2摩擦力不太大就可以了,所以公差標了0,0.3(就是下圖中的中間的那個槽,那里面有工件要轉動)。其他的,也差不多是憑感覺估計的。雖然學過幾何量公差,但是查表麻煩,而且這精度要求也不高,人家加工反正也是拿卡尺一量,只要能正常運作就可以了。還有一些地方,例如孔,還有厚度,因為我畫的和實際材料厚度只差1mm,而這又不影響強度,于是有些尺寸一改了。圖紙改好了就加工了。
+ ~" B7 x/ a9 B: W' }. E. l
) }4 b, z% \8 q9 b1 s- b9 Z/ c 下料那天,還有一組也和我們一起去的,就是那個要15000的。他們做一個自動發傳單機,我很奇怪他們怎么要那么多錢。一問,大約一個人高,外殼用的是鐵板。下到一半時老師讓他算一下有多重,結果他居然說140公斤?。∥液托』锇閭兌俭@呆了,我們在想他到時候怎么搬回去(我們在本部,車間在新校區),頓時我腦中就想象著:幾個人嘿赤嘿赤的把140公斤的大鐵箱搬到校車旁,司機把車廂打開,幾個人把它塞進去,到了本部再像農民工一樣把它抬到實驗室去,好拉風。當時以為這么重只是因為他做得大,可是后來他告訴我他用的是1cm厚的鋼板時我頓時驚呆了,親,你好歹是學機械的,再沒感覺,你的生活經驗難道一點都沒有嗎。我就是沒上大學都不會在這上用1cm的鋼板!不過有了這次實踐也就有了感覺了。 5 w: L+ F( a; A
+ h) l( n1 s0 V$ l, m我用的料基本都是鋁合金,但是腿因為要用棒料加工,而車間又沒那么大的料,于是換成了膠木。機箱原本也是鋁合金,但是老師問我最后怎么接,我說焊接啊?!昂附樱磕悴?font face="Calibri">2mm厚,一焊就穿了,而且鋁合金的焊接現在還是個難點,你怎么焊?!庇谑菗Q成了5mm的塑料板,膠粘。有一個固定腿1的旋轉的零件(為方便描述,稱之為轉架),因為尺寸有點大,沒有鋁塊,膠木也沒合適的,于是換成了鐵塊,好沉,擔心吸力是否夠。這樣材料就基本齊了。 - B) {1 P8 v, L; F4 r
3 l: X5 \! K! p' ^3 R3 f
后來的加工,也讓我得到了很多經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尺寸大小、強度有個認識。畫圖的時候,機器人的腿不知要多大直徑,機身的板不知要多厚,只能猜。當時畫的時候,先用5mm厚的鋁板,后來一算,有點重,感覺太多了,用2mm吧,又怕太薄形變厲害,最后想來想去,算了3mm,差不多了。腿也只能是拿個尺子,恩,40mm是這么粗,有些尺寸小的地方怕強度不夠只能找個尺寸差不多的東西,用手捏一捏,感覺一下。例如還有電機的安裝螺紋孔打上去離端面還有3mm,運行時會不會受力太大裂了呢,可是受力復雜又不會算。最后是拿著尺子在那看了半天,再拿個差不多厚的塑料、鐵片,捏一捏,估計一下,應該沒事。不是我不嚴謹,而是真的沒法嚴謹,
& k4 A+ }0 J' ^1 ^- E 今天先寫這些,歡迎大家關注后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