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寅生,男子乒乓球運動員。1938年5月12日生于上海。1959年成為國家乒乓球集訓隊選手。直拍快攻打法,技術全面,戰術靈活,球路變化多。素有乒壇“智多星”之稱。: M2 Q% X, D0 N( K; y& s& Z: ]
1961年在第二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獲男子單打第三名,并是獲得男子團體冠軍的中國隊的主力隊員之一。1963年在第二十七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獲男子雙打亞軍(與莊則棟合作),并是獲得男子團體冠軍的中國隊的主力隊員之一。1965年在第二十八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 獲男子雙打冠軍(與莊則棟合作),并是獲得男子團體冠軍的中國隊的主力隊員之一。% h# i8 [6 w) [6 k
7 z3 P* B3 @& L
以下摘自徐寅生同痔自傳:
5 Y `1 _* B) b! h" _奸不容易,我初中畢業。由于成績差,我沒考上高中,說心里話,我壓根兒也沒有想著要進高中,然后上大學,將來當個什么工程師。 r5 ^# y M s& I- v' T" |7 @
因為當個乒乓國手,對我有著強大的吸引力。解放初期,上學并不難。過不久,我們這些未考上高中的學生,市教育部門又作了安排。我被分配到上海航空技工學校學習。這個學校半天讀書,半天上車間實習。最初我學的是磨工,三個月過去,磨床還沒有開動過幾次,又讓改學鉗工。都說鉗工是萬能工,什么車床都能開,什么機器都能修。鉗工最高的職稱是八級。技工學校畢業后,只能評上四級鉗工。一開始我掄著鐵榔頭敲敲打打,苦練基本功。一不留神就要敲在左手上,直打得青一塊紫一塊的。& D; e( `: X7 v# A$ e# W. _8 {
有一次,師傅布置我們磨鉆頭,有的同學很快就完成作業,而我卻怎么也磨不合格。別的同學做出來的元寶螺絲,形狀逼真,可是我手中的銼刀就不聽使喚,做出的活兒左右難以對稱。
. X! _( o7 I+ w( x# I, ], v我逐漸開始意識到,干活學手藝在同學們當中確實有靈巧和笨拙之分,而我偏偏屬于后者。我擔心當不了好鉗工。當我冷靜下來,經過一番思考后,我才悟出自己的心思沒有真正放在這上面。八級鉗工不是我的奮斗目標,想當今乒乓球國手,那才是我的最大志向。然而這又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眼下既然已經學了這一行,總得像個樣子。于是我咬牙堅持著。
- U; V5 G4 C$ }# e生活的小船如果就這么飄流下去,我如今也許還真能成為八級鉗工。
9 l2 v' s2 @0 [5 P5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