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3386|回復: 1

前沿科技之篡改記憶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3-8-9 18:47:41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開始,研究人員把老鼠放在一個盒子里,讓它們感到安全。然后,他們對準儲存位置記憶的大腦細胞,用光刺激這些細胞,使它們打開記憶。第二天,他們把這只老鼠放在第二個盒子中,用光脈沖恢復第一天的記憶。記憶重放時,他們適度電擊老鼠,希望改變它們的記憶。結果,他們做到了。把老鼠放回第一個盒子時,它們嚇得不敢動彈,因為它們的記憶被改變。/ Z1 `1 F8 y) B9 s3 p% ?. t

% n0 A5 @1 m0 S, {, N& B7 w8 l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團隊成功嘗試了將一段根本不存在的“恐怖”回憶植入小鼠的大腦。這不禁讓人頭皮發麻,人腦的記憶可能被如此植入或篡改嗎?- ~' C( Q9 I9 Z; `

3 v, L9 P. N# c- S- F2 L. c5 t在《全面回憶》這部科幻大片中,主人公通過一系列的細節發現自己的真實身份并非一名普通工人,自己的妻子只是反派安插在身邊的監視者,身邊的朋友沒有一個是可信的……這一切都是因為其被植入了虛假記憶。
7 Y3 H: C8 \  G/ w5 e
% a/ Y. U8 o$ u# b) g. V/ o記憶有可能被改變嗎?前不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生物學教授利根川進團隊所作的一項研究,似乎在說明植入虛假記憶的橋段不僅僅出現在科幻片里。他們利用光遺傳學技術向小鼠的大腦里植入了虛假的情景記憶,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上。; X4 ]4 x4 `8 T# b! Z/ j1 V

# E2 O' ]8 [2 h5 D) `- }, _+ |早在一年前,利根川進團隊就曾在《自然》上發表文章,介紹了他們如何利用小鼠,通過光遺傳學技術標記,并激活其與特定記憶相關的腦細胞,從而人為激活某個記憶片段。如今,類似的方法讓他們給小鼠的大腦添加了未曾發生過的情景記憶。
/ n2 R5 I- l- \+ D2 ]/ n
1 r; y' r5 g/ ~2 @2 J實現這一目標,要克服兩個難點。一是準確找到只和某一特定記憶相關的腦細胞;二是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在時間和空間上精準地激活這些細胞,從而重現那段記憶。
5 ~( U1 ~- ?! ^# _0 ^  H! R0 W$ f+ }$ a
在這次試驗中,利根川進團隊將小鼠放入一個特定的場景A中,小鼠在熟悉這個環境的同時,科研人員也標記了小鼠大腦中與環境A記憶相關的腦細胞,這個特定的手段使得腦細胞對光很敏感。
& j4 C" Y- O9 X* {
5 w! P1 {1 I; I$ s' d2 u第二步,科研人員將小鼠放置到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的場景B中,并將激光通過光導纖維傳入大腦,從而激活被標記的細胞,小鼠腦中對于場景A的記憶被喚起。+ p& a( y$ @% I  N

2 J& A; U% ^( V; Z, ^" X2 f0 l正當悠然自得的小鼠在場景B中回憶場景A時,突然遭受到了科研人員給予的輕微電擊,這樣它就錯誤地認為自己是在場景A中遭受了電擊,僵在那里不敢動。而當科研人員把它放回場景A時,小鼠便會因為這個虛假的記憶對場景A產生恐懼。
( y: [' \6 V& U; k; [
3 D. F) e& P6 W這一過程,簡單地說,就是科研人員通過人為手段激活了小鼠大腦中的特定記憶,同時給予電擊刺激,使得兩者產生聯系轉化成一個新記憶,而記憶內容并未在現實中發生,只是一個虛假的記憶。8 a& e: d1 o+ B. Y- G  }; m6 A
0 V# s* f' G) |; O- V0 T! J
這一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劉旭認為,他們的研究從實驗上證明了人為改造記憶的可能性,對于記憶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方面都有潛在影響。+ W. ~% ~/ M& c& I) b. Q& o
, s( E" n( p: J6 m- ]( t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研究員卓彥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研究方法確實證明了人為手段可能影響小鼠記憶,但不能簡單地認為這就可以立刻應用到人類身上。
( H: Y! d# D% c8 ~# _8 t0 I' Y) {7 U4 x9 S2 o1 |
“這種植入記憶和常人所理解的記憶還有差距。”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沈政表示,利根川進團隊所使用的小鼠是低等哺乳動物,利用的也是動物的本能反應機制。在分子生物學水平上,小鼠和人類的記憶是一樣的,但要針對人類大腦植入或改造記憶,難度就大得多。. Z( a/ a- P+ [: s% Q5 @. `
; M% N3 w2 B+ ?1 k. ?2 f; w; y
大腦是人類身體上最神秘的器官,也是人類想真正認識自身就無法回避的領域。長期以來,采用何種方式更適宜研究人腦,一直困擾著科研人員。3 F4 n2 ~8 v. p" I" F7 Y9 ^) v+ z' _2 Z

4 ^5 ^3 I$ z3 K/ A& E在記憶研究方面,美國神經生物學家埃里克·坎德爾曾利用海兔作為模式動物,成功地將各種行為包括學習行為與可塑性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確定了短時和長時記憶是如何儲存在神經系統中的。* ~! U. S- D) s1 |

% y: |+ F' k- i" @7 s“無論是小鼠、海兔,還是人類,在記憶形成的分子機制上都是相似的。”沈政談到,科研人員利用光導纖維,將激光作為條件刺激,和以人類為測試對象,利用暴雨、山洪等預報信息一樣所表現出來的條件刺激是相似的。
2 M) n# C! F7 z& P) U; [8 u- S7 q3 q0 F. o6 r
而給小鼠植入記憶相關的研究成果,對于人類的疾病研究是有一定啟示的。比如創傷后應激障礙患者,他們因為遇到地震、火災、親人遇難等事件而造成焦慮不安。大腦對于這些記憶是如何儲存、如何產生作用的機理,或許能找到類似的方法進行研究。
/ ?9 u4 _- ^% X$ }
3 f% b; o7 t; ~. m5 q在劉旭看來,給小鼠偽造記憶的試驗還表明,記憶力或許是不可靠的,這對闡明人類錯誤和虛假記憶的機理是有幫助的。這一事實可以用世界各地法庭中目擊證人的證詞具有有限的重要性的例子加以佐證。/ Y4 _8 T! n1 m# d% r2 l3 x  C
& Y" k. ]# y6 G9 e
“人類的記憶不會定格,會隨著時間推移出現弱化的現象,從而引起記憶的改變。”卓彥談到,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遇到在同樣的場景中,原本的記憶可能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這便是記憶發生改變的表現之一。
. l: V8 }. b: G6 @0 N) Y& s  Z5 ^' T( w& c; l0 F, [
“在迎合社會需求時,或是人云亦云的個性,會使得記憶發生改變,產生和原有記憶完全不一樣的回憶。甚至不去仔細思考記憶的準確性,堅持一些錯誤的記憶。”沈政指出,但對于影響其生存或是有重大關系的記憶,則很難發生改變。
+ b  ^" T  ^4 W( Z7 H1 U' c
* C2 D( a0 E0 z* x無論怎樣,植入記憶的手法不禁讓人思考,能否對人腦植入某些特殊的記憶或技能?例如,在一個完全不會使用電腦的人的大腦中植入電腦操作方法,使其免除學習電腦的過程。7 Y" U( w; j% h* R

% i( Y9 r7 Z2 B! ]# _“至少目前來看,這種捷徑很難實現。”沈政認為,人類的記憶像是一張非常大的網,對于所見所聞,依據自身感受,會產生不同的情緒變化,可能還因為語言、外部環境差異等因素的介入,形成獨有的個人記憶。因此,要想對人類的大腦植入記憶或是改變記憶,至少以目前的技術手段是不可能實現的。+ p) @5 C2 w% F( `; J* o

$ e. ~) Y5 V8 h2 o利根川進團隊接下來的計劃更讓人側目,他們期望通過選擇性地標記并關閉某些記憶相關的細胞,研究是否可以弱化甚至抹除記憶。
8 }, Q" s' ]5 J; O# J# z3 C6 ^
2 |* L9 m, F  H8 l% I6 X, L) z) y/ q; d# h: {( K3 K4 A8 h' C
! J' }" N2 n' ^# o0 J% H6 k6 Y
點評:
& j& }% _; Y) a& y/ z8 c0 N9 i; R! `天朝的統治者最喜歡這項技術了(如果可行)
( N2 g, Q# J8 L2 ~6 s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3-8-9 21:58:34 | 只看該作者
是把雙刃刀,而且非常鋒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5 20:31 , Processed in 0.06505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