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2459|回復: 6

我對制造的理解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3-8-7 16:49:34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如下簡表:
  
  自然原料 材料工藝 原材料 成型工藝及后續加工 裝配
  鐵礦石等 煉鐵、煉鋼 鋼坯、鐵錠等 鍛造、機械加工等
  石油、煤 提煉、裂解后合成 樹脂、橡膠等 擠出、注塑、層壓、發泡等
  
  
  以上只是最粗略的思路~
  實際的制造里面還包含有陶瓷玻璃、復合材料、還有特殊材料和工藝吧~
 
機械制造;以在學校學習到的金屬工藝學為例,一般包含熱加工和冷加工兩大部分。熱加工一般包含鑄造和鍛造,冷加工含車、銑、刨、磨。
  而我們論壇上最關注的制造內容是冷加工的車削加工。從使用的角度來看,往往出于裝配、噪聲、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零部件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加工精度,但加工精度能否達到則是由加工機器來滿足的。
  如果按零件的尺寸精度要求從低到高來排列,我們可采用的加工方法有:鑄造(或鍛造)、車削、磨削。當然由于每種加工的具體實現方式又有非常多種,因此這樣的排列不是絕對的。例如:據筆者了解的情況,部分精密鑄造的精度可以達到車削的程度,部分高精度數控車床也可達到磨削的精度,換句話說,每種加工方法能達到的精度是在不斷提升的,我們選擇方法時主要考慮的是成本與加工能力的綜合。
  
  實際上這些東西是普通大學生在學校都能了解的東西:)
  
  我要說的是什么呢?我想說明的是,我們在學校學習的時候,往往眼睛被限制在成型工藝及后續加工范圍內,而且這部分離實際應用也有一定的距離。我建議大家的眼界能拓寬一點,適當理解材料工藝,更重要的是要明白我們需要制造的零件的需求:使用環境、強度、重量、成本、質量、甚至還有企業自身加工條件的限制,畢竟滿足顧客需求的產品才是好產品哦~:)
希望能有更多制造方面的高手能出來露個臉哦.
  
  在學校學習的機械內容是最寬泛的,抽象和集中的一些基本理論,這與實際應用有一定距離,與企業所期望的使用更有差距.畢竟企業的每個有競爭力的產品必然有其自身的強項,而這些強項往往是比較偏僻的一些技術.
  以汽車制造為例,在主機廠的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工藝來看,沖壓是千噸級沖壓機械,焊裝是點焊為主/CO2.拼接焊為輔,涂裝是預處理/中涂/面漆,總裝是螺紋連接.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加工方法成熟度/成本/質量穩定性等方面的原因,我們采用的制造方法是非常有限的,也是比較經濟的.作為工程師,一方面我們應當知道目前的加工方法的主要原理及有缺點,同時也需要明白制造方法的整體概況與發展方向.還是以汽車為例,汽車涂裝出于法規對于排放的限制與降低成本的要求,它的發展方向是水性涂料粉末涂料與少烘干工藝.
  
  說了這么多,我想的其實就是:從原則上來說,條條大路是可以通向羅馬的,但是我們具體走的哪條路,則是由各種條件限制的.換句話說,我們不得不從產品的最終要求出發,為滿足這些要求采取必要的加工方法.“目的一達到,手段便拋棄“是我們的哲學.
不知道各位對我在樓頂寫的簡表有何理解,實際上這么寫是不太合理的,因為對于鐵礦石→鋼錠、鋼坯→棒料、型材→最終零件的思路和過程實際上是對于加工對象(即材料不同形態)的描述,也就是說,大家看到的只是各種結果,但是制造的過程或者說較深層次的原因還是看不到的。如果說要從分類的角度來說的話,這幾個步驟分別是煉鐵煉鋼、軋鋼、切削加工。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于 2013-8-7 16:51:26 | 只看該作者
我認為與這些整個大的制造過程密接相關的內容有:
  1.機械(機器):不管是煉鐵煉鋼、軋鋼、各種切削加工還是更大范圍的沖床、裝配機械等,這些機器的制造是制造業更為核心的東西。換句話說,誰能制造出更加優秀的機器,誰才是更強的制造業老大。我記得天涯曾經某一篇機械的牛貼里面有說,母機的制造是非常困難的,中國在這方面還很不強。而中國所謂的制造,實際上絕大多數都是利用國外買來的機器,我們只是進行加工而已,這還是制造強國么?
  2.工裝:我的舉例里剛好很少涉及這部分,但工裝在生產制造中確實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以沖壓為例,沖壓模具的成本分攤往往占最終供貨價格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與之類似的還有專用夾具、專用檢具等。工裝一般是針對某一特定產品而專門制造和使用的。
  3.檢測:在幾乎所有的制造過程里,都離不開對加工結果的檢查,一般只有確認了加工結果符合要求才能判定合格。更何況對很多加工來說,變差一般非常小,需要對大量數據分析才能有變化趨勢進行判斷;而對于部分易耗品(例如刀具)來說,正確合理的換刀時間也是需要對許多檢測的結果進行經驗分析的。更寬范圍來說,檢查出錯誤,也有利于糾正。 但是用另一個角度來說,檢測是需要成本和費用的,同時它不是產品的增值過程,我們應該將檢測方面的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現在的制造從產量的角度來分,一般有小、中、大之分。小批量就是說對某一種零件,需求只有那么幾十、幾百個的樣子,比如說特種用途的大型機械,或是已經“滅絕”了的零件的偶然需求,為了滿足這些臨時和少量的需求,采用的方式往往是通用設備、通用夾具、通用檢具;這種情況下聽說使用數控機床加工的比較多,也比較經濟。對于中、大批量的零件(如年產量5至10萬)采用的方法肯定又不一樣了,由于數量大,在同一生產平臺上使用的節拍時間就必須少,于是我們在這種情況下看到的加工速度總是那么快;這是怎么實現的呢?就我看來有以下幾種方法:1.增加加工工序,以平均時間,2.采用專用工裝及設備(這是前蘇聯經常采用的,但被認為是不具有生產柔性,很難變通,因此要慎用),3.采用本身就很快很快的加工工藝(呵呵,說點廢話)。
  
  廢話這么多,其實也就是一個重點:數量也影響制造方式。
3#
發表于 2013-8-8 14:51:05 | 只看該作者
給新人頂一個!!
4#
發表于 2013-8-8 16:19:27 | 只看該作者
進入工作之后開始新的學習。
5#
發表于 2013-8-8 20:02:36 | 只看該作者
沒必要搞得那么全
6#
 樓主| 發表于 2013-8-9 11:45:09 | 只看該作者
iemequipment 發表于 2013-8-8 14:51
給新人頂一個!!

謝謝,嘿嘿
7#
發表于 2013-8-9 13:38:12 | 只看該作者
我也給你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8 07:57 , Processed in 0.06290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