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熔盛重工似乎一直是中國造船領域非凡成就的一個標志:這家2005年才成立的公司成為了按手頭訂單噸位計的全球第一大造船企業。 但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信貸環境趨緊的影響下,熔盛重工現已成為一個警示案例。由于去年底時的負債總額高達250億元人民幣(合41億美元)、今年尚未收到新訂單、而且上半年預計將出現虧損,熔盛重工只得強制員工“休假”,最近還被迫向公司創始人借款、以避免陷入“錢荒”。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政府救助是確保這家造船企業不致破產的唯一辦法。熔盛重工上周也承認,其正在“積極尋求來自政府的資金援助”。熔盛重工今年將有150億元人民幣貸款到期。
和其他飽受產能過剩困擾的行業一樣,造船業在大約十年前曾是中國的優先發展產業。毫無節制的廉價信貸以及隨之而來的政府補貼催生出上百家造船廠,而當時全球造船業已然在產能過剩中苦苦掙扎。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很多曾得到國家扶持的行業——例如太陽能、風力渦輪機以及金屬冶煉——如今正面臨停產以及破產威脅。熔盛重工面臨的破產威脅鮮明地凸顯出中國政策制定者在推進中國經濟“再平衡”和放慢經濟增速過程中面對的挑戰。
中國擁有逾1600座造船廠,造船工人達數十萬人,造船企業的大規模裁員可能引發社會動蕩——而這正是中共極力希望避免的。中國逾一半的造船廠位于江蘇,該省的很多城鎮現在已對造船企業及其員工創造的收入形成依賴。
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秘書長王錦連估計,如果政府不實施救助,國內三分之二的造船企業將面臨破產威脅。他表示:“三分之一的造船企業缺乏訂單,這樣的話它們未來將不得不關門……另有三分之一的造船企業已然處于暫時停產或者關停狀態。”
熔盛重工被解雇的工人上周因薪資糾紛舉行了抗議活動,堵住了公司南通工廠的大門。該廠一名仍然在職的技工向記者透露,公司近來強迫他和他的同事“休假”,每月工資減半,但不用上班。這名技工稱:“現在雖然是我的上班時間,但我卻在網吧泡著。我正在等待回廠打卡上班的那一天。”
熔盛重工去年通過施行“優勝劣汰”計劃已裁減了數百名員工,截至去年年底該公司的員工總數已降至6500人。
政府是否會采取措施支撐苦苦掙扎的造船企業并使船企工人免于失業,這一問題在政策圈內引發了激烈的討論。某些行業組織(例如王錦連所在的中國船舶工業協會)表示,政府“肯定”會采取措施幫助中國的主要造船企業,例如向它們提供融資或研發資金。
其他分析人士則持不同意見。巴克萊駐香港分析師喬恩•溫德姆表示:“北京的政策制定者在不向任何企業提供救助這一點上非常堅決。”溫德姆近期下調了對熔盛重工股票的投資評級。他補充稱:“就造船業可能出現的情況而言,熔盛重工可作為一個重要的先例。觀察中國政府將如何處理這一問題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我很想知道中國政府是否會允許熔盛重工清算資產、宣告破產并遣散員工。”在中國,正式的破產事件極為少見。
分析師指出,熔盛重工是一家民營企業,相對于國有船廠而言其獲得政府援助的可能性較小。熔盛重工已收到政府旨在扶持造船業的數筆直接撥款;該公司年報顯示,去年這類款項的金額達到8800萬元人民幣。
熔盛重工在政界人脈深厚的創始人張志熔去年底辭去了董事長職務,這也可能會為該公司的前景蒙上陰影。
張志熔是一位善于交際的地產大亨,2005年,他在江蘇省如皋市政府的支持下創立了熔盛重工。目前他仍持有該公司48%的股權。去年,張志熔控股的一家公司因內幕交易而受到特別調查,這導致熔盛重工與其主要客戶中海油之間關系惡化。中海油此前曾向熔盛重工訂購用于海上鉆井作業的設備。
|